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京新药业(002020.SZ)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年内营业收入为33.3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成品药收入19.02亿元,同比下降3.02%;原料药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1.94%;医疗器械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22.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15亿元,同比增长15.49%。整体来看,公司的盈利动能进一步增强,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扣非净利润保持在行业较好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坚定发展精神神经和心脑血管领域信心不动摇,坚持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双轮驱动,做强重点优势产品。同时,通过持续深化精益生产、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公司的管理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主营业务盈利水平实现稳定增长。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
创新研发与营销建设两手抓,夯实商业化竞争壁垒
随着多项创新药相关的注册审批、医保准入、终端推广等政策发布,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已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京新药业近年来在成品药和原料药的基础上,围绕精神神经和心脑血管领域进行创新药研发,并通过对外合作和自主立项,持续构建产品力领先的新药管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在研创新药11个,其中已进入临床中后期的5个,近3年内预期上市2个。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研发总投入为3.29亿元,同比增长达27%。
与此同时,京新药业围绕两大核心领域三大管线,积极打造专业化营销团队,深耕院内、院外市场。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营销人员已近900人,近三年持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2022年拟建设千人以上的营销团队,为后续创新药及新产品上市做好团队布局和建设。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当前中国创新药行业进入成熟商业化竞争阶段。新药上市后面临竞品上市、政策降价等影响,无法依靠单一品种维持整体业绩。创新药公司收入延续乃至增长的逻辑其实是新品种的不断上市与商业化,而商业化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商业化团队建设。因此,在商业化竞争时代,销售团队与研发能力缺一不可。
分析人士认为,京新药业在精神神经和心脑血管领域的抢先布局该赛道已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且现阶段的创新研发能力与销售团队具备创新药公司的商业化竞争能力。未来三年,随着公司创新药的上市,有望为业绩持续放量奠定基础。
根据头豹研究院测算,中国创新药市场整体规模由2014年的569.5亿元上涨至2018年的1090.9亿元,CAGR为17.6%,此后则将以18.5%的CAGR继续增长,预计2023年将达到2549亿元。
中药板块获政策呵护,资源整合恰逢其时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化药为主、中药为辅的发展思路,并对旗下的中药板块进行了资源整合。以自有资金2.05亿元收购沙溪制药,增加排石颗粒、沙溪凉茶、缩泉丸、骨仙片等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产品,同时预计安宫牛黄丸、润肠宁神膏、浓缩水牛角片、补血宁神片等多个潜力品种将逐步复产上市,以此促进中药业务新发展。
今年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从三年改革累计成果看,国家组织集采节约费用2600亿元以上。下一步将推进集采提速扩面,药品集采在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三大板块全方位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重点聚焦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品种,力争到2022年底,通过国家组织和省级联盟采购,实现平均每个省覆盖350个以上的药品品种,高值医用耗材品种达到5个以上。
面对政策环境和外部需求的变化,报告期内公司对产能产线进行优化调整。新昌成品药生产基地通过产能扩建、设备升级等措施积极解决生产瓶颈,固体制剂产量从2014年的16亿片到2021年的60多亿片,实现了快速增长,积极保障市场需求。
公司位于上虞、上饶的两大生产基地,通过持续的精益生产、工艺改进及新车间建设,制造成本持续降低、产能进一步释放,喹诺酮类产能突破4000吨,他汀类等特色原料药产能400吨。
此外,公司同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资子公司山东京新拟在于山东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家洼街道绿色化工园投资建设原料药基地一期项目——年产24702吨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总建筑面积153752㎡,总投资估算204696万元。
对于未来的发展,京新药业表示,公司将继续围绕精神神经和心脑血管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产品力领先战略,通过内部体制和机制改革,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提升企业价值,实现公司规范有序、健康快速发展,经营业绩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