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我国哌嗪系列品种最齐全、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产品包括哌嗪、酰胺等,目前已成为一家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2020-2022年、2023年1-6月,公司哌嗪产品营收占比持续超过80%,酰胺系列产品营收占比略有下滑。9月21日公告,证监会同意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注册申请,拟发行2200万股,12月6日初步询价。
核心产品被替代的可能性较小,多项产品性能居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生产的N-甲基哌嗪、N-乙基哌嗪和无水哌嗪是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必备中间体;N-羟乙基哌嗪、无水哌嗪分别是生物缓冲剂HEPES、PIPES的必备原料,这些产品被替代的可能性均较小。此外,公司是国内 N,N-二甲基丙酰胺产品的重要供应商,市场上同类产品竞争者很少。
自主研发多种纳米复合催化剂,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合作稳定。公司自主研发多种纳米型铜系复合催化剂,转化率大幅提升,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基于生产规模领先、专业技术先进等优势,公司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稳定。随着产品线的扩张,产品种类的丰富,公司与上下游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综合毛利率持续领先,业绩稳定增长。2020-2022年公司综合毛利率稳定增长,分别为29.81%、38.13%及40.69%,2023年1-9月超过35%,持续领先可比公司;其中哌嗪类、无水哌嗪等产品2022年毛利率均超过50%,位居业内前位。公司财务指标亮点颇多,现金流充裕,净资产收益率领先,资产周转率持续上升。公司预计2023年经营业绩良好,净利润1.63亿元~1.83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较前三季有所收窄。
持续加大研发,重点发展四大应用领域,提升市占率。公司表示将抓住产业技术升级的有利时机,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力争成为我国精细化工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同时,不断巩固自身竞争优势的同时,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环保化学品、高分子材料以及医药中间体四大应用领域。在继续深耕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加大对新市场的开拓力度,提升龙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一、公司概况
绍兴兴欣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欣新材”或“公司”,代码:001358.SZ)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有机胺类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哌嗪系列、酰胺系列等。其产品主要覆盖电子化学品、环保化学品、高分子材料、医药等应用领域,长期为阿克苏、壳牌、东进、默克等世界著名化工、电子、医药厂商以及京新药业、华海药业等国内重要医药、材料厂商提供产品和服务。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质量,公司已发展成为我国哌嗪系列品种最齐全、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公司“氮杂环类精细化学品中间体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与天津大学等单位联合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12月,公司获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评选为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目前已成为一家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从可统计数据看,公司营收规模连续六年增加。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7.74亿元,同比增长近53%,收入增加主要系哌嗪系列产品,以及除哌嗪、酰胺以外的产品规模增长所致。哌嗪系列产品营收占比持续超过80%,这其中脱硫脱碳剂、三乙烯二胺营收占比持续上升,2022年分别达到13.58%、21.65%;酰胺系列产品营收占比呈下滑趋势,2022年为2.61%,较2020年下降4.66个百分点。2023年1-6月哌嗪系列营收占比达到88%以上。
股权结构与实控人情况:公司前身为兴欣有限,2004-2016年期间,兴欣有限历经4次股权转让以及3次增资。2018年7月,兴欣有限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同意按照整体变更方式,将公司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董事长、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叶汀,上市前叶汀直接持有公司3250.94万股股份,通过璟丰投资间接持有177.31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1.94%;上市后,其持股比例39%左右。
截至当前,公司旗下拥有1家全资子公司安徽兴欣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材料技术研发;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危险化学品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等。
