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金王近年来净利润
△青岛金王近年来净利润同比增速
近日,青岛金王发布公布业绩预告称,公司去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35-0.53亿元,扣非净利润0.27-0.4亿元。
虽然净利润在行业中不算太出彩,但相较于去年4亿元的高额亏损来看,此次青岛金王能扭亏为盈已是不容易了。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青岛金王表示,报告期内,香薰蜡烛业务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品牌优势地位呈现,订单大幅增长,同时公司新增生产线及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效果显现,产能逐步释放。另外公司化妆品业务通过优化品牌结构,加大自有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大终端投入及运营力度,各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恢复。
其实,对于青岛金王的小幅盈利,在去年的分季度财报中已均有预示。三季报显示,公司去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0.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0.09%。
然而,即便财报已预示了青岛金王业绩回升的趋势,还是难以留住大股东减持的脚步,近两年,其持股5%以上股东中植系就连续减持,那么,是什么让股东在其业绩“爬坡”时仍然选择“分手”?青岛金王小幅营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企业顽疾?
01大股东不惜巨亏坚持减持
去年6月17日,青岛金王曾发布公告称,因股东经营管理需要,公司股东新能联合、西藏五维、中植定增1号、中植定增8号计划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不超过4145.39万股,占总股本的6%。
今年1月7日,青岛金王持收到了股5%以上股东珠海新能联合、西藏五维、中植产投共同出具的《关于减持青岛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计划期限届满的告知函》,表示上述股东在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5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共减持股份256.3万股,减持均价为4.45元/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7%。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股东均为中植系旗下。据悉,青岛金王与中植系结缘于2017年,彼时中植系旗下的新能联合作价6.4亿元受让青岛金王另一位股东佳和美所持的2000万股,占比5.3%。这笔交易折合转让价格高达32元/股。以当时青岛金王29元左右的股价计算,交易溢价率达10%。而除了新能联合外,中植系旗下的两款定增资管计划也大举参与了青岛金王的定增。
对于为何溢价交易,中植系曾称,主要基于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持续看好公司的后续发展。
但中植系显然没想到,自己入股青岛金王成了青岛金王最高光的时刻,此后青岛金王股价“喋喋不休”,以如今4元左右的股价来看,其还不到2017年的两成。
对此,有媒体计算发现,按照当前股价计算,中植系在这笔交易中依然巨亏七成以上。此外,中植系旗下的两款定增资管计划同样巨亏。但即便如此,中植系还是选择了在此时减持。分析人士表示,股东宁愿巨亏也要减持,这是对青岛金王的未来毫无信心的表现。
02转型并购带来短期效益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金王于1993年创立于青岛,其主营业务可分为分为新材料蜡烛及工艺制品业务、化妆品业务和供应链业务三大板块。其中,化妆品业务、新材料蜡烛及工艺制品业务系公司的核心业务发展板块。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被公司视作核心业务之一的化妆品是2013年才开始入局的。
此前,青岛金王核心业务仅有新材料蜡烛及工艺制品一项,市场主要定位于欧美地区。虽然在当地文化、宗教等影响因素下,蜡烛有一定刚需市场,但受节假日等时间影响较大,市场蛋糕有限,于是看到天花板的青岛金王开始转型化妆品行业。
此后,青岛金王开启了疯狂买买买模式。资料显示,2013年12月,青岛金王以1.5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杭州悠可(中国最早化妆品电商玩家)37%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正式迈出向化妆品业务转型的第一步。
2014年4月,青岛金王作价0.52亿元买下广州栋方(集化妆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45%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涉足化妆品研发领域。同年10月,又作价1.46亿元收购上海月沣(化妆品品牌营销渠道运营商)60%股权,涉足化妆品线下零售业务。
2015年,青岛金王以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相结方式,作价6.59亿元收购广州韩亚100%股权和上海月沣剩余40%股权。2017年,其再次以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的方式斥资6.80亿元收购杭州悠可剩余63%股权。
此外,媒体还注意到,青岛金王旗下子公司金王产业链管理有限公司也在同时展开了对零售终端的整合。2016年1月开始,其豪掷30亿元,先后收购了浙江金庄、云南弘美、四川弘方、山东博美等56家化妆品零售企业。
至此,青岛金王打通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拥有了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化妆品的能力,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化妆品生产和销售“王国”。凭借并购,青岛金王也实现了业绩快速上涨。2014年-2017年,其净利润从0.49亿元逐步攀升至4.03亿元,增势明显。
然而,好景不长,疯狂并购带来的后遗症很快显现。
03净利润从跌至冰点至巨亏
从历年年报来看,化妆品业务早已超越蜡烛成为青岛金王的赚钱主力。但从近三年来看,化妆品产品的营收在逐年下降。2018年-2020年,其化妆品分别实现营收35.71亿元、25.97亿元和16.49亿元,下滑幅度明显;其占当年总营收比例分别为65.45%、47.43%、41.20%,同样处于下行趋势,去年来看,化妆品行业的营收其非核心业务的供应链行业还低了0.71亿元,后者成为去年青岛金王盈利最高的行业。
不难看出,其化妆品产品从“高歌猛进”到“急流勇退”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事实上,2018年开始,青岛金王并购的子公司相继迎来业绩承诺期。然而,遗憾的是,青岛金王此前收购的多家子公司未完成业绩承诺,让青岛金王商誉减值风险一升再升。
其中,广州韩亚承诺2018年实现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600万元,实际完成数额3308.31万元,完成率71.9%;上海月沣承诺2018年实现扣非净利润不低于8400万元,实际完成数额4931.54万元,完成率仅58.7%。
此外,还有包括浙江金庄、山东博美的6家子公司未完成业绩承诺。受此影响,青岛金王2018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共计1亿元,更严重的是,商誉减值对公司净利润造成了巨大影响。数据显示,2018年青岛金王归母净利润为1.04亿元,同比下降了74.08%。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仅是青岛金王业绩走下坡路的开端,随着更多子公司爆发商誉减值风险,青岛金王净利润继续下跌至冰点并出现亏损。2019年,其商誉减值额度升至2.49亿元,2020年减值额为1.9亿元。
不仅如此,还有分析人士称,青岛金王在收购后并没有很好地搭建起各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各自为政,而在此期间其子公司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在公司面临巨大挑战时,青岛金王的应对措施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2019年2月,青岛金王宣布,将全资子公司杭州悠可100%股权出售给杭州悠美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出售价格为14亿元。
该笔交易后,青岛金王凭此回收16元现金流,此笔交易使得青岛金王在合并报表中累计产生的交易超过3亿元。
表面来看,这是一笔颇为划算的生意。但据业内人士称,杭州悠可实为青岛金王众多子公司中最为优质的一个了。不仅每年完成业绩承诺,还成为青岛金王的营收主力。2017年、2018年,杭州悠可分别实现净利润1.17亿元、1.31亿元,分别占青岛金王净利润的29.03%和125.96%,可以说,2018年如果没有杭州悠可支撑门面,青岛金王已出现亏损。
因此,青岛金王在业绩波动时选择出售杭州悠可的行为引发了业界热议,很多投资者表示不能理解。
结语:
从2019年之后的业绩状况来看,失去杭州悠可兜底的青岛金王更是陷入了困境。2019年其实现净利润2117万元,同比下降79.73%;2020年直接亏损4.29亿元,同比下降2125.15%。
就此来看,青岛金王的转型之路并不顺利。回到文章开头,其在2021年虽然实现了转亏为盈,但考虑到此前青岛金王的经营状况,业界对其的态度仍然褒贬不一。截至2月24日收盘,青岛金王股价报于3.86元,微跌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