由于参股公司鸿泉物联腰斩式的股价暴跌,千方科技(002373.SZ)最新公布的2021年年报与2022年一季报并不好看。公司借壳上市九年来首次净利润下滑,一季报更是预计亏损2.4亿元-2.9亿元。
不过,千方科技并不认为自身属于投资失败。千方科技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千方科技是早在鸿泉物联上市之前就入股的,成本非常低。而且,这并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公司与鸿泉物联是有战略合作的。
不过,一位常年从事审计工作的资深会计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既然千方科技是用公允价值来衡量这笔股权的盈亏,这就意味着这部分股权是被归类在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而如果公司真的是准备长期持有没考虑过卖出,那应该把这部分股权归类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范畴,那样的话,鸿泉物联的股价波动就不会对千方科技的业绩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记者注意到,在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参与投资的情况非常普遍,但投资亏损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例如云南白药最新年报显示,2021年度因股票投资失误亏损近20亿元。而wind数据显示,根据去年三季报统计,77家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浮亏1亿元以上。而由于去年三季报至今大盘下跌明显,预计年报中的亏损数字会更加大。
千方科技被参股公司拖累业绩
3月30日千方科技发布了2021年年报和一季度预报。据披露,去年该公司营收102.81亿元,同比增长9.15%,而净利润7.24亿元,同比下降33.01%;这是公司借壳上市九年来首次净利润下滑。而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更加惨淡,公司预计亏损2.4亿元-2.9亿元。千方科技将这些主要归咎于市场波动导致公司持有鸿泉物联的公允价值变动较2020年同期下降较大,销售渠道拓展以及研发投入加大导致费用上升所致。
所谓公允价值变动,指企业以各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交易性金融资产(含股票)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现在的公允价值和上一次计算时账目价值差异,衡量了企业在这段时间的投资收益如何。
根据鸿泉物联的三季报,千方科技及其子公司北京北大千方科技有限公司共持有1495万股鸿泉物联股权,为公司第二大股东。鸿泉物联主营业务是智能车联网、高级辅助驾驶厂商,曾经是千方科技的控股子公司,2015年9月,北大千方以8800万元的价格受让鸿泉物联55%股权,此后两次股权转让使千方科技对鸿泉物联的持股比例降至20%以内。之后,鸿泉物联于2019年10月登陆科创板。2020年7月15日,鸿泉物联股价曾达到史上最高的64.21元每股,但之后一路下跌。2021年12月31日,鸿泉物联跌至40.14元/股,而今年以来的跌势更急。截至4月1日,鸿泉物联的股价为24.1元/股,较去年底的价格下跌近四成。千方科技披露称,公司持有鸿泉物联的公允价值下降对净利润的影响约1.9亿元至2.2亿元。
不过,千方科技并不认为自身属于投资失败。上述千方科技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千方科技是早在鸿泉物联上市之前就入股的,成本非常低。实际上成本我们早就收回来了。”但当记者询问,如果鸿泉物联继续下跌,公司如何考虑平衡财务报表时,该工作人员则表示,这并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公司与鸿泉物联是有战略合作的。“我们类似的参股还有蛮多的,比如说我们参股的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很快也会在科创板上市。”
“如果他们确实不准备卖,其实可以不放在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项目内。那就不是用公允价值方式来计算,而是用权益法来计算。”一位常年从事审计工作的资深会计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既然千方科技是用公允价值来衡量这笔股权的盈亏,这就意味着这部分股权是被归类在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以公司占股15%的比例来说,如果公司真的是准备长期持有没考虑过卖出,那可以把这部分股权统计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范畴,那样的话就是用权益法或者成本法来衡量损益,鸿泉物联的股价波动就不会对千方科技的业绩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多家上市公司投资“致贫”
如果说千方科技投资鸿泉物联还不算炒股,那么云南白药就是货真价实的炒股炒输了。
云南白药在年报中提到,本期受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影响,导致净利润低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从披露的数据来看,报告期内,云南白药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高达19.29亿元。具体来看,云南白药证券投资情况涉及境内外股票和债券型,9只境内外股票有6只报告期内带来亏损,涉及腾讯控股、小米集团、恒瑞医药等热门股票,其中小米集团报告期亏损超14亿元,带来的亏损最大。此外,恒瑞医药带来超2亿元亏损,腾讯控股带来超1亿元亏损,伊利股份带来超3620万元亏损。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底公布三季报时,云南白药就因为炒股亏了15亿元上了热搜,而年报中亏损进一步加大。
此外,主营云通信业务的梦网科技4月1日披露2021年度业绩快报暨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此前公司曾预计2021年盈利3500万元到4500万元,但业绩快报则变为年度亏损2.36亿元。公司披露的一季度业绩预告也出现了首亏,预计亏损3000万元到4000万元。公司解释亏损原因时表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受证券金融市场的冲击,股价一定程度的下跌,公允价值变动造成公司一定的亏损。
记者注意到,在近几年来,上市公司参与投资的情况非常普遍。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2011年至2020年,上市公司证券投资金额稳步提升,2020年证券投资金额达1.44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2021年上半年证券投资金额则为9576亿元。
其中不乏赚了钱的公司,但投资亏损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据Wind数据,在2021年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数据的2372家公司中,760家公司的投资处于浮亏状态,占比32%,77家公司浮亏1亿元以上。而由于去年三季报至今大盘下跌明显,预计年报中的亏损数字会更加大。
过去几年来,因炒股致贫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如血制品行业的上海莱士,就在2018年时因为炒股亏了20亿,一把就亏掉了公司三年的利润;再如化纤行业的华西股份,2020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33亿元,同比下降159.22%,其中公司持有的一只银行股就亏了2.52亿元。“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炒股总体来说是一项高风险行为,虽然可以利用闲置资金来提高投资收益,但一旦投资巨亏容易给公司业绩带来较大的冲击。”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