拟登陆深交所主板:根据财务状况,公司选择主板第(一)项上市标准;证监会2023年9月21日公告,证监会同意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注册申请。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重大资产重组。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未在其它市场上市或挂牌。
二、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哌嗪衍生物生产厂商,相关产品在电子化学品、环保化学品、医药等行业已广泛应用。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了成熟的业务模式,与众多的优质供应商、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自主研发多种纳米复合催化剂
公司组建了一支知识型、专业化的技术研发团队,相关技术成果获得了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等多个科技奖项,具备较强的哌嗪衍生物领域的科研能力。
根据自身生产工艺特点,公司自主研发了多种纳米型铜系复合催化剂,使得原料的转化率达到99%以上,哌嗪系列产品的选择性高达95%以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公司自主研发了酸碱双功能催化剂,建立了以 N-羟乙基哌嗪为原材料连续化生产三乙烯二胺的工艺,使得原子利用率提高,并显著降低三废产生。
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实现哌嗪系列产品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技术,使得公司的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生产环境更加清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提升、能源和原料得到充分利用、原材料消耗同比降低,提升了产品的产量与质量,连续化生产技术使得公司在行业中获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招股书披露,公司N-羟乙基哌嗪、N-乙基哌嗪等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超过75%,业内领先。
招股书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公司N-羟乙基哌嗪以及N,N二甲基丙酰胺系列产品产销率均上升至100%以上。
目前公司占据了全球哌嗪衍生物细分市场的主要市场份额,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哌嗪系列产品收入占全球哌嗪市场份额约为23.81%(市场规模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22年平均汇率折算)。
公司核心产品被替代的可能性较小,多项产品性能行业领先
截至2023年5月18日,公司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11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1项软件著作权—“兴欣加氢装置运行决策软件V1.0”。
公司生产的多项产品性能居行业领先地位。N-羟乙基哌嗪、N,N-二甲基丙酰胺、羟乙基乙二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等产品已达到电子级的纯度要求,即金属离子浓度达到ppb级别,远高于工业级精细化学品。公司生产的N-羟乙基哌嗪金属离子浓度均小于20ppb,能够满足光刻胶剥离液等超净高纯试剂对精细化学品的纯度要求。
公司生产的 N-甲基哌嗪、N-乙基哌嗪和无水哌嗪是左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必备中间体,被替代的可能性较小;N-羟乙基哌嗪、无水哌嗪分别是生物缓冲剂HEPES、PIPES的必备原料,被替代的可能性也较小。
公司向其第一大客户东进公司销售N-羟乙基哌嗪以及N,N-二甲基丙酰胺,主要用于生产光刻胶剥离液。据公开资料显示,东进公司为全球主要的湿电子化工品供应商之一,主要客户包括京东方等公司。根据东进公司的反馈情况,无论东进公司采用何种技术生产光刻胶剥离液,N-羟乙基哌嗪以及N,N-二甲基丙酰胺均为东进公司生产光刻胶剥离液的必备原材料。
另外,酰胺系列是公司具有发明专利的核心技术产品之一,公司是国内 N,N-二甲基丙酰胺产品的重要供应商,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者很少,议价能力较强。
多种工艺路线和物料循环,降低成本节约能源
哌嗪是物料循环的基础,公司可以六八哌嗪为原料脱水生产哌嗪,同时开发了以乙二胺和环氧乙烷为初始原料,经羟乙基乙二胺来生产哌嗪的工艺,使公司可以在六八哌嗪、乙二胺、羟乙基乙二胺三种原材料之间选择具有成本优势的原料进行生产。公司再以哌嗪(六八哌嗪)为原料,生产N-甲基哌嗪、N-乙基哌嗪、N-羟乙基哌嗪、脱硫脱碳剂等一系列哌嗪衍生物产品。
在哌嗪的基础上,公司开发了以哌嗪的副产品为原料生产三乙烯二胺的工艺,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发了以 N-羟乙基哌嗪为原料和以乙二胺为原料生产三乙烯二胺的工艺,实现多种原料的切换。掌握多种三乙烯二胺的工艺路线使公司不但可以根据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情况选择成本更低的工艺路线,同时还可以提高哌嗪生产工艺的物料利用率,降低哌嗪生产成本,在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动时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公司基于完整的物料循环产业链,建立了水、热等能源的综合利用,不仅节约了能源,且符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合作关系长期且稳定
供应商方面,基于公司在哌嗪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处于领先地位的背景下,原材料采购规模较大,使得公司在原材料采购货源和价格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供应商相对稳定及集中。
客户方面,公司凭借先进的专业生产技术、系列化的产品、良好的产品质量、稳定的供应及快速响应的营销服务,已与东进、京新药业、默克、华峰集团、壳牌、诺力昂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并进入其全球采购体系。
