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光伏老大隆基股份宣布降价后,又一硅片龙头中环股份也跟进降价。
昨日,中环股份宣布下调硅片价格。对标11月硅片价格,中环股份此次三类硅片G1、M6、G12(170μm)的降价幅度分别为9.1%、12.48%、6.04%;同时新增M10硅片报价,6.21元/片,新增超大硅片218.2mm,报价9.22元/片。
此前,隆基股份在官网展示的各尺寸单晶硅片降幅为7.2%-9.8%。这一硅片降价幅度已经大于市场预期,而昨日中环最高达12.48%的降幅,还是攻破了不少投资者的心理防线。
要知道,11月30日隆基宣布硅片降价,是2020年5月25日后官方硅片报价首次出现下调。两日后中环股份就迅速跟进,硅片价格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了。
过去两年,光伏一直被视为一条坡长雪厚的赛道。“光伏茅”隆基股份两年累计涨幅一度逾440%,老二中环股份也一度累涨323%。高景气度吸引一众玩家入场,新旧玩家纷纷扩充产能抢占市场,行业内卷现象严重,供需错配下,不少硅片企业利润也跟着承压。
近几个月,隆基的股价明显震荡,中环的股价更是自8月高位至今累跌约20%。两大硅片龙头的股价表现,也或多或少反映出了市场的态度。
如今,隆基、中环齐齐大幅降价,后面的中小硅片厂商岂有不跟的道理,一场价格战在所难免。混战厮杀下,光伏赛道行业格局势必变化,拐点也已经悄然而至。
01
行业内卷
想要理解隆基与中环降价的背后逻辑,就必须厘清整个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
光伏产业链一般可分为上游企业用工业硅粉生产出晶体硅料;而后被中游企业加工成硅锭和硅片,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组装后制作成光伏组件,最后出售给下游的光伏电站。
这条产业链上,上游硅料生产环节因为对技术、投资、安全监管等方面有较为严苛的要求,准入门槛较高,较少玩家进入,市场集中度也较高。下游光伏电站,则因为属于重资产行业前期投入大,加之平价上网的推行,利润空间较为有限,对新玩家的吸引力也不如中游三个环节。
在“双碳”政策利好大背景下,光伏产业政策利好频出,众多企业被吸引进入这一产业。相对而言,中游的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生产进入门槛较低,产能释放也较快,也因此成为各路玩家涌入的重灾区。
新玩家入局让不少老玩家有了危机感,也开始扩充产能。今年上半年,前十大企业合计扩产256.2GW。光伏硅片领域陷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产能争夺战。
02
降价缘由
中游硅片积极扩充产能,上游晶体硅料产能却无法及时跟上。
在硅料生产行业,扩产周期长达12至18个月,产能爬坡又需要3至6个月,整体产能释放需要两年时间。同时,这也是一个投资强度较高的行业。每万吨近8亿元的投资,高昂的折旧费用也让不少企业不愿意在平时储备产能。
2019年至2020年中,硅料价格处于低谷期,硅料企业扩产动力不足,硅料价格上涨后,较难在短时间内释放产能满足需求。
加之在硅料的生产成本中,电力成本最高,占比达35%。今年在能耗双控政策下限电导致电力紧张,对硅料产能也造成一定限制。
对比之下,硅片的产能周期却只需要6个月,产能上的供需失衡导致年初至今硅料掀起涨价潮。
根据 PVinfolink 报价,截至2021年11月17日,多晶硅致密料价格涨至269元/kg,年内涨幅达到220.2%。
上游硅料的上涨,中游企业带来不小利润上的压力。今年前三季度,隆基实现总营收562.06亿元,同比增长66.13%;实现归母净利润75.56亿元,同比仅增长18.87%;毛利率分别为23.21%、22.73%和21.35%,持续下跌。
硅料涨价潮对于中游企业来说,还带来了另一层打击。硅料涨价,价格通过硅片、电池片、组件层层传导,便打击了下游对成本敏感的光伏发电企业新建电站的积极性,进而抑制了下游对中游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的需求。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新增光伏装机29.31GW,同比增长33.96%。距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的全年55-65GW新增装机量还有不小的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需求的疲软。
硅片老大哥隆基率先降价,其实也是想盘活下游新增装机量的需求。中游企业内卷,既让上游硅料价格大涨,又抑制下游新增装机需求,打价格战,出清一些行业内护城河不深、利润承压能力较弱的玩家,重整行业竞争格局,才是隆基中环的目的。
03
短期阵痛
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双双打响价格战,从长远来看虽然有利于行业整体发展,但短期内,中游硅片企业势必要经历一场阵痛。
硅片企业的业绩,是由量与价共同支撑的。量的方面,来自下游光伏电站的新增装机需求。价的方面,则要看上游硅料价格的变化趋势。
行业内硅片价格的下降,对于下游新增装机需求无疑是一项利好刺激。但这种利好刺激究竟有多强,又要看硅片与新增装机量的供需关系。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180~225GW,其中国内光伏装机60~75GW,按照1:1.2的容配比,对应组件需求216~270GW,硅料的需求64.8万~81万吨。
但据多家券商整理数据显示,明年国内的光伏硅片产能预计将在600GW左右,对比需要的装机需求,明显产能过剩。
按照光伏协会明年60-75GW的装机量来算,明年新增装机新增装增速将在9%至15%左右。但硅片的产能增速却高达50%左右。如若这些硅片产能真的如期释放,可以想见,硅片行业会需要力度更加大的降价,从而去争夺这并不多的市场。
硅料涨价潮是否会因为硅片降价而停歇,则是关乎硅片企业利润的问题。
虽然中游硅片订单需求大,年内已有多家上游硅料企业宣布扩产。通威股份宣布扩产乐山二期5万吨以及保山一期5万吨,合计10万吨,保利协鑫2万吨颗粒硅项目也于近日投产。但硅料的生产周期与硅片相比明显更长,硅料供不应求的情况或还将持续。
国盛证券统计,行业内龙头硅料在明年计划扩产75.5万吨,这一数字看似落在光伏行业协会预测的64.8万~81万吨硅料需求内,但不要忘了,光伏产业链是“两端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结构。最终硅料企业需要满足的是中游硅片企业的需求。按目前大约1万吨硅料对应3GW产能,明年约600GW的硅片产能,则需要200万吨硅料。
或许会有硅料企业让利于老客户选择一定程度的降价,但想要上游硅料大幅降价匹配中游硅片的降幅,概率非常低。
也就是说,明年对于中游硅片企业而言,大概率是一个量价都惨淡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