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洋河股份(002304)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洋河股份旗下贵酒陷“排污门”被罚,背后涉及争议更多

http://www.chaguwang.cn  2021-09-17  洋河股份内幕信息

来源 :网易2021-09-17

  名不见经传的“贵州贵酒”这两日有了些热度,却是因为被曝光陷入“排污门”事件。

  日前,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就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在近日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其处以罚款4.2万元。

  

  (图片来自贵阳市生态环境局)

  此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贵酒”)为A股上市公司洋河股份(002304.SZ)100%控股子公司,是洋河进军酱香酒的主要载体,9月14日刚刚在苏州举办“贵州贵酒苏州上市发布会暨品鉴酒会”,洋河集团董事长张联东亲自站台。

  不曾想,这边厢上市发布刚举办,那边厢就受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虽然金额不大,但其中折射出的问题值得细究。

  更重要的是在贵州贵酒的营销宣传上涉嫌用虚假历史营造“贵州老八大名酒”、“酱香型”的形象,给消费者以极大误导,同时也给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潜在投资隐患。

  01

  年报半年报均称达标,一次检查漏了馅

  据媒体报道,根据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筑环罚(修)字〔2021〕18号显示:

  2021年6月8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修文分局执法人员对贵州贵酒现场检查时发现:贵州贵酒自动检测设施历史数据显示2021年5月23日-6月8日,COD、氨氮、总磷、总氨含量在多个时段数值恒定,且状态查询显示多时段缺水样。

  依照《水污染防治法》规定,涉及排污的企业单位应当对所排放的水污染物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

  然而从处罚报告来看,贵州贵酒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连续半个月的时间里不但没有检测到数据,就连水样都缺失。

  执法部门在做出处罚决定时已有询问笔录、历史数据和现场照片等为证。但即便面对无从抵赖的违法事实,贵州贵酒也能辩三分,愣是要求将处罚对象由贵州贵酒改为供应商宜兴市瑞智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理由是已经外包给供应商了,有错也应该是供应商的错。

  要不贵州贵酒别酿酒了,改行“甩锅”吧。

  不过有关部门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从贵州贵酒提供的《运营维护服务合同》及《巡检维护及故障处置记录台账(废水)》内容,显示贵州贵酒委托自动监控设备运营公司是贵州华诚泰达科技有限公司。

  露出bug了吧,明明供应商是贵州华诚,贵州贵酒偏要说是宜兴瑞智,还硬要人家来背这个“锅”。不想,被直接打脸。

  既然连供应商是谁都能说谎,那么造成实际责任的究竟是作为乙方的供应商还是作为甲方的贵州贵酒也是一目了然了。

  如果每家企业都犯了错之后都推给供应商,那还要履行主体责任吗?供应商有问题也是你甲方爸爸去找人家的责任,怎么能让执法部门绕过涉事主体直接处罚供应商呢,这是什么逻辑?

  可是人家贵州相关部门根本不吃一套,照罚!

  有意思的是,洋河股份在2020年年报和2021年半年报中,都自称“无超标排放情况”。回头来看,如果是监测设备根本没有监测到数据,那自然是不存在超标排放啊。

  这个抽查结果一出来,洋河的财报还能不能信都得打个问号了。

  还有蹊跷之处在于,环保部门调取的贵州贵酒的历史数据显示,“COD、氨氮、总磷、总氨含量在多个时段数值恒定,且状态查询显示多时段缺水样”;

  如果正常监测到了相关指标就不应该数值恒定,而应该有变化才是,所以这种恒定的数值很有可能是伪造,甚至于人工填写,特别这一句“且状态查询显示多时段缺水样”,既然水样都没有,那么数据哪来的?

  不见得贵州贵酒还没生产吧?

  值得一提的是在洋河股份年报、半年报中,披露的“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排污情况”里,洋河酒厂、双沟酒厂乃至湖北梨花村酒所采用的排放方式都是“间接排放”,只有贵州贵酒采用的是“处理达标后直排”。

  难道贵州的绿水青山就不是金山银山了吗?