据招股书披露,2020-2022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逐年上升,2022年接近80%。2022年公司向前三大供应商主要采购六八哌嗪、乙二胺等产品,其中诺力昂持续成为公司第一大供应商,向第四大供应商采购环氧乙烷,向第五大供应商采购天然气,这些供应商均为全球知名企业。
2020-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持续超过40%,2022年较前2年略有下降,客户黏性下降,不存在过度依赖的情形。东进公司为公司2020-2022年、2023年1-6月第一大客户,京新药业等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公司为公司2020-2022年第二大,2023年1-6月第三大客户,这两大客户2020-2022年、2023年1-6月销售金额占比合计33.75%、35.89%、30.10%、23.01%。随着产品线的不断扩张,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公司未来与上述供应商、客户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经过不断的完善产品结构,公司已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富有竞争力和市场差异化的产品,产品种类达20余种。丰富的产品线既利于公司全方位满足大型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又利于集中采购。
公司表示,在与众多优秀企业交流合作过程中,公司不断提升自身技术管理水平,在质量控制、环保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并通过及时了解客户特殊需求,开发具有竞争能力、附加值较高的新应用领域和新产品,不断强化与下游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在行业中的竞争领先优势。
综合毛利率持续超可比公司均值,“三费”费率持续低于可比公司中位数
据招股书披露,2020-2022年、2023年1-9月公司综合毛利率稳定增长,分别为29.81%、38.13%、40.69%、36.08%,持续超越可比公司均值。2022年,哌嗪系列中哌嗪类、无水哌嗪等产品的毛利率均超过50%,位居业内前位。公司销售模式为直销模式,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金额均较低。2020-2022年、2023年1-9月公司“三费”费率持续低于可比公司均值,2023年1-9月公司销售费用率0.77%,可比公司平均2.58%;管理费用率3.77%,可比公司平均9.55%;财务费用率-0.4%,可比公司平均0.89%。
三、募投项目介绍
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拟公开公司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22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25%。公司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均围绕主营业务进行。
本次计划募资5.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公司将按项目轻重缓急顺序依次投入以下项目:年产14000吨环保类溶剂产品及5250吨聚氨酯发泡剂项目,8800t/a哌嗪系列产品、74600t/a重金属螯合剂、1000t/a双吗啉基乙基醚项目,研发大楼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具体如下:
(一)年产14000吨环保类溶剂产品及5250吨聚氨酯发泡剂项目
本项目已开工建设,周期35个月。包括两个子项目,分别为“年产14000 吨环保类溶剂产品项目”和“年产5250 吨聚氨酯发泡剂项目”,其中前者计划募资11950.00万元,后者14900.00万元。该项目生产的N-羟乙基哌嗪、二甲氨基乙氧基乙醇等聚氨酯发泡剂产品能够提升公司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满足下游客户新应用领域差异化使用需求及符合混合复配使用趋势,增强客户黏性。项目建设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改善公司产品结构,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二)8800t/a哌嗪系列、74600t/a重金属螯合剂、1000t/a双吗啉基乙基醚项目
本项目包括两个子项目,分别为“催化临氢项目”和“重金属捕捉剂项目”。现阶段,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游行业持续发展。随着六八哌嗪的价格持续提升,自产六八哌嗪有助于降低公司生产成本;能够进一步向上游产业链延伸,有利于提升公司供应链的稳定性;双吗啉基乙基醚项目的投产能够提升公司的配套能力。
(三)研发大楼建设项目
本项目拟建设综合研发大楼一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公司研发软硬件设施及配套体系,进一步提升现有产品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能力,有利于公司提升核心技术水平,从而增强公司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四)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拟将本次募集资金中的15200万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以满足公司生产经营中核心业务持续稳定增长、优化资本机构、缓解公司融资渠道的局限性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公司将设立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制度,本次募集资金将存放于董事会批准设立的专项账户集中管理,专款专用。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能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公司表示,如本次发行的实际募集资金量超过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公司将按照实际资金状况,将多余部分用于补充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资金。如本次发行的实际募集资金不能满足拟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公司将自筹资金解决资金缺口,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董事会可根据市场情况及自身实际情况以自筹资金择机先行投入项目建设,待募集资金到位后予以置换。
