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合力泰(002217)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控股权转让失败背后,逾期债务逾11亿,合力泰怎么办?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1-16  合力泰内幕信息

来源 :证券之星2023-11-16

  2023年前三季度,合力泰营业收入为41.4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4%,公司毛利率也由正转负,实现-3.83%,为近年来首次出现

  《投资时报》研究员习羽

  11月13日晚间,一则《关于终止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的公告》宣告了合力泰(002217.SZ)股权转让的失败。受此影响,该股于11月14日跳空低开,一度触及跌停。

  公告显示,2023年11月12日,合力泰收到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关于终止筹划合力泰实控权变更事项的通知函》,鉴于慧舍科技未能履行已签署的本次股转相关协议约定的义务,构成违约,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决定解除并终止《股份转让协议》及与股份转让相关的其他权利和义务约定。

  有观点指出,这笔股权转让的终止意味着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抽身”失败,究其根本原因或是合力泰业绩并未达到预期。那么,此次公告背后有何隐情?

  业绩亏损

  合力泰成立于2003年,主营业务聚焦触屏显示业务和化工业务。主要产品为触控显示类产品、光电传感类产品、TN/STN/电子纸显示类产品、FPC产品、其他显示产品、柔性线路板等。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自2020年起,合力泰的业绩表现呈现出下滑趋势。财报显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同比下滑7.93%、5.37%及26.64%;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401.88%、增长102.46%及下滑4615.00%。

  对于业绩的大幅变化,合力泰相关负责人向《投资时报》研究员表示,自2022年以来,受通货膨胀、居民消费能力下行等因素影响,消费者换机动力不足,致使手机终端品牌的整机库存处于偏高水位。在各终端品牌严格控制零部件库存的情况下,整个市场环境竞争激烈,价格博弈过度,容易形成恶性竞争。触显和光电模组的市场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各公司盈利空间不断压缩。在销售订单、营业收入规模大幅缩水,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同时下降的情况下,固定单位成本的上升也使得公司毛利率大幅走低。因此,公司相关资产出现一定的减值迹象,并于当期计提了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数据显示,合力泰2023年前三季度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22.52亿元,其中,应收账款减值6.31亿元、存货跌价准备15.71亿元、商誉减值0.5亿元。

  对于行业情况,一位业内人士向《投资时报》研究员表示,2022年全球触摸屏市场前十大厂商的出货量占比为64.3%,其中,中国大陆厂商如莱宝高科、合力泰、长信科技等虽排名靠前,但占比并不算太大。在行业低迷情况下,一些市占率不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无疑会更大。

  现金流承压

  业绩亏损下,合力泰的经营活动也受到严重影响。据11月3日晚间公告,截至当日,合力泰及子公司在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累计的逾期债务金额折合人民币约为11.84亿元(其中:美元588.39万元),占公司2022年经审计净资产的21.59%。

  对此,合力泰方面表示,由于债务逾期,公司可能会支付由此产生的相关违约金、滞纳金等费用,同时也可能面临诉讼、仲裁、履行担保责任、银行账户被冻结、资产被冻结等风险。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从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合力泰涉及1000万元以上的诉讼、仲裁案件累计22件,以合力泰及子公司作为被告的有21件案件,合计金额超9亿元。

  现金流方面,该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环比下滑79.7%、148.34%及83.97%。

  对此,合力泰相关负责人向《投资时报》研究员表示,现金流净额环比下降,与公司手机供应端业务板块的营收大幅下降有关。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41.4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4%,其中触显光电类的手机端业务的占比大致在75%。

  谈及营收下降的原因,合力泰指出,2023年前三季度,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期内出货量约为6705万台,同比下降6.3%。大部分厂商在第三季度依然持保守谨慎的态度,在控制出货量的同时积极清理渠道库存。智能手机供应链的行业竞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尚未消除,触显和光电模组的市场的产能过剩,使得公司销售订单营业收入规模下降近五成。而当前资金流动性紧张,也是造成营收订单大幅收缩的原因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为-32.93亿元,同比下滑116.93%。同期,公司毛利率也由正转负,为-3.83%,为近年来首次出现。

  控股权转让失败背后

  行业及公司业绩的变化也让股权转让事项增添变数。《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合力泰的控股权转让事项早在5个月前便已开始启动。2023年3月16日,合力泰在《关于控股股东筹划重大事项的停牌公告》称: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正在筹划股权转让事项,筹划向慧舍科技转让公司21.13%的股权。

  2023年6月5日,合力泰公告显示,控股股东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与慧舍科技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所持5.03亿股(占总股本16.15%)转让给慧舍科技,转让价格为6.09元/股,交易总对价30.65亿元。

  然而股份转让事项进展并不顺利。根据协议,慧舍科技应分三期向福建电子支付上述约30.65亿元股权转让款,但其在支付第二期款项时迟迟延期,且在到达约定期限后仍未支付。最终,由于迟迟无法支付上述股权转让款,合力泰控股股东选择终止转让协议。据悉,慧舍科技先后向福建电子信息集团先后支付诚意金、保证金合计9000万元。

  为何慧舍科技突然变卦?《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在2018年转手合力泰控股权时,合力泰原实控人文开福曾做出业绩承诺,2018年至2020年,合力泰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3.56亿元、14.92亿元、16.11亿元。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该公司约定后的各年度业绩承诺并未兑现。而从近三年的业绩走势来看,合力泰的业绩表现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持续恶化。这或许就是慧舍科技宁可违约也不再接手的原因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次控股权转移事项中,慧舍科技执行事务合伙人的身份也引发了监管方面的关注。公开资料显示,文璟是慧舍科技成立之初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之后才变更为李兴龙。据合力泰此前公告,文璟曾担任合力泰董事,系文开福之女,而此前深交所曾就文璟身份向合力泰发出问询函。

  面对现状合力泰将如何应对?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投资时报》研究员表示,公司会通过应收账款实地催收、法律诉讼、质押资产处置、和解等措施推动公司化解债务危机。一方面与债权人协商,寻求更为灵活的偿还方式或期限,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公司将调整产品结构,缩小当前毛利率偏低的手机供应端业务规模,开拓非手机业务如黑白工控、智能穿戴、车载显示等等,向高附加值客户群体倾斜,以提升整体毛利水平。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