  02

  打的“酱酒”招牌,溯史却是浓香白酒

  在2020年业绩会上,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曾表示,公司注意到近年酱酒在行业内的发展势头,较早布局了酱酒市场,拥有贵州贵酒品牌,先后在贵州贵阳修文和遵义仁怀茅台镇布局了生产基地。

  在2021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上,贵州贵酒董事长傅宏兵也强调“不是所有资本都适合进入酱香白酒,特别是白酒以外的投资者”。

  同时,在贵州贵酒的宣传、营销资料中也一再强调其“酱香酒核心产区”、“酱酒工艺”、“酱香突出”的优势。其主要产品系“贵30”、“贵15”、“贵10”、“贵5”等均显示为酱香型白酒。

  无论是高层讲话还是产品宣传,话里话外都透露出贵州贵酒的酱酒身份。

  不过,九号院查询贵州贵酒的历史却发现其早年并非是以酱酒出名,反而是其避而不谈的浓香型白酒。

  贵州贵酒的官方简介说得很清楚,1950年贵阳市整合144家小作坊成立了贵阳联营酒厂,主力产品为“贵阳大曲”、“黔春酒”曾蝉联1979、1983、1986年三届“贵州名酒”称号,是“贵州老八大名酒”。

  (来源于贵州贵酒官网)

  

  (来源于贵酒贵人会公众号)

  注意这里宣传为“贵州老八大名酒”一说来自于贵州贵酒官网、官微,并非是九号院所认同。

  既然提到“贵州名酒”,那么不妨来看看当年评选的实际情况如何。

  早在196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便组织开展了“贵州名酒”的评选活动。先后分别在1963年、1979年、1983年、1986年·举办了评酒大会。这四届大会,分别评选出了“贵州老八大名酒”,“贵州新八大名酒”,“贵州十大、十四大名酒”。(注:这一段话全文来自“贵酒贵人会”知乎账号)

  也就是说“贵州老八大名酒”称号是1963年首届“贵州名酒”评选出来的,但是在这次评选中荣获称号的并没有贵阳大曲或者黔春酒。

  

  (资料来源:知乎)

  直到1979年第二届评选“新八大”时,才有了贵阳大曲上榜。

  中间在1983年又评选过一次“贵州名酒”,只不过这一次入选的品牌酒从“八大”上升到“十四大”,含金量有所下滑,贵阳大曲在列,但仍未见到黔春酒。

  黔春酒上榜的时间更晚,要到1986年第四届评选。

  

  (资料来源:知乎)

  这一届的评选含金量更加下降,不但有“十四大”,还在金奖之外增设了银奖、铜奖。

  也就是说,贵阳大曲入选了1979、1983、1986三届“贵州名酒”,黔春酒则只入选了1986年这一届。

  而真正评选出来的贵州名酒有着“贵州老八大名酒”之称的是1963年的首届评选,可是贵阳大曲和黔春酒都没有被评选上,自然也就没有获得“贵州老八大名酒”的荣誉。

  而承袭贵阳大曲和黔春酒而来的贵州贵酒如今却对外宣传自己曾获得过“贵州老八大名酒”,不知是自封呢还是自吹呢?

  既然厘清了“贵州老八大名酒”的称号有假,那么再来看看其“酱香酒”的招牌真不真。

  还是以“贵州名酒”评选为参考,从现有资料中看不出1963年、1979年前两届评选出的名酒是否注明香型,但是1983年评选的时候是有注明的,《历届贵州名酒录》标注的很清晰,如下图:

  

  贵州茅台明确标注为酱香型,而贵阳大曲则标注为浓香型。喝过白酒的都知道,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香型。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贵阳大曲根本是浓香型白酒,而非酱酒。那么试问,以贵阳大曲继承者自居的贵州贵酒凭什么打酱酒的招牌?还不断明里暗里宣称其酱酒渊源有自,是不是涉嫌误导消费者?

  贵州贵酒精明之处正在于此,名气大的贵阳大曲不是酱香型,名气小的黔春酒却有着酱香历史。

  在1986年第四届贵州名酒评选中,黔春酒首次入选,其标注的则是“麸曲酱香型”。

  

  贵州贵酒掐头去尾,只保留了一个酱香型的说辞,却有意无意忽略了“麸曲”二字。

  要知道麸曲酱香型白酒是用麸皮接种制曲而酿成的酱香型白酒,酿酒成本低、出酒率高、效率快,因为酿造高粱需要破碎,从某一方面讲麸曲酱香酒也是碎沙酒。

  而碎沙酒是档次较低的一种酱香酒,贵州贵酒显然要回避这一点。

  于是像一个裱糊匠,剪取贵阳大曲的名气,揉进黔春酒的酱香概念,一个新的“酱酒新贵”诞生了。

  还别说,贵州贵酒在宣传的时候还真的喜欢用“酱酒新贵”这个词。看来,是很清楚自家的底细。

  2016年,洋河股份收购贵州贵酒以后,给其定下“一年打基础,三年翻一番,五年大发展”的战略目标。

  如今五年大限已至,洋河看来要让其兑现“大发展”的承诺了,张联东也在业绩上坦承贵州贵酒“体量还比较小”,不过他也表示“今年公司将进一步重点打造贵酒,并加强资源配置,推进贵酒全国化布局。”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