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2022年仅有平安银行披露范围3信息,2023年新增了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三家银行披露范围3数据。
今年5月1日,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将正式施行。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的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450余家公司被纳入强制披露名单。
按照《指引》要求,目前国内共有21家上市银行(按Wind行业分类)纳入强制披露范围,其中国有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8家和城商行7家。截至4月23日,上述21家银行中,除浦发银行与江苏银行外,其余19家银行均已发布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
近日,央行等七部门发文首次明确将ESG纳入信评,此举再次显现出企业做好ESG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值年报与ESG报告披露季,一直以来商业银行被业内认为是ESG披露情况较好的行业。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各银行发布的年报与ESG相关报告发现,大部分银行ESG报告环境信息(E)等量化数据披露完整度差强人意,不少银行仅在年报中披露了绿色信贷等数据,与监管要求尚有差距。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参考上述19家银行发布的ESG报告,综合部分银行披露的第四季度碳减排贷款信息,整合分析相关数据,一览2023年银行业绿色金融和ESG表现。
近半数银行碳排降幅可观
根据《指引》,披露主体应当披露温室气体范围1、范围2,鼓励有条件的披露主体披露温室气体范围3,同时支持有条件的披露主体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公司温室气体排放等数据进行核查或鉴证。
上述19家银行中,仅宁波银行未披露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除宁波银行外,18家银行中超过半数银行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总量较去年升高,但多数增幅微弱;近半数银行降幅可观,且多数集中于股份制银行。
在国有大行中,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排前两位的分别为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其中,范围1排放量最高为农业银行,为212583.03吨,范围2排放量最高为农业银行,为1998863.40吨。
股份制银行中,除浦发银行尚未发布报告外,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光大银行。其中,范围1直接排放量最高为招商银行,达22100吨二氧化碳当量。除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与兴业银行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升高外,其余股份制银行的排放总量均已减少,其中平安银行对范围1排放增长的原因解释称“2023 年进一步拓宽了环境数据的覆盖范围,以确保环境绩效数据与财务报告的披露范围能够保持一致”。
城市商业银行中,除江苏银行尚未发布报告外,2023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渝农商行、北京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重庆银行。城商行均未披露范围3的定量数据。
从碳排放数据披露来看,上述18家银行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范围2和范围3排放量的披露程度不同,但总体来说较上年披露详细程度有所提升。
相比2022年仅有平安银行披露范围3信息,2023年新增了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三家银行披露范围3数据。其中,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披露了范围3排放总量,中国银行在此基础上对范围3的披露作出“废纸”与“餐厨垃圾”的详细分类,建设银行也对范围3做出细分,并披露了连续三年的范围3排放情况。
此外,从披露详细程度来看,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重庆银行、渝农商行等六家银行,对范围1、范围2碳排放信息作出具体细分并按照类别呈现数据。如中信银行的范围1碳排放总量为5293.39万吨,其中“公务车采购汽油量”与“天然气”两方面排放占比最大。城商行中除重庆银行、渝农商行外,其余银行未对范围1和范围2的定量数据作出具体分类。
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银行特别说明了2022年度碳排放数据修正情况。招商银行表示,2023年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全面盘查公司超过1900家机构过往三年的全部碳排放源,并对2021、2022年的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回检和调整。
城商行碳减排贷款后起发力
2023年,央行延续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有不少商业银行、外资行在2023年纳入碳减排贷款支持工具范围。
记者梳理21家上市银行ESG报告及碳减排贷款信息披露报告发现,截至4月23日,有12家银行披露了2023年碳减排贷款发放情况。
数据来源:银行ESG报告、年报、官网
数据截止日期:2024年4月23日
六大国有银行中,工商银行碳减排贷款项目数以841个位居第一,发放碳减排贷款金额及带动年度碳减排增量均排名第一。
