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时报网2024-09-09
日前,我国今年最强秋台风“摩羯”(超强台风级)在海南文昌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62m/s)。超强台风“摩羯”移动路径横扫海南、广东、广西等区域,我国南海在运的风电机组均直接或间接受到台风影响。不过,位于广东阳江海域的国内首个漂浮式风电平台“三峡引领号”经受住了此次台风的考验,展现出卓越的抗台风性能。
巨力索具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套海上漂浮式风机永久系泊索就应用在三峡引领号上。未来随着漂浮式风电的快速发展,公司产品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锚定不动
广东阳江海域,一个离岸28公里,水深30米的地方,一台高度超百米的风电机组屹立在三角结构的漂浮平台上。这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个抗台风型漂浮式风电机组及基础平台——三峡引领号。
三峡引领号由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塔筒、三立柱半潜式基础平台、系泊系统和动态电缆等主要部分组成。与近海机组整体“站立”海底不同,它是利用锚系与海底链接,让浮体与风机“漂”在海面上,保证风机在台风来临时也不沉不倒不跑。
而不跑,主要通过系泊系统来实现。在三峡引领号下方,3根立柱下共有9根系泊缆把它拖住,有三道防线保证它不走。
当平台要动时,第一道防线立即启动:锚链会依靠自身的重力将平台拖住,但不是硬拽。如果平台继续往前走,第二道防线就会顶上来:钢丝绳会绷紧,再把平台拖住。假如出现更极端的情况,它还要往前走,还有最后一道防线:在海床底下,会有抓力锚或吸力锚之类的构件,将锚链绳索与海床扣紧,继续把平台拖住。通过这三道防线,确保它不会在位置上有过多的移动。
而提供这套系泊系统的就是巨力索具。2021年5月25日,由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套海上漂浮式风机永久系泊索顺利通过三峡能源、三峡上海院、惠生重工项目负责人的联合验收。该套系泊索就应用在“三峡引领号”上。
公司此次研制的深远海永久系泊索是针对南海地域台风等极端海况的考验,能够有效地控制住浮式风机基础平台的极端运动响应,能够满足特定设计使用寿命并且在最初安装后不再干预的系泊索,适应海水中26年使用的要求。
同时,公司系泊产品通过了DNV·GL工厂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该类钢丝绳DNV·GL工厂认可的厂家。系泊索各项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浮式海上风电永久系泊关键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国产化上实现了新突破,为我国深远海浮式风电商业化发展以及关键技术及装备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景广阔
在“双碳”目标与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风电迎来快速发展期。其中海上风电由于具有风能稳定、密度大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已逐渐发展成为风力发电的重要形式。
由于近海空间资源有限,开发趋于饱和,且受限于近海养殖、渔业捕捞、运输航线等需求限制,加大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力度已成趋势。从资源情况来看,全球近80%的海上风力资源潜力分布在60米以上的海域。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报告,我国近海水深5~50m范围内,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5亿千瓦,深远海风能资源可开发量是近海的3~4倍。因此,风电走向深远海有其必然性。
除了资源上的优势,各地政府也在大力扶持深远海风电的发展。十四五期间,山东提出将打造千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福建提出,新增开发省管海域海上风电规模约1030万千瓦,力争推动深远海风电开工480万千瓦。上海市明确表明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场址中心离岸大于等于50公里近海海上风电项目予以奖励。
德邦证券报告显示,全球风能协会(GWEC)预测,到2026年,全球漂浮式风电新增装机1166MW,2021~2026年CAGR为83%;到2031年全球浮式风机新增装机量达9900MW,2026~2031年CAGR为53%。根据德邦证券预测,全球漂浮式风电的投资额将从2024年的94亿增长到2028年的565亿。根据Azure,漂浮式风机的系泊系统、浮体、安装和拖运、风机价值量分别占比19%、31%、26%、14%。由此测算,就系泊系统来看,其投资额将从18亿元增长到107亿元。
巨力索具表示,公司近年来面向海洋事业持续发力,正深度布局深远海服务领域,涉足海洋捕捞业、海洋油气开发、海上风电、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领域,未来将继续研发更多自主产品投身于海洋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