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主可控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目标,华工科技在激光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代表着光谷在激光技术的最先进水平。如今,校企分离改革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那一束激光已经“散射”成三大光电子业务板块,在创业后的第三个十年,照亮了公司的发展前路。
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在光谷扎根的华工科技(000988)是中国激光工业应用的先行者,长期以来代表着光谷在激光技术的最先进水平。
“作为最亮的光、最准的尺和最快的刀,激光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应用其实可以说是‘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华工科技董秘刘含树表示,“目前,中国制造业运用到激光的比例仅仅20%,如果这一比例提升到50%,中国的智能制造将会是全球领先的。”
回顾历史,华工科技在激光领域对行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率先突破“卡脖子”技术,使高精尖的激光装备深入渗透到工业制造中成为可能。二是率先面向汽车、石油、钢铁、工程机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推进装备国产化,特别是汽车行业,比如国内首套汽车白车身激光自动化焊接产线、国内首套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焊接系统等。
刘含树介绍,“设备行业就是这样,当我们做不出来,国外企业就会漫天要价。”华工科技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等一批核心技术,让中国的激光装备不再受制于人。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华工科技旗下核心子公司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考察。他强调,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刘含树表示,华工科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需要,自主可控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技术研发应用深化拓展,系统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目前,华工科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积极布局新产品、新赛道,全力拓宽发展空间。在研发平台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加强中央研究院的建设,中央研究院去年年底规划的,如PWM控制器、高压力传感器、工业数字孪生平台、第三代半导体制程装备等16个项目已经规划立项,项目规划投资约5-6个亿。
一束光散成三大业务板块
2021年开始,华工科技对核心业务板块重新定义:划分了感知、联接、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即以激光加工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以信息通信技术为重要支撑的光联接、无线联接业务,以敏感电子技术为重要支撑的传感器业务格局。
在智能制造业务方面,华工科技凭借传统在激光技术领域的优势,着重把握“双碳目标”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其中,华工科技激光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目前已突破一批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客户,与多家半导体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激光公司研发的半导体激光隐形切割划片设备和SiC(碳化硅)衬底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实现国产替代。
感知业务方面,华工科技旗下高理公司在稳定家电传感器业务份额的前提下,新能源PTC热管理系统业务全面开花,覆盖国内近八成新能源汽车品牌,同比增长260%,成为全球领先的中国品牌;新品汽车压力传感器导入头部汽车企业;进军智能网联、光伏、储能领域,巩固了行业的领军地位。
在联接业务方面,数字时代的全球算力需求为华工科技带来了新的机遇。据了解,华工科技在全球光器件供应商排名第八位,公司的100G/200G/400G全系列光模块已经实现批量交付,并进入海内外多家头部互联网厂商;接入网的下一代25GPON光模块产品已经与客户开展联调,且已经布局50GPON光模块。同时,华工科技正在推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联接产品,以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三大业务全面铺开的通俗,基于“光联接+无线联接”战略,华工科技正着力实现业务全面向高端转型。在高端产品线中,去年三季度华工科技将自主研发的应用于超大规模云数据中心的800G硅光模块推向市场,实现高端光芯片自主可控。今年一季度,全球首发400GZR+Pro相干光模块,华工科技透露,目前该产品受到国际大客户广泛关注。
纵观三大业务板块,在技术层面均以光电子技术为线索延伸,在应用层面,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是华工科技拓展的重点。
刘含树解读称,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是最大的,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华工科技已经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其中代表产品三维五轴激光切割系统等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第一,同时公司正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布局激光智能大灯、通信超级网关、下一代激光雷达等新型产品。
校企改革释放新动能
同样在2021年,华工科技还落地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校企分离改革。
1999年,华工科技依托华中科技大学诞生,这所处在光谷核心区的大学有着“光谷黄埔军校”的美誉。刘含树至今都记得自己当年亲自带着设备,离校创业的经历,“当时的产业园区很简陋,连路灯都没有,工作到深夜还要摸黑回家,条件比较艰苦”。
作为高校背景企业,华工科技经历了抢占先机、蓄势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也度过了向高端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的第二个十年。在这二十年间,华工科技完成了上市、跨国收购、巩固行业领军企业地位、产业研发成果不断积累等一系列大事要事。
而以2021年,华工科技校企分离改革完成,华工科技通过基金模式正式引入了新的控股股东。在正在展开的第三个十年里,完成体制改革的华工科技,正以重新定义的感知、联接、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为核心策马狂奔。
刘含树介绍,华工科技的校企分离改革,加速了公司的快速发展。通过治理结构的优化大大提升了决策效率,增强了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同时一直制约公司长期发展的激励机制问题也有了突破,核心骨干参与到持股平台,将公司中长期发展与核心骨干利益深度绑定,让核心骨干转变成“事业合伙人、命运共同体”,增强了大家共创、共担、共享的意识。
体制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在2021年改制完成后,华工科技营收规模从60亿级别首次突破百亿;2022年,华工科技业绩再上台阶,营收总规模达到120亿元,较2020年实现了两年翻倍的跨越式增长。
刘含树表示,2023年,华工科技将继续以“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为愿景。打造行业领先、国产替代、专精特新“好产品”;以“好产品”获得“好客户”,开拓“好市场”,提升毛利率;以“好管控”提升运营效率;以“群体奋斗、价值共创”锻造“好团队”,通过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达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