四、未来发展看点
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领域之一,精细化工行业发展高度依赖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的精细化工行业快速发展,国家环保监管趋严、安全压力递增,众多精细化工行业的中小企业逐步退出市场。未来,精细化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升。
看点一:立足于有机胺类精细化学品,重点发展四大应用领域
精细化工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公司一直专注于哌嗪系列的研发和生产,并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定位,持续拓展应用领域。公司表示未来将立足于有机胺类精细化学品,不断巩固自身在哌嗪衍生物领域的竞争优势,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环保化学品、高分子材料以及医药中间体四大应用领域。
我国湿电子需求快速增长。湿电子化学品是化学试剂中对品质、纯度要求最高的细分领域,主要用于半导体、光伏和平板显示器等市场。随着新能源、消费电子等下游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不断增大。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版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湿电子化学品整体市场规模约52.65亿美元,2020将达到58.50亿美元,复合增速约12.42%。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19-2026年全球光刻胶市场将保持6.3%的年复合增速,2026年预计将突破120亿美元。中商情报网数据,2016年-2021年我国湿电子化学品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019-2021年湿电子需求量均为同期产量的1.5倍以上,2021年接近1.6倍,需求量突破百万吨。
公司产品N-羟乙基哌嗪、N,N-二甲基丙酰胺属于湿电子化学品,具有稳定性高、不易挥发、低毒、腐蚀最小化、较强的溶解性等优异特性,是新一代光刻胶剥离液的重要成分,目前广泛应用于LCD和OLED面板光刻工艺中。公司表示将重点开发应用于封装胶和光刻胶等电子化学品的原料。
水处理药剂等环保化学品市场空间广阔
在环保化学品行业,哌嗪及其衍生物因具有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腐蚀性低等优异性能,可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天然气及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冶金行业的脱硫、脱碳。此外,哌嗪衍生物因具有较强的重金属络合能力,可作为工业废水、土壤及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中的重金属处理剂,具有捕获效率高、环保的优点,且可以用于河流、湖泊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以及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逐步提升。2020年9月我国首次向全球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钢铁、石化、煤炭、水泥等重污染行业的环保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市政水处理、电力、化工等领域对水处理药剂需求持续增加。
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BBC Research统计,2018年全球水处理药剂市场规模344.6亿美元,预计2023年增至465.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6.2%。据Markets and Markets数据,2017年我国水处理药剂市场规模37.1亿美元,预计2022年达到55.49亿美元。
公司生产的脱硫剂采用的是混合胺法脱硫,以哌嗪衍生物为主要组分,具有脱硫技术流程相对简单、脱硫效率高、脱硫剂可以循环利用、二氧化硫可以回收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属于新兴且性能优异的环保材料,能有效解决烟气制酸过程中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问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发电厂等行业。此外,公司生产的哌嗪能够用于天然气的纯化,主要与甲基二乙醇胺结合使用,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表示未来将重点开发脱碳产品以及金属捕捉剂产品,以使产品更加符合环保要求以及下游客户的实际经营需要,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高分子材料助剂产业整体快速发展
高分子材料助剂是指为改善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涂料及胶黏剂等高分子材料加工性能,改进物理机械性能、增强功能,或赋予高分子材料某种特有的应用性能,而加入目标材料高分子体系中的各种辅助物质。
目前,高分子材料助剂已成为现代化学工业体系和材料科学体系的重要交叉领域之一,在高分子材料生产、储运、加工、使用过程中的作用愈加突出。
随着新材料技术和化工产业的不断进步,高分子材料助剂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表现为化学助剂新品种不断出现,需求数量快速增长以及化学助剂性能的不断改进。据中商情报网数据,预计2022年全球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243亿美元,同比增速超过10%。
