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做客“春风光谷·壹号人物会客厅”(支点财经记者陈勇摄)
产业链竞争是地区间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一个地区产业链越完整、创新水平越高,就越有竞争力。
融创光谷壹号院位于武汉光谷正源——光谷一路,距离华中科技大学仅约1.5公里,项目内拥有“三山一湖”城芯罕见生态资源。光谷壹号院是继融创中心武汉壹号院之后,融创在武汉又一TOP系豪宅力作。
今日上午,由支点财经/支点杂志主办,通过湖北日报抖音号、视频号、快手号、支点财经视频号等,在融创光谷壹号院开播的首期“春风光谷·壹号人物会客厅”直播专访圆满举行。
本场直播邀请到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马新强做客直播间,吸引数万网民在线观看直播并参与互动。
本文整理摘录了部分对话。
未来是生态圈的竞争
Q
华工科技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在光谷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马新强:华工科技是光谷最早一批创业的企业,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校园文化向企业文化转变。华工科技于2000年上市,两年后公司搬离华中科技大学落地华工科技园,这是里程碑事件。这时的公司开始思索,如何在更大空间寻求发展,并通过上市公司治理机制规范运营。
第二阶段是从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转变。公司刚成立不久时,我到国外参加一些展会,领略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产品及管理理念。当时就有一个强烈感受,公司如果不尽快走国际化道路,就不能走得远。后来,我们收购了澳大利亚一家公司。通过资本、人才、技术国际化等,目前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办事处和分支机构,基本实现海外人才本地化,公司近五年海外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35%以上。
第三阶段是从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及服务型制造转变。我们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代表国家竞争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但低质、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代表不了国家竞争力,连自身生存发展都很困难。公司约从2008年实施大客户战略,目前我们的客户都是各个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这些客户引领着行业的发展趋势,他们对产品技术、工艺、品质、交付提出了极高要求,倒逼我们不断创新并提供差异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第四阶段是从产品经营转向产品与资本双轮驱动。过去,公司是以产品经营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公司在一些产品方面存在短板和瓶颈,就通过资本赋能投资一些公司。这样既解决了产品短板问题,又有一定收益再投入到产品研发中,形成了很好的良性循环。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
(支点财经记者陈勇摄)
Q
作为“中国激光第一股”、中国高校成果产业化先行者、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在激光业务基础之上,目前华工科技形成了哪些业务体系?在各自领域形成了哪些优势?
马新强:公司早期业务是以激光与传感器为主,现今主要形成了三项主营业务,即基于激光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智能制造业务,基于光通信技术为重要支撑的联接业务,基于敏感电子元器件技术为重要支撑的感知业务。我们希望通过“横向拓展,纵向延伸”,触及到更多的场景、细分领域,最终形成产品更丰富、客户覆盖更广阔的商业版图。
我们认识到,未来企业的竞争,不仅是单个企业的竞争,更是产业链的竞争,甚至是生态圈的竞争。因此,我们通过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孵化了数家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在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等一批卡脖子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同时,通过向价值链下游延伸,整合软硬件资源,从为客户提供单套设备升级到提供自动化产线直至数字及智能工厂,这提升了客户黏性。
人才是第一资源
Q
近年来,华工科技业绩保持较好增长态