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鸿博股份(002229)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鸿博股份:被前任美女CEO坑了?AI业务前景不明,股价已“腰斩”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6-04  鸿博股份内幕信息

来源 :财闻网2024-06-04

  鸿博股份(002229),作为这两年屡蹭概念的AI算力股龙头,是二级市场上一只人气极高的个股。2023年,该公司曾有过股价一年翻五倍的疯狂表现,成为当时市场的“明星”。

  但是,客观来看,除了蹭上英伟达的流量和AI狂潮,鸿博股份这个股价涨得实在有点莫名其妙。因为从业绩角度看,该公司连续3年都是亏损状态。年报显示,2021至2023年,鸿博股份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59.75万元、-8788.76万元元、-7144.61万元,没有一年是赚钱的。公司的AI业务目前也大多都处于起步状态,并未给业绩带来多少正向加持。

  “雪上加霜”的是,该公司近期还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如原来牵线英伟达的主要负责人周韡韡的“被”离职,以及突然变成无实控人状态等,凸显了公司内部治理似乎有点混乱。

  在当前严监严管状态下,鸿博股份这样的“炒概念”公司自然会引起监管的格外注意。近日,鸿博股份公告,公司已经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年报问询函。监管针对公司连年亏损、控股股东认定、AI业务开展及副总经理解聘等事项展开一一问询。

  搭上芯片巨头英伟达平步青云

  公开资料显示,鸿博股份创建于1999年,前身是“福建鸿博印刷有限公司”,创始人为尤丽娟等人,主营安全印务。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鸿博股份进入彩票预制票印刷领域,成为中国专业的彩票服务商。

  2008年5月,鸿博股份登陆深交所,彼时被称为“互联网彩票第一股”。不过,相较于彩票印刷龙头的标签,如今的鸿博股份,更为市场所关注的当然是其AI概念。

  就是这样一家搞互联网彩票和印刷业务的企业,为何会和近年来大热的AI沾上边呢?这一切的发生似乎出现在2022年。

  2023年2月8日,鸿博股份在一份公告中称,为进一步加快布局培育公司新的盈利点,助推公司产业升级。2022年8月,公司与中恒文化、英伟达、英博数科就共同合作成立北京AI创新赋能中心拓展人工智能产业事宜签署了《合作协议》。公司全资子公司英博数科为北京AI创新赋能中心的唯一指定运营主体。

  英伟达,业内都知道,国际芯片巨头,在全球人工智能(AI)芯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甚至有坊间评论认为,其在AI的统治地位已堪比当年PC时代的英特尔。

  和这样一家国际巨头进行合作,那换了谁还不都是平步青云?而事实上,正是凭借着与芯片巨头英伟达所谓不大不小的“联姻”,鸿博股份可以说一步登天,其股价在二级市场迅速“起飞”。

  鸿博股份这两年在二级市场的热度,说几个数字就可以直观感受出来。在和英伟达合作之前,2023年年初,该公司股价还是6.94元/股。随后在搭上英伟达快车后,股价一路上涨,涨到8月份年内高点45.29元/股,最高涨幅达552%,足足翻了五倍。

  都知道,资本市场的核心在于讲故事,鸿博股份之所以成为算力大牛股,与其多次强调的与英伟达之间的“紧密关系”密不可分。其中,核心竞争力当然是鸿博股份能从英伟达处获得稀缺的AI芯片货源。特别是目前限售影响下,英伟达可向国内出售的GPU配置已经一降再降,能获得芯片已经是极大的优势。

  而让鸿博股份股价飞涨的是其所谓“算力出租”概念,算力出租指的就是从英伟达及其余供应商处进购整机服务器,再以单台机器为最小单位,对外出租算力,租金以预付方式按月支付。鸿博股份算力出租的主体就是其子公司英博数科。