公司生产的三乙烯二胺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属于聚氨酯产品的化学助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家电、汽车等下游聚氨酯泡沫、弹性体等各种产品成型。此外,公司哌嗪系列产品可与其他化学品反应生成具有特定性能的产品,用于生产膨胀型阻燃剂,可用于橡胶、涂料、聚氨酯等行业。聚氨酯作为性能优异的环保材料,在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大,进而带动聚氨酯发泡剂市场规模的增长。
据大视野研究有限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 2020年4月发布的《Global Polyurethane Market》,2019年全球聚氨酯市场规模约为2200万吨,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000万吨。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我国聚氨酯的消费量2010-2018年均复合增速达9.05%,预计到2020年我国聚氨酯产量将达1467万吨,较2018年增近13%。根据美国调研机构Freedonia预测,全球阻燃剂需求量将保持每年4.6%的增速;中国需求量将保持8%的增长率,增速更快。
公司表示,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将重点开发聚氨酯发泡催化剂、光稳定剂、阻燃剂等产品。
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哌嗪及其衍生物是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医药中间体。其中,无水哌嗪是喹诺酮类抗菌消炎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结核药物的重要中间体;N-羟乙基哌嗪、无水哌嗪是生物缓冲剂HEPES、PIPES的原料及抗精神药物奋乃静的重要中间体;N-甲基哌嗪是喹诺酮类抗菌消炎药物、抗结核药物、治疗功能勃起药物西地那非的中间体;N-乙基哌嗪是兽药恩诺沙星的中间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加大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我国药品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2.91万亿元,较2011年翻倍,医药制造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医学的进步,国内乃至全球药品研发生产有望持续增长,医药中间体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2184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2900亿元,2021-2026年复合增速接近6%。
公司表示在医药中间体领域,将继续拓展哌嗪系列产品在医药中间体领域的应用范围,包括分子靶向药物中间体、抗结核药物中间体等。
根据美国咨询机构IndustryARC发布的哌嗪市场预测报告,2022年全球哌嗪市场规模约为4.196亿美元,2027年预计将达到5.432亿美元,预计2022-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3%。共研网报告显示,中国哌嗪及其衍生物市场也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持续引导哌嗪衍生物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六八哌嗪作为哌嗪衍生物的核心原材料,其需求将持续扩大,公司有望在哌嗪领域进一步拓展市场和提升竞争力。
看点二: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及种类
公司表示将改善提升研发中心的硬件设施,根据研发方向的规划,计划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设备及软件,为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公司将从优化现有产品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两方面推进公司未来技术研发活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抓住产业技术升级的有利时机,以质量为立足之本,以创新为发展之源,不断研发新技术的集成以节能降耗,优化产品结构、拓展产品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下游企业,使公司朝着科技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力争成为我国精细化工行业中的龙头企业。
现有产品方面,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研发原则,及时关注客户的实际需求,坚持生产具有应用价值的创新产品。在清洁生产和高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公司开发连续性生产工艺,降低劳动强度,实现远程操作,自动生产的工艺模式,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人工需求,降低生产风险。
新品研发方面,公司密切跟踪下游市场的最新动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产品研发战略,以保持技术研发的先进性。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加强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着力开发环保类、新材料及高纯电子化学品类产品,抢占行业的未来制高点。
公司表示将引进优秀的科研人才,培养建立一支新品研发的核心团队,增强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招股书显示,虽然公司研发支出偏低,但过去五年呈逐年递增状态,2022年接近3000万元,是五年前的3倍多;2022年研发投入强度创过去五年最高水平,达到3.76%,超过中欣氟材、永太科技和国邦医药同期水平。相比之下,2021、2022年可比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较2018-2020年大幅下降。
