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顺丰控股(002352 )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358.6亿元,同比增长23.97%;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为17.98亿元,同比下滑67.89%。从现在来看,顺丰已经不再是曾经占据绝对优势的“快递一哥”。
当下,快递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曾经占据高端市场重要位置的顺丰迎来业绩天花板。虽然转型下沉市场后,经济型快递产品增长较快,但偏低的定价仍会影响整体毛利率水平。新开拓业务何时能够改善业绩,是顺丰长期需要面对的问题。
增长疲软
顺丰的颓势显现于2021年初,今年第一季度,顺丰亏损9.89亿元,这是顺丰上市以来首次季度亏损。
随后的半年报也没有明显改善,据称由于业务增长引起成本增加,以及加大产能建设和新业务拓展等投入综合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亿元,同比大跌79.8%。运营成本创新高,同比增长37.26%、达到794亿元。
今年1至9月份,顺丰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7亿元,同比下滑67.89%。顺丰在2020年取得73.26亿元净利,几乎与三通一达76亿元的净利总和持平。然而2021年,从一季度巨亏9.89亿元,到如今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七成,业绩的变脸有些过快。
顺丰的主要业务包含两块:时效件和经济件(电商),2020年收入占比分别为43%和29%。随着电子发票出现,时效件的业务量遭遇挤压;电商经济件更是一片红海,价格竞争惨烈。
顺丰并不是个例,2021上半年除中通快递外,大部分快递公司的净利同比均出现下滑。申通快递(002468?)甚至转盈为亏:营收110.18亿元,同比上涨19%;归母净利亏损1.4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06.99%。
在亏损的阴影下,今年6月底顺丰又传出将拆分同城业务独立上市的消息。数据显示,顺丰同城三年累计亏损15.56亿元。若顺丰同城顺利上市,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将收获第三家上市公司。
此前,王卫一直强调,顺丰是一家物流公司而非快递公司,在快递业务之外,供应链、快运物流等业务逐渐在财报中逐渐有了存在感。
除了同城业务,顺丰还在冷链、供应链、国际化业务上发力。数据显示,2020年,顺丰的供应链业务不含税营业收入71.04亿元,同比增长44.45%。不过,相较于国内供应链管理外包市场约2万亿的市场规模,该体量仍较小。
业内人士指出,顺丰业绩之所以持续低迷,与顺丰介入通达系的下沉市场不无关系。价格战和开拓新业务推出新产品,都会带来成本大幅蹿升。快递业务增长疲软,新业务投入大于产出,顺丰已经走在了企业发展的岔路口。
下沉市场竞争激烈
顺丰转型新业务始于2018年,当时的中高端快递市场上,顺丰和EMS瓜分了近八成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中高端快递市场进入饱和期,新对手的入侵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2018年,京东(JD)物流宣布旗下快递业务开放个人用户领域,定位高品质快递;四通一达也开始向高端市场进行尝试。
2018年,顺丰首次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当年,顺丰营收从713亿元增长至909亿元,同比增长27.6%,但其归母净利润从2017年的5.2%下滑至3.83%,为34.8亿元。
压力陡增的顺丰决定进入下沉市场,在2019年5月推出针对电商市场的特惠专件,以此切入中低端电商市场。
为了抢占市场,其他快递品牌也纷纷加入降价潮。2020年韵达股份(002120)、圆通速递(600233)、申通快递的平均单票收入分别下降了30.12%、23.39%、23.70%,降价幅度比顺丰更高。因此,虽然疫情催生了更多的快递需求,但顺丰和三通一达的内卷之战愈演愈烈,单票收入骤降10.6%,陷入恶性循环。
可见,虽然顺丰经济快递在2020年营收同比增加64%达441.4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到28.67%。但低价电商件拉低了顺丰的单票收入,长期激烈的低价竞争让顺丰陷入成本压力增大的艰难转型期,由此出现了2021年亏损的境况。
今年一季度,顺丰曾表示:“特惠专配业务量增长迅猛,下沉市场电商需求旺盛,导致存量客户中的经济型业务增长较快,公司电商件毛利承压。”
不过,快递业拉锯近2年的价格战或将来到拐点。随着9月初快递企业集体宣布上调派费,以及9月末表态纠正低于成本的电商件价格,快递行业单票价格回弹落定。
未来,服务水平提升、用户体验改善将是重点。一线龙头应具备更完善的资源底盘、综合实力,快递市场的优胜劣汰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