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因未完成增持计划,深交所向盛新锂能控股股东发出监管函。
起因是盛新锂能2018年披露的一项增持计划中,称公司控股股东计划6个月内增持不低于3亿元的公司股票。截至11月17日计划宣告终止,该股东只完成了54.08%(实际增持1.62亿元)。对此,盛新锂能方面给出的理由是缺乏资金。
受益于锂电材料需求旺盛的影响,盛新锂能股价节节攀升,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超140%,目前总市值为488亿元。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65.21%。
业绩亮眼,为何缺资金?事实上,盛新锂能这种“计划增持、放弃增持”的套路,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此前也曾因限期内未完成回购股份的承诺,而遭监管部门处罚。此外,这家公司还存在现金流吃紧、股东质押风险高、信披造假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锂业新贵早在2008年就已上市,直到去年11月才正式更名为盛新锂能;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主营业务是与锂业八竿子打不着的纤维板业务,业绩长期游走于亏损边缘。
增持回购爽约不断,大股东减持套现28亿
据深交所公告显示,盛新锂能曾于2018年2月12日披露增持计划,称公司控股股东将于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等合法方式,增持不低于3亿元的公司股票。
然而三年多过去了,3亿的增持计划仅履行了1.62亿就宣布终止。据公司披露,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盛屯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创金合信永泰3号资产管理计划、成都蓉璞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增持公司股份1623.76万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3.03%,增持金额为1.62亿元。最后一次增持发生在2019年8月,当时的增持均价为7.93元/股。
按照盛新锂能的说法,放弃增持是因为缺钱。公告称,由于当时行业发展情况及金融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盛屯集团的质押比例较高、融资渠道受限,并且盛屯集团作为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补仓义务人为员工持股计划追加了大量的补仓资金,上述原因导致盛屯集团增持公司股份所需资金未能及时筹措到位,致使盛屯集团未能完全按照增持计划进行增持。经审慎考虑后,盛屯集团决定终止实施增持计划。
这并非盛新锂能第一次爽约了。
2018年10月17日,盛新锂能公告称,计划在2018年10月8日-2019年10月7日期间,回购公司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不超过1亿元。后期因为公司正在收购资产,不符合“上市公司在回购期间不得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但依照有关规定发行优先股的除外”这一规定。最终仅回购了3,703.79万元便不了了之。
2020年4月30日,盛新锂能再次推出回购计划,拟回购500-1,000万股的股份,时间为2020年4月29日-2021年4月28日。然而仅过去了不到八个月,一毛钱都没回购的盛新锂能终止了该计划。当然这一次,盛新锂能也等来了深交所的监管关注,要求公司董事会充分重视上述问题,吸取教训,杜绝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不过对于增持公司股票,盛新锂能的“爽约”也是有选择性的。关键看以哪种方式,比如定增。
7月29日,盛新锂能披露了非公开发行股票情况报告书,盛屯益兴、盛屯汇泽、厦门屯濋三家公司已完成9.5亿元的股份认购,共获配公司1.14亿股,发行价格为8.29元/股。按照11月19日收盘价56.4元计算,这笔定增已赚了超58倍。据悉,三家认购对象均为实控人姚雄杰旗下的主体。
此外,前实控人李建华及其女儿李晓奇也多次减持盛新锂能股份。据公司披露,自2014年以来,二人已累计减持套现28.57亿元。
业绩暴涨近1000%,大股东质押率却超60%
乘着“锂电东风”,盛新锂能的股价连创新高。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已达141.82%,动态市盈率为95倍,高于同行企业动态市盈率的中位值41.38倍。
同样实现大涨的还有公司业绩。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为18.6 亿元,同比增长25.75%,实现归母净利润5.38 亿元,同比增长965.21%。其中,锂盐产品营收与毛利占比分别为87%、91%。
然而,业绩增长不代表手头宽裕。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盛新锂能资产总额64.94亿元,负债总额17.7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4.62亿元,占负债总额的26.06%;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合计2.8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212万元,其他流动负债3.41亿元;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下滑至-1.34亿元。
如此一来,盛新锂能不得不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融资。仅本周,深交所就收到两笔股股权质押报告。
11月18日,公司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姚娟英,将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1,120万股进行股权质押,质押用途为融资;
11月19日,公司控股股东深圳盛屯集团将其所持有的无限售流通12,639,457股股份进行质押,用于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之换股事宜并对其本息偿付进行担保。
至此,大股东盛屯集团、盛屯贸易、姚娟英的股权质押率分别达到68.85%%、100%和62.22%。
此外,分红情况或可侧面放映出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据Wind数据显示,盛新锂能只在2008年刚上市后分红过一次,金额为3066.9万元,此后便再也没有分红过。
