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长江商报2023-07-27
时隔两年,激光巨头华工科技(000988.SZ)再次宣布参投基金。
7月25日晚间,华工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及全资孙公司拟与公司间接控股股东等,共同发起设立一支聚焦激光、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链的产业基金——长江华工科技激光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基金。该基金总规模为5亿元,华工科技认缴出资总额不高于2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是华工科技继2021年与关联方共同参与设立创投基金后,再度参投产业基金。此外,公司此前还曾通过基金模式,完成校企分离的“关键一跃”,在全国校企改制中开创先河。
近年来,完成体制改革的华工科技进一步聚焦高端市场,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22年,公司营收突破120亿元,净利超9亿元创历史新高。二级市场上,截至7月26日收盘,华工科技报38元/股,较去年底增长133%。
再度参设基金布局产业链
公告显示,华工科技于7月25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与关联方共同参与设立投资基金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全资子公司武汉华工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华工投资”)及全资孙公司武汉华工瑞源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工瑞源”)发起设立长江华工科技激光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基金(简称“长江华工基金”)。
长江华工基金拟由华工投资及华工瑞源与武汉光谷长江激光北斗产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激光北斗产业基金”)、武汉光谷长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长江创投引导基金”)、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武汉国创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创创新”)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为5亿元,华工科技认缴出资总额不高于2亿元。
本次拟设立的基金将围绕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电子、半导体等行业,重点关注激光、光电子、ICT、芯片等产业链上下游挖掘硬科技投资机会。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10月,华工科技也曾发起设立武汉华工瑞源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是一支聚焦光电子、ICT 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投基金,总规模不超过2.5亿元。
对于此次参与设立基金,华工科技认为,有利于进一步打造公司主业产业链生态,有利于公司整合多方战略投资人、政府资金及社会资本等,放大投资效能,助力产业拓展。
三大业务板块并驾齐驱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的重要校办企业之一,华工科技1999年成立于中国光谷,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是华中地区首家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2021年,华工科技完成校企改制,正式迈入系统成长、拓展战略空间的新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3月,在校企改革关键时刻,华工科技经过多方案比选和审慎决策,通过基金模式正式引入新控股股东,完成了校企分离改制的“关键一跃”。其控股股东由华中科技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武汉国资主导设立的国恒基金,实际控制人由华中科技大学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完成改制后,公司通过重新梳理业务方向,大刀阔斧地调整产业布局,确立了基于传感器技术为核心的感知业务、基于信息激光为核心的联接业务、基于能量激光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业务三大业务板块,进一步明晰了“参与构建全联接、全感知、全智能世界,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的发展愿景。
从业绩来看,改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2021年,华工科技实现营收101.67亿元、净利润7.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38%,营收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2022年,实现营收120.1亿元、净利润9.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4%、19.07%。校企改革以来,公司的盈利能力、经营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聚焦“感知、联接、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展新能源、智能制造两大增长极。从营收构成来看,计算机和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务2022年实现营收89.99亿元,占比74.92%,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传感器及感知材料制造营收28.93亿元,占比24.09%;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光加工装备收入同比增长71%,智能装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净利润同比增长73%。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半导体产业发展,市场信心持续提振,半导体板块持续上涨带动产业链相关公司股价节节攀升。截至7月26日收盘,华工科技股价报38元/股,较去年底增长133%,公司总市值达382.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