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就在日前发布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信号。报告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近年来国家顶层政策中获悉,“新型举国体制”所聚焦的重点方向就包括了集成电路产业。
目前在我国已形成较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也涌现了一批优秀企业,其中就有一家综合性集成电路上市企业正在展现它的强劲生命力。紫光国微(002049)成立于2001年,2005年登录深交所上市交易。上市当年公司实现营收1.68亿元,净利润0.14亿元,到2021年紫光国微营收53.42亿元,净利润达到19.54亿元。上市十余年的时间里,紫光国微营收实现了31倍的增长,净利润实现139倍的增长。
集成电路产业的显著特点是高投入、高门槛、周期长。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只有持续、长期的高研发投入,才能实现产业链结构完整、创新成果丰富、企业竞争力增强。紫光国微业绩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收比均保持在15%以上,通过科技创新使其由内而外焕发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快速积累核心技术及相关专利,截止2021年底,累计知识产权授权近450项。同时,紫光国微坚持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成果带动产业培育,围绕芯片重点领域及系统级创新产品进行系列布局。
集成电路研究机构IC Insights曾预计,2022年至2026年间,全球集成电路公司的研发总支出将以5.5%的年复增长率增长至1086亿美元。根据财报显示,紫光国微2021年研发投入为8.66亿元,较 2020年6.04亿元增长 43.4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6.21%。2021年研发费用为6.32亿元,较2020年3.47亿元增长82.25%。从研发投入力度来看,如果以欧盟统计标准,5%以上被认为是高研发强度企业。由此可见,紫光国微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集成电路行业都具备充分的研发竞争力优势。
高研发投入铸就技术护城河,为业绩增长和优质产品输出积聚势能。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积累,特种集成电路领域,紫光国微掌握高可靠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设计、指令集设计和实现技术,建立了单片及组件总线产品的设计、验证和测试平台,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集成电路功率器件领域,公司超结MOSFET技术研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掌握深沟槽(Deep Trench)与多次外延(Multi EPI)双核心工艺,具有低开关损耗、低导通损耗和高可靠性等品质。石英晶体频率器件领域,公司掌握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超小尺寸、超高基频、超高稳定加工技术已突破相关垄断,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事实上,紫光国微的研发实力同样得到了国家和行业认可。在超过20年的芯片开发实践中,公司形成了深厚的芯片设计和产业化能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在2022年更是荣登《巴伦周刊》“2021中国公司市值增长50强”、福布斯“2022中国数字经济100强”、“主板上市公司价值100强”和“中国物联网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奖”榜首等一系列榜单。种种表现,正是紫光国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所浇灌出的果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随着地方两会相继闭幕,这三个关键词也在2023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重点体现。对于集成电路产业而言,人才和技术是企业发展之本。根据中半协预测,到2024年集成电路行业人才总规模将达到79万左右,人才缺口在23万人左右,其中设计业的人才缺口在10万人左右。伴随着产业规模高速增长,集成电路企业如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重视产教融合,加强对人才的长期培养,对于行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不难看出,在紫光国微业绩长虹的背后还有一支专业高效的核心管理团队和业务精干的员工队伍储备。财报指出,2021年紫光国微研发人员974人,较2020年同比增长19.51%,数量占比47.14%。技术、研发和管理团队在数字、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设计和产业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公司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作为具有高度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企业,紫光国微也在积极为产教融合提供实践场景,助力高校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旗下国芯晶源多年来持续对接高等院校及职教院所,通过共建实验室、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高端人才等多种方式,促进校企一体化建设和产学研创新发展。
信达证券分析师在其研究报告中认为:“结合在特种集成电路领域的龙头地位和业绩高成长性,我们认为紫光国微当前仍被低估。”宏观来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在国产替代的风口下,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而且从近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在国家科技能力建设上始终坚持以创新主轴,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并面向产业升级,这也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微观来看,紫光国微正在加快扩张脚步,在深耕第一增长曲线的同时,持续开拓第二增长曲线。它从“专用芯片”的小圈子迈出来,转变为可以提供适配多个场景解决方案的输出者,实现了“超级芯”的多连发,深耕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丰富行业场景。多条赛道勾画多条新增长曲线,发展增量广阔无垠。
在此前投资者见面会上,紫光国微曾表示:公司历来重视研发的投入,预计2023年的研发投入会继续保持和营收同比例的增长。作为现代信息工业基础的集成电路产业,在关键技术领域,需要建立自己的体系。期待以紫光国微为代表的芯片企业,更深入地融入数字化浪潮中,反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讲述更丰富的中国“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