今年以来,盛新锂能在锂矿资源上布局频繁。
11月3日,盛新锂能公告称,以7650万美元价格收购Max Mind香港51%的股权,从而获得津巴布韦萨比星锂钽矿项目总计40个稀有金属矿块的采矿权证;9月23日,盛新锂能通过子公司盛威国际收购SESA100%股权,并通过SESA拥有对UT联合体的运营权,UT联合体经营阿根廷SDLA盐湖项目,该项目产能为2500吨碳酸锂当量;同日公告,公司全资孙公司盛新国际拟与STELLAR在印度尼西亚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拟投资3.5亿美元,在当地建设年产5万吨氢氧化锂和1万吨碳酸锂项目;此外盛新锂能还与银河资源、ACZ矿业、Altura等锂矿公司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
但盛新锂能目前自有矿比例较低,仍依赖外购矿;而这些并购来的矿,大多只有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例如阿根廷SDLA项目。再加上海外矿山开发受当地宏观环境、政策法规、汇率波动等影响,导致公司后续的产能投放和经营情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跨界转型背后,曾多次信披造假
资料显示,盛新锂能原名威华股份,主营人造板材业务,于2008年5月在深交所主板上市。2017 年8月,公司的控股股东由李建华变更为盛屯集团,实控人变更为姚雄杰。2020年11月,威华股份正式更名为盛新锂能。
上市以后,威华股份的业绩并不好,第一年便亏损4994.79万元,此后一直在盈利与亏损的边缘徘徊。2015年威华股份两大业务收入双双下滑,当年营收14.90亿,巨亏1.94亿。
陷入困境的威华股份决定转型。首先是炒作稀土。
2013年11月,威华股份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称赣州稀土75.85亿元借壳。消息一出,威华股份股价立马坐上了火箭升空,从之前的4元/股左右最高充至30.04元/股。尽管最终重组失败,却成功配合了大股东减持套现。据了解,2014年6月30日至2015年1月6日期间,前实控人李建华及其女儿李晓奇累计完成减持套现8.75亿。
到了2016年,威华股份的转型已经上升到了股权腾挪。当时,姚雄杰借助盛屯集团,通过增资方式取代李建华成为威华股份实控人,完美避开重大资产重组的各种规定限制;紧接着,姚雄杰将主营业务切入到新能源材料领域,并逐渐剥离原有的老业务。
2019年11月,姚雄杰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将盛屯锂业注入上市公司;
2020年10月,威华股份将纤维板业务出售给同受姚雄杰控制的盛屯集团、宏瑞泽实业;同年,威华股份正式更名为盛新锂能;
2021年5月,盛新锂能剥离了已经开始赚钱的稀土业务。
盛新锂能一步步蜕变,从一家密度纤维板制造商,成为全球锂电新能源材料的领先企业。
然而,钛媒体App发现,在盛新锂能转型蜕变的过程中,曾多次遭遇监管处罚,内容涉及信披不准确不及时、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大股东违规减持、未按承诺回购股份等。
2010年9月6日,因涉嫌信披违规(两次对2009年业绩预告进行修正,导致修正后的2009年三季报由原来预计的同比下降60%-80%调整为亏损4000-5000万元),公司遭深交所通报批评。
2013年7月25日,因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之间多次发生关联交易,实际构成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行为,公司被深交所处以公开批评。
2015年1月13日,因股东李建华及其一致行动人李晓奇减持股份达5%后,未按规定及时履行报告及披露义务,违规继续减持,证监会依法出具监管函。
2015年7月10日,因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李建华,在公司定期报告原预约公告日前三十日起至最终公告日期间内,于2015年3月11日通过本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票1081.8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0%,涉及金额为17623.17万元,被深交所予以公开谴责。
2020年12月9日,因在实施期限内未兑现回购公司股份的承诺,并终止回购计划,公司被深交所处以监管关注。
2021年5月17日,因关联交易和定期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及时,盛新锂能被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出具警示函。内容提及,2018年至2019年,盛新锂能与多家公司存在关联交易,但并未及时履行信披义务;此外,公司2009年至2012年年度报告中存货、其他流动资产、管理费用等科目存在会计差错,2018年年度报告中存货、营业收入、资产减值等科目存在会计差错,导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增净利润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财务问题均由盛新锂能在去年披露的2019年年报中“自爆”出来。
2021年9月3日,盛新锂能因多项违规事宜受到了深交所的纪律处分。包括对相关年报中的财务数据进行修正,导致2018年净利润调整金额为-4350.12万元,变动幅度达40.14%;另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盛新锂能及其子公司以资金拆借方式对外提供财务资助,累计金额3.97亿元,日最高余额1.38亿元,占2018年经审计净资产的6.59%,但盛新锂能未及时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细节:盛新锂能屡次爆出信披违规的这几年,正好是频繁更换律师事务所的年份。据深交所网站公告显示,盛新锂能2018-2020年这三年的财报,出自三所不同的审计机构,分别为广东正中珠江、容诚、大信。
这样一家连续多年信披造假、股东热衷于减持套现、对增持回购屡屡“爽约”的企业,因为踩中了锂电新能源的风口而实现业绩大翻身。鉴于目前盛新锂能逐步剥离非锂业务,一旦行业产能过剩,其业绩还能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吗?
对此,国金证券研究报告给出了一定的风险提示。报告指出,2022-2023年为锂盐供给端产能集中释放期,不考虑需求的因素,供给的不确定性加大,将导致后期锂盐价格走势偏离预期。另外,根据公告,由于受到国内和国外各种因素影响,盛新锂能产能投放进度可能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