看点三: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
公司依靠规模、质量方面的优势,已经在现有客户中形成了良好的声誉,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随着公司产品的升级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下游客户需求的持续增长,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是公司增强营销能力的重要手段。
公司表示,在继续深耕现有客户的基础上,将利用品质优势和已经积累的信誉,充分挖掘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加大对新市场的开拓力度。公司产品的销售受到物流因素的影响,开拓新兴市场时,以物流运输为导向,根据地区间化工企业的产业组成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扩大销售能力,减轻对于单一销售片区的销售依赖性。
招股书显示,公司境外销售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2022年公司出海规模创新高,达到1.51亿元,主要系六八哌嗪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2018-2021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持续超过20%,2022年略有下滑,但依然接近20%,超过可比公司中欣氟材及飞凯材料等。
看点四:提升自动化水平,加强质量管理
公司将着力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减少不必要的人工环节,提升生产工人的熟练操作水平,加强产品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根据公司组织生产的需要,采购国际领先的生产设备,提升产品生产的精度和可操控力度,提升产品品质;提升生产程序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生产过程中信息化监督,提升产品的精度,为公司生产决策、产品质量改进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以应对科技进步、产品增加带来的生产管理问题,以及更好的应对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
五、主要财务指标与可比公司估值
2021-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突出,营收、净利润均维持增长。2022年公司。随着哌嗪及其衍生物在电子化学品、环保化学品、高分子材料、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与增加,哌嗪及其衍生物的需求保持增长趋势,公司哌嗪系列产品的收入增长较多,2021-2022年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净利润首次突破2亿元,增幅超过80%。
公司预计经营状况正常,经营业绩良好,全年净利润降幅略有收窄。2023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5.02亿元,净利润1.29亿元,较2022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系报告期内六八哌嗪及乙二胺较为紧张,原材料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使得产品销售价格上涨较多,但成本的滞后性导致成本上涨幅度有所滞后所致。公司预计2023全年净利润约1.63亿元~1.83亿元,同比下降12.40%~21.97%,较前三季降幅略有收窄。
公司现金流充裕。2020-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上升,2022年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近90%,表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回款能力逐年加强。2023年1-9月,公司现金流净额1.001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不过公司现金流净额持续低于可比公司,主要系公司资产规模较低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存货规模持续上升,2022年存货流动资产比创新高,超过可比公司均值,低于万润股份、永太科技及联化科技等公司。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存货规模可能持续增大,需警惕流动性风险。
净资产收益率持续领先。2020-2021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摊薄)分别为18.82%、32.45%,2022年高达36.96%,居可比公司之首,表明公司的投资收益较高。2023年1-9月,公司ROE降低至18%左右,但依然大幅领先可比公司。不过公司表示,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净资产规模将大幅度提高,募投项目无法快速产生经济效益,公司净利润与净资产难以同步增长,未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资产周转速度持续上升,持续超越可比公司。2022年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为1.24次,2023年1-9月为0.62次,大幅领先于可比公司,公司资产运用效率优异。
风险提示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投资者应特别认真地考虑下述各项风险因素。下述风险按照重要性原则或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程度大小排序:
1.供应商相对集中的风险。
2.原材料供应紧张及价格无法传导风险。
3.境外六八哌嗪采购受限或断供的风险。
4.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能耗双控等方面的法律政策风险。
5.下游药品价格变动对公司产品销售影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