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科大讯飞(002230)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科大讯飞,中国版ChatGPT种子选手,如今变成“吊车尾”?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2-27  科大讯飞内幕信息

来源 :coolcorp2023-02-27

  

  最近两个月,美国OPen AI公司开发的免费对话模型ChatGPT在全球掀起一阵前所未有的现象级热潮。

  而曾以“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标榜自己的科大讯飞,却在净利下滑60%的泥潭中沉默无声。

  除了对外声明自己的技术实力已经足以做出中国版ChatGPT,科大讯飞在业务上却看不出多少重视技术的痕迹。

  相反,科大讯飞似乎更热衷于技术的落地。沉迷疯狂变现的科大讯飞过足了与G端客户合作的瘾,但当国外的ChatGPT兵临城下,在百度、阿里纷纷迎战的节骨眼,科大讯飞却落于人后久矣。

  曾经的科大讯飞距离ChatGPT有多近?

  比尔·盖茨认为,“ChatGPT像互联网发明一样重要,将会改变世界”。毫不夸张地说,ChatGPT的历史意义堪比原始人类的第一次直立行走。

  目前,国内宣布有类ChatGPT技术储备、准备发布和已经发布类ChatGPT产品服务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字节跳动、京东、360、科大讯飞、快手、网易有道等。

  ChatGPT赛道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但真正衡量一家公司能否在ChatGPT赛道走得更远,取决于三点:算法、算力、数据。

  科大讯飞曾经在算法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

  早在2018年OPen AI公司发布第一代GPT1模型时,科大讯飞就已经开始将预训练模型范式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进度几乎同步于谷歌、微软这些国外科技巨头。

  算法的优势意味着科大讯飞将有能力构建和ChatGPT一样的深度神经网络大模型。

  巅峰时期,科大讯飞曾拿下认知智能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源了6大类、超过40个通用领域的系列中文预训练语言模型。彼时的科大讯飞无疑是人工智能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

  

  至于算力方面,OPen AI有微软的强大算力支持,才得以构建出拥有百亿参数的AI大模型。

  而科大讯飞早在2009年就开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4城7中心深度学习计算平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科大讯飞曾表示,自己的算力不仅完全满足AI算法模型训练,并且还能为数百万开发者和其他行业伙伴提供相关AI服务。

  科大讯飞的底气来源于多年来自身训练需求和客服服务需求的高速增长,在不断训练中“试错”,从而积累了别的厂商所没有的经验。

  在数据方面,科大讯飞比不上搜索引擎巨头百度和社交巨头腾讯。百度和腾讯在通用数据方面都有海量的积累。

  而开发出ChatGPT的OPen AI公司则是通过开源的方式和产品免费来获取海量的用户交流数据。

  但科大讯飞在专用数据量上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得益于教育、医疗、办公市场上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科大讯飞在这些领域积累了海量的专业数据。

  就拿旗下的智慧教育产品来说,就已在全国32个省级行政单位50000多所学校中得到应用,服务超1.3亿师生。

  但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并没有改变科大讯飞净利润下滑超60%的结果。

  优等生“不务正业”入局房地产

  毫无疑问,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绝对是一个优等生,但那都是曾经。

  如今的科大讯飞显得有些“不务正业”,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2023年1月29日晚,科大讯飞披露了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营收183.14亿元-201.45亿元,同比增长0%-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7亿元-6.23亿元,同比下跌60%-70%。

  曾今的优等生变成了“吊车尾”,是时运不济还是技不如人?