已披露贷款信息的各股份银行中,发放碳减排贷款金额差异较大。兴业银行于2023年度发放了251.61亿元碳减排贷款,在已披露的股份银行中排名第一。但除中信银行外,大多数股份行的碳减排发放金额呈现负增长。
上市银行机构的7家城商行中,北京银行、重庆银行与宁波银行披露了碳减排贷款数据,其中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于2023年首次披露碳减排贷款信息,相关项目数不超过20个,北京银行以17个项目数位居第一。
另外,据已披露减排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10家银行相关数据计算,10家银行碳减排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23%,其中中国农业银行加权平均利率最低,为2.62%。
从贷款投向来看,目前央行碳减排贷款投向主要为“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类。
数据来源:银行ESG报告、年报、官网
数据截止日期:2024年4月23日
根据披露信息梳理,各银行在碳减排贷款上重心多集中于“清洁能源”项目类型。在所有目前已披露ESG报告或碳减排贷款年度信息的银行中,该项目类型占碳减排贷款金额的50%以上,而碳减排技术投放主体以国有大行为主。
在六大国有银行中,工商银行与交通银行在三类项目上均有所涉及,工商银行位居第一。另外,农业银行显示“碳减排技术”项目数为0,邮储银行所有碳减排贷款均来自“清洁能源”项目。已披露年度碳减排贷款信息的股份制银行数据显示,有小部分贷款金额分配给“节能环保”与“碳减排技术”两项。城商行尚未涉足“碳减排技术”。
股份行绿色信贷增速放缓
上述19家强制披露ESG报告的银行中,绿色贷款余额超1000亿元的银行共有14家,其中中农工建四家大行的贷款余额均已超过万亿元,工商银行以5.4万亿元的绿色信贷规模位居第一。
股份制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则均已超过两千亿元,其中兴业银行以超过8000亿元的规模居于股份制银行首位。而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处于起步阶段,除北京银行以1560.47亿元的绿色信贷余额位列城商行规模第一以外,其余城市商业银行距离破千亿仍存在一定距离。
数据来源:银行ESG报告、年报、官网
数据截止日期:2024年4月23日
从增速维度来看,各银行在绿色信贷增幅普遍处于20%至50%之间。
具体而言,国有银行之中,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在规模超万亿基础上仍实现了绿色贷款增幅超过50%。
股份制银行中仅有光大银行以57.44%的增幅超出其他同类银行,且总体来看所有股份制银行的增速与上年相比均有所放缓。
城市商业银行中,绿色信贷增速上升和下降的银行各占一半数量,其中宁波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同比增幅62.80%,位列第一;青岛银行增速最低,但与上年的增幅9.8%相比,24.9%亦呈现出一定进步态势。
绿色金融产品创下多个首单
在各银行的ESG报告中,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租赁及其他绿色金融产品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大部分银行债券承销发行量有明显增幅,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也多点开花。
国有银行中,六大行均详细披露了绿色债券的投资、承销、发行等情况,且相较上年均有增长。其中,中国银行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 1000 亿元,承销境内、境外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位列银行间市场第一,彭博“全球离岸绿色债券”榜中资同业第一。交通银行在交银金租设备与设施租赁领域新能源业务投放同比增长超过300%,截至报告期末,交行的绿色租赁余额将近1400亿元。
股份制银行也落地了不少行业首单。招商银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含碳中和)主承销金额在各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一,并发行了全球首单蓝色浮息美元债券,为水域生态环保、海洋可再生能源以及海洋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兴业银行在ESG报告中披露了多项首单,例如落地市场首单碳资产转型债券、首单“绿色+科创”类REITs、首单绿色日元境外债券等。中信银行承销绿色债券金额合计103.10亿元,其中承销碳中和债券15.50亿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10.50亿元,其广州分行并承销中国境内全市场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熊猫债。民生银行联合特别推出了“农户光伏”等创新产品以支持企业、农户低碳转型,承销发行首单定向绿色碳中和保障房债券。平安银行建立了绿债协同服务机制,构建独有的“一级承销+债生态投资+二级做市”绿债生态核心竞争力,2023全年承销境内绿色债券15亿元。
城商行中,青岛银行发放全国首笔碳排放披露支持贷款,并依托地域经济特色,在蓝色金融方面长足发展,2023蓝色金融贷款余额已超130亿元,与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了《绿色-蓝色金融能力建设》合作协议,促进蓝绿融合发展。北京银行持有绿色债券余额181.6亿元,同比增长84.59%。宁波银行持有绿色债券余额27.1亿元,境外总额2.75亿美元,并披露该行独立主承全国首笔以数字人民币归集募集资金的绿色债券。
C端绿色产品金融创新方面,平安银行亦拓展碳账户产品创新,联合厦门航空、平安集团合作推出厦航绿色碳账户、员工碳账户等绿色产品,平安数字口袋 APP 推出企业碳账户进行碳资产核算、碳积分累计。光大银行、浙商银行等均推出了绿色低碳主题信用卡,引导消费者转变支付习惯,践行低碳减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