  作为鸿博股份股价“走妖”的源头,子公司英博数科去年以来已经签下了多笔算力大单,不过目前大部分大单还在履约期,尚未给其业绩带来多大正向作用,英博数科整体也还处于亏损的状态,未见有盈利。

  其中,英博数科曾于去年年底与北京百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云服务协议》。根据当时的公告,这笔订单涉及交易总金额在13.82亿元左右。此外,英博数科还与北京京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近10亿元的采购协议。

  这些订单最终给公司带来了多大收益?推进情况到底如何?鸿博股份却一概不答。此外,大客户的续约意向及算力交付进展等问题也不作回应。只在回答投资人相关提问时表示,如有达到披露标准会履行信披义务。

  我只说我有,未来会很好,剩下的则由你们来猜。鸿博股份的“算力故事”一直就停留在讲故事阶段,难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盈利。也难怪,公司这种与英伟达的所谓合作越来越饱受质疑,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公司无论是团队、资金还是公司原有的履历,都与大众理解中的英伟达合作对象有一些差异,“炒概念”痕迹太重。

  AI业务负责人上任不足一年即被免

  不过说起来,鸿博股份这样一家看上去实力很一般的企业,究竟为何会和芯片巨头英伟达牵上线呢?这就不得不提其中一个关键角色,鸿博股份核心子公司北京英博数科原美女CEO周韡韡(wei)(目前已被解聘)。

  周韡韡何许人也,过往的公开履历显示,此人曾经当过科技财经记者、策划人、投资人,曾深度参与初创公司投后管理到美股、港股IPO成功的全过程。此前还曾任职过北京AI创新赋能中心负责人、36氪副总裁等职务。

  此前,周韡韡在鸿博股份牵线英伟达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鸿博股份也不讳言,多次在公告中强调周韡韡之于算力业务的重要性,称其有国际化教育背景、从业经验与商业资源,使公司的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快速落地。

  但是,尴尬的是,双方的“蜜月保鲜期”非常短。4月16日,一份涉及英博数科人事任免的文件在社交媒体流传,涉及鸿博股份时任副总经理、英博数科CEO周韡韡等人的职务变动。紧接着,4月19日鸿博股份董事会通过议案,解聘周韡韡的公司副总经理职务,此时距她走马上任一周年还差5天。

  AI业务关键牵头人物上任不足一年即“被”离任,这无论如何还是让人有点感到诧异的,个中是否涉及人事纷争还是其他的原因不得而知,但目前来看,导火索应该是发生于鸿博股份发布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

  就在这份报告中,鸿博股份2023年归母净利润由预盈转为预亏。在正式披露2023年年报的半个月前,业绩出现了“大变脸”,引起了市场一片哗然。

  早在今年1月份,鸿博股份公布的2023年度业绩预告还显示,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40万元至56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82%至174.7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840万元至42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32%至148.49%。

  当时,二级市场对这个业绩还是非常期待的,因为鸿博股份已经连续多年亏损。然而,在4月12日,鸿博股份发布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盈利3740万元-5610万元,修正为亏损5000万元-5800万元,这变动不可谓不大。

  为何出现这么大的业绩修正?鸿博股份称,随着2023年年度报告编制工作的深入以及审计工作的推进,公司与年审会计师进一步深入沟通,基于审慎性原则对前次业绩预告进行修正。

  具体来看,全资子公司英博数科于2023年开展与北京京能就智算中心建设设备采购的合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就上述合作项目公司已收到北京京能支付的首笔合同款49984.10万元,公司已交付了部分设备并取得阶段性设备验收确认单。

  但审计机构认为,公司应在该项目所有设备交付并完成最终部署后方可确认收入,相关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应予以扣除。因此,公司对业绩预告中的财务指标进行更正。