  对于业绩的波动,科大讯飞解释称,公司2022年在教育、医疗等持续运营型根据地业务的合作平台拓展,新产品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化适配等方向新增投入约8亿元。尽管上述投入在2022年尚未形成收入,影响了当期经营业绩,但对下一阶段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和产业领导者地位增强奠定了扎实基础。

  事实上,科大讯飞的利润增长吃力已有征兆。

  2019年-2021年,科大讯飞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89亿元、7.67亿元、9.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52%、57%和27.54%,扣非净利润的增速下滑趋势显著。

  科大讯飞曾标榜自己是一家“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但从财报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出,科大讯飞的业务形态与当初刚上市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财报显示,2021年,科大讯飞三大主营业务分别为教育产品与服务、信息工程以及开放平台,营收占比分别为32.82%、15.57%以及16.31%,合计64.7%。

  这和2007年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彼时科大讯飞在行业应用产品的营收占比仅为17.02%。

  前后对比不禁令人唏嘘,如今在尝到应用产品的甜头后,科大讯飞减慢了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的步伐。

  热衷于挣快钱的科大讯飞没有把精力放在AI语音技术上,而是选择推动应用产品在教育、信息工程等市场落地。

  更糟糕的是,科大讯飞的业务摊得太大,没有真正构筑自己的“护城河”。

  

  财报显示,科大讯飞的业务涉及教育、医疗、城市运营、房地产、消费、汽车、金融等多个领域。

  2022年上半年,对科大讯飞业绩贡献超过20%的只有教育领域的教育产品和服务业务,占营收的比重为27.49%。其它业务就更加显得薄弱。

  教育产品和服务是科大讯飞毛利率最高的一块业务,常年保持在50%以上。但是,近年来科大讯飞在这方面的毛利率却在持续下滑。

  2019年-2021年,公司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54.34%、54.25%和51.66%,同比分别增长-3.74%、-0.09%、-2.59%。

  痴迷于智能学习设备市场的科大讯飞,面对业绩的日益下滑,不知是否还记得自己当年的初心。

  科大讯飞“生死未卜”

  科大讯飞的未来取决于它的现在。目前,由于以技术落地为主要的发展导向,科大讯飞不是服务某类单一客群,其客户包括C端、B端、G端。

  但是客群多样能否挽救科大讯飞业绩下滑的趋势?

  科大讯飞推出的录音笔、讯飞听见、智能办公本等智能硬件,满足的是C端客户的需求;给B端企业则是提供智能教育、智慧医疗、智能政法等服务;对于政府这样的G端客户,科大讯飞为其定制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致力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各大客群需求明确,产品服务均能跟进到位,似乎对科大讯飞并没有构成什么问题。

  但事实上,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科大讯飞的G端和B端业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科大讯飞应收账款金额占总资产的23.84%,同比增长2.13%。不考虑宏观因素影响,科大讯飞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3次/年,同比增长0.36次/年。

  这种问题是服务G端客户常有的情况。因为G端客户上下级之间的报批流程非常繁琐,一个项目快则两三年,慢则四五年。

  因此,企业不能太过于依赖G端客户,否则就会面临现金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而科大讯飞的B端客户实际上与G端客户高度“重叠”。

  财报显示,科大讯飞的B端产品包括教育产品和服务、教学业务、信息工程、政法领域服务、智能硬件。

  这些虽然都被划归为B端客户,但实际上大部分都与G端联系紧密。与这些B端客户打交道的繁琐程度不比G端小。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8月15日,科大讯飞以627.40万中标广东广雅中学花都校区智慧课堂系统扩建项目。不仅如此,科大讯飞还为全国多地不同中学提供智能阅卷技术、智慧作业方案等服务。

  因此,科大讯飞需要通过C端业务来对冲B端和G端业造成的流动性差的问题。

  然而C端业务如前所述,科大讯飞盘子摊得太大,护城河业务仍未显现。

  这些因素使得科大讯飞在ChatGPT的讨论热潮中没有足够的话语实力。

  

  据科大讯飞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科大讯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5亿元左右。作为对比,截至2022年Q3,百度的自由现金流为66亿元。

  科大讯飞远远落在了百度后面。

  而科大讯飞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太过于在意技术的落地。科大讯飞并没有将ChatGPT应用于搜索引擎方向,而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希望将这一技术落地到自家的产品中。

  背靠大树好乘凉,产品在“体制内”卖得风生水起,但面对市场经济,科大讯飞该醒醒了。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