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白酒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作为行业龙头的洋河股份,也深陷压力之中。
2024年,洋河股份营收288.76亿元,相较于过往业绩出现了12.83%的下滑,净利润为66.73亿元,降幅达33.37%。
销量下滑、库存积压以及产品价格波动,一系列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近日,151位洋河股份的股东或股东代表从各地奔赴宿迁,参加洋河股份2024年度股东大会。
会上,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与股东坦诚交流,直面公司存在的问题,并与高管一同回复投资者疑问。
01.
“洋河”掉队
管理层直言“责任在我”

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存量竞争愈发激烈,洋河股份也难以独善其身。
财报数据显示,洋河股份2024年营收288.76亿元,同比下滑12.83%;归母净利润66.73亿元,同比下跌33.37%。
这一表现使其在头部白酒企业中排名跌至第五,被山西汾酒(2024年营收319.28亿元)和泸州老窖(2024年营收302.33亿元)反超。
进入2025年,颓势仍未扭转:一季度营收110.66亿元,同比下降31.92%;净利润36.37亿元,同比下跌39.93%。
与此同时,公司股价也表现不佳,截至2025年6月17日,洋河股份总市值跌破千亿元,仅为990.79亿元,较2021年初近4000亿元的峰值缩水70%,反映出市场信心的不足。同期,山西汾酒市值达2132亿元,泸州老窖为1619亿元。
股东大会上,张联东坦言:“同样的宏观环境,有的酒企发展良好,洋河却相对滞后,这不可回避。”他指出,公司主要的问题在于内部,管理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张联东表示,洋河股份在品牌建设方面,观念还较为落后;没有根据时代变化,进行品牌的全面升级和换新;在品牌竞争中,部分定位还不够清晰;品牌建设路径还比较传统,基本上靠打广告。
“洋河股份过去20多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可能已成为当下或者未来发展的障碍,未来需要找到新的方法。”张联东说。
02.
存量竞争下
洋河以“五个坚持”破局

洋河的困境并非个例。中酒协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饮料酒制造业亏损面扩大至33%,白酒行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头部酒企增速普遍放缓:贵州茅台将2025年增长目标下调至9%,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亦面临库存压力。
张联东提出“白酒价值恒定论”,认为行业虽受宏观经济影响,但文化属性决定其长期韧性。
他呼吁酒企主动降低增长预期,将渠道库存恢复至2019年水平,以迎接下一轮周期拐点。
股东大会上,张联东多次使用“正视问题”“卸下包袱”等表述,并宣布公司将推进“五个坚持”:
坚持品质为基,融入品牌文化;坚持大单品战略,聚焦核心产品;坚持消费者导向,培育年轻群体;坚持厂商共荣,优化渠道管理;坚持国际化布局,拓展海外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洋河高层人事变动频繁。6月10日,被视为“未来掌门人”的董事杨卫国因工作调动辞职,比原定任期提前两年。
对此,张联东回应称,公司已建立成熟的管理体系,战略调整不受个人变动影响。
战略方向明确,但洋河的转型仍面临挑战。
一方面,品牌升级需长期投入,短期内难以见效;另一方面,渠道库存消化和价格体系修复需要时间。
不过,公司基本面仍有支撑:2024年存货197亿元,同比增长2%,基酒储备充足;毛利率74.16%,虽低于茅台、五粮液,但在行业中仍具竞争力。
截至6月19日,洋河股份股价报收65.70元,总市值989.7亿元。张联东在股东大会最后表示:“洋河不需要虚假繁荣,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消费。”
这场自我革命能否让洋河重返巅峰,仍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