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业务快速发展下,蔚蓝锂芯(002245.SZ)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近日,蔚蓝锂芯定增结果出炉,本次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25亿元,17家投资者参与认购,其中不乏中信证券等行业知名券商。随着定增落地,7月8日其股价随之拉升,盘中一度涨超8%,最终收涨4.39%。
然而当晚,蔚蓝锂芯却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7月8日晚,蔚蓝锂芯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仅增0.27%-6.17%,几乎是在原地踏步。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经历了2021年的股价业绩齐飞,2022年,蔚蓝锂芯似乎陷入了困境。2022年一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时隔一年再次出现下滑,短期债务飙升66.01%至20.6亿元,而公司账面资金仅为4.96亿元。
面对多重挑战,蔚蓝锂芯将如何应对?
25亿定增落地
历时4个月,蔚蓝锂芯25亿定增落地。
7月7日,蔚蓝锂芯定增结果出炉,本次其向17名发行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1.16亿股,发行价格为21.51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25亿元。
此次定增获得多家机构参投,认购额排名前三的机构分别为中信证券、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青岛盈科,分别认购2.9亿元、2.62亿元及2.5亿元。此外,公司实控人CHEN KAI(陈锴)认购1亿元。
本次发行后,公司控股股东绿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14.26%下降至12.82%,青岛盈科将以1.01%的持股比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行列。值得一提的是,蔚蓝锂芯的持股非常分散,本次发行前,其前十大股东持股比合计仅为33.73%,发行后为31.39%。
蔚蓝锂芯受到机构热捧,或是因其子公司江苏天鹏。
公开资料显示,蔚蓝锂芯前身为澳洋顺昌,成立于2002年,以金属物流配送业务起家,并于2008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11年进军LED芯片领域,开启双主业经营模式。至此为止,蔚蓝锂芯都从事着与“锂”毫不相关的业务,盈利也比较稳定,2006年其净利润仅为1818万元。2016年,公司突然收购江苏天鹏,进入锂电池制造领域。
江苏天鹏的来头不小,其成立于2006年,2007年率先实现了NCM材料在圆柱锂电芯上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天鹏电源是一家专注于圆柱三元锂电芯的制造商,其下游市场为消费电池,公司锂电池产品主要应用于小型动力系统,主要聚焦于电动工具、电踏车/电摩、清洁电器、便携式储能等市场,而非目前风头正盛的动力锂电池或储能电池。
借助收购,2016年,公司净利润达到2.06亿元,十年增长4.07倍。2020年12月,公司将名称从澳洋顺昌改为蔚蓝锂芯,表示未来将聚焦于锂电池电芯方向。
随着锂业疯狂,蔚蓝锂芯股价自2020年底一路飙升,2021年12月达到33.58元/股,创下历史新高。
如今,锂电池成为其收入的重要来源。2016-2021年,蔚蓝锂芯锂电池业务所带来的收入分别为2.63亿元、6.79亿元、9.91亿元、9.64亿元、14.47亿元、26.74亿元,逐年增长。公司锂电业务收入占比也从2016年的13.66%,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40.02%。
现金流与净利润背离
成功转型,蔚蓝锂芯的业绩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
2020年-2022年一季度,蔚蓝锂芯净利润分别为2.78亿元、6.7亿元、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35%、141.09%、25.4%。
然而,一季度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及消费电池行业竞争的日渐加剧,显然对蔚蓝锂芯造成了影响。公司当季毛利率由期初的20.43%下滑至17.54%。
这也直接反映在了其现金流上。2022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1654万元,与净利润背离。报告期内,公司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1.96亿元,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4.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50%、254.56%。
2022年一季度,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达17.15亿元,增幅达30.8%。同期,其存货余额为18.48亿元,增幅高达68.43%,超过当期营收增幅。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存货合计35.63亿元,占当期总资产的34.26%。
与此同时,一季度,公司短债飙升66.01%至20.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05亿元,由此直接导致财务费用增长79.8%,而公司账面资金仅为4.96亿元。在经营现金流净额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公司偿债压力可见一斑。
此次25亿定增中,蔚蓝锂芯也计划投入5亿元补流,缓解财务压力,其余募资用于锂离子电池产业化项目建设。
而原材料价格的减少、行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全球消费品需求疲软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二季度显示得更为明显。
7月8日晚,蔚蓝锂芯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4亿元-3.6亿元,同比仅增0.27%-6.17%,增速大幅放缓。
近日,蔚蓝锂芯表示,公司管理层将积极应对目前的不利情况,也正在积极拓展及布局公司传统强项电动工具之外的清洁电器、智能出行、便携式储能等新的应用领域,以应对随着公司产能增长带来的诸多挑战。
蔚蓝锂芯将如何平衡财务压力、应对经营不利局面?长江商报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