  我们用直白的语言来解释就是,造成业绩大幅修正的责任全在子公司英博数科,正是其此前开展的AI业务被审计机构认为存在问题,不应计入相应业绩,因此造成了大幅减计修正。

  不管背后的事实真相到底如何,但这件事确实成为了导火索。随即,鸿博股份及英博数科便爆发人事纷争。4月16日,社交媒体突传一份文件显示,英博数科总经理周韡韡等人被解除职务,办公区域被多名保安把守,员工居家办公两日。

  当然,鸿博股份认为周韡韡的罪责不仅于此,其发布的相关文件显示,解除相关人员职务的理由还涉及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并列举了涉嫌职务侵占、非法交易鸿博股份股票、内幕交易等情况。

  而周韡韡方显然对此并不认可,其对外回应称,鸿博股份的指控都是没有证据的刑事指控,律师已在准备对方诽谤的材料。

  AI业务转型能否成功仍未可知

  当然,不管人事问题如何闹,最终问题的关键在于,鸿博股份与英伟达的合作能否持续,这对其开展AI业务至关重要,也是其未来决定公司转型和生死的关键。如果只是停留在讲故事阶段,那这个泡沫迟早都要破。

  从已经被解聘的周韡韡提供的文件显示,英伟达及另一合作方中恒文化均已向鸿博股份提出解约,并且解约情况已经被证实。不过,鸿博股份方面却回应称,公司与英伟达是“总对总”的合作关系,目前双方合作关系稳定。

  目前,投资者互动平台对此问题尤为关注。如5月24日,有投资者就向鸿博股份提问:请贵司尽快发布关于网络中英伟达与鸿博股份下属全资子公司英博数科解除合作传闻的澄清公告!

  对此,鸿博股份的回答是:公司未收到英伟达公司退出合作的通知,目前与相关方的合作不存在法定或约定解除事由。公司始终坚持依约履行合作协议约定义务,合规经营,积极推进人工智能领域项目建设及运营服务事宜。目前英博数科经营情况正常,各项业务按计划正常推进,具体经营情况以后续公告为准。

  而像这样的提问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随手一翻,比比皆是,很多人都比较关心鸿博股份后续和英伟达合作的事宜。同时,也有投资者提出,公司负责AI业务的主要负责人已经空缺一个多月,为何迟迟还未到位?

  周韡韡已经走了,为了尽快稳定军心和市场预期,在空缺了一个月后,5月18日,鸿博股份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聘任浦威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分管公司AI业务,并担任全资子公司英博数科总经理职务。

  不过,显然,浦威是一个财务口出身的人,并无任何技术方面的经验。为此,5月17日下午,鸿博股份宣布成立鸿博技术委员会,聘任具有AI业务背景的吴东为技术委员会主席,并在业绩说明会上重申发展AI相关业务的决心。

  不过,业绩压力和转型问题仅仅是换几个负责人就能解决的吗?起码从财务数据方面来看,压在鸿博股份身上的业绩压力已经非常大。相关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鸿博股份连续6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数,并且2024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均为负数。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要实现盈利并非是个简单的事情。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开始布局算力业务到实现盈利可能需要多年时间,算力业务的门槛不低,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充足的资金投入、市场洞察力以及合规的运营策略。

  此前,鸿博股份董事长倪辉曾表示,公司立足于安全印务业务,未来将持续积极拓展AI领域相关业务,实现公司由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的战略转型。

  只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且不说盈利仍旧不是短期的事,单单目前算力租赁赛道的竞争就已经十分激烈,而且关键负责人的突然“被”离职,鸿博股份背靠的英伟达这棵“大树”会不会突然不遮它了也不好说。

  就此来看,鸿博股份能否靠此成功转型,扭转业绩颓势,实现业绩平稳增长仍是一个未知数。而且,过去两年间,国产算力快速崛起,主流AI公司不再执着于英伟达产品,一旦行业风向转换,留给鸿博股份这样的“英伟达算力概念股”的时间恐怕不多了。

  截止到6月4日收盘,鸿博股份收盘报14.12元/股,大跌超过5%,公司股价较3月高点几近“腰斩”。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