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华工科技(000988)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打自主创新牌,走破“卷”成蝶路

http://www.chaguwang.cn  2025-03-05  华工科技内幕信息

来源 :中国证券网2025-03-05

  “AI给所有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DeepSeek新一代模型的发布,降低了企业算力硬件投入的门槛,带动了AI应用的加速落地,也让更多企业开始在本地化部署AI提高办公和研发效率。

  马新强表示,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下,企业要持续加强投入,主动拥抱创新。未来五年,华工科技将依靠年轻人的创新活力破“卷”成蝶。

  AI是机遇

  企业要主动投身创新洪流中

  “AI是技术革命,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比互联网革命更大。同时,AI对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如何让业务与AI结合,提升企业研发、办公效率,并开发相关产品,都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马新强说。

  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对光模块的需求也大幅增长。在相关业务抢抓AI发展机遇的同时,华工科技自身也加快了AI部署应用的脚步。

  在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的智能制造中试基地,一台全新的高精度智能焊接设备正在进行工程验证:不过几秒钟的扫描,各类焊缝数据尽收眼底;AI自动校准定位后,以每分钟7米的速度完成复杂的焊接任务。

  马新强告诉记者,这个集技术攻关、中试验证、技术熟化、成果推广为一体的中试基地,建成使用还不到一年,平均每月就有一项新技术投入产业化应用。

  据他透露,从公司内部的测试情况看,AI在一些产品的设计环节,已相当于硕士研究生的水平,让不少人产生了危机感。在他看来,以后的趋势将是“用AI的人,淘汰不用AI的人;AI用得好的人,淘汰用不好的人”。

  在AI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企业要主动投身创新的洪流中,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强创新投入。马新强表示,当前激光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为此华工科技提出了“全球首发、行业领先、专精特新”的发展思路。

  “希望通过加强创新资源跨行业、跨区域整合,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协作,为企业自身也为行业找出一条破‘卷’成蝶的新路。”他说。

  依靠人才和投入

  打好自主创新牌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最近杭州“六小龙”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几家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在马新强看来,如何把“现象级”的个案变为“常态化”,核心在于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

  “很多颠覆性的技术,需要技术革命、产业变革,更需要思想上没有禁锢、没有形成传统经验思维的年轻人去做。”马新强表示,从一家校办企业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华工科技以亲身经历验证了人才投入与企业发展的正向关联。

  马新强认为,没有高密度的人才,就没有高质效的创新能力。近十年来,华工科技创新投入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为了支撑中央研究院开展前沿性技术探索,公司每年招聘、留用不少于200名优秀硕博士,以人才的高密度投入促进研发的高效率运行。

  在与青年科研人员的交流中,他发现,资源配置的分配问题,正在制约着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许多人才计划、科技项目主要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倾斜,而掌握硬科技的中小企业青年科创人才,则很难从中受益。尽管跨学科融合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大趋势,目前的资源分配却仍限于单一领域,很难支撑协同创新。

  在马新强看来,应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科技计划、人才培养等项目按一定比例向科技企业倾斜,特别是向年轻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倾斜,支持跨学科、跨领域组队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

  在强化创新驱动的基础上,华工科技还在积极布局海外业务。“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能否顺利走出去,考验的是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比拼的还是人才。”他表示,下一步,华工科技将强化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因地制宜培育本地化研发能力、供应链,拓展“本地化朋友圈”,持续提升产品研发、制造交付响应速度,提升质价比,以实现深度对接全球市场。

  “得青年人才者得天下。”马新强介绍,为支撑公司的创新驱动发展和全球化经营两大战略,未来五年,华工科技将依托中央研究院招聘500名博士和2000名硕士,最终形成一支5000人的研发团队,并通过短期激励与长期股权计划留住核心人才。

  “未来五年,华工科技要跑出发展的加速度。”马新强说。

查股网为非盈利性网站 本页为转载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QQ:767871486
Copyright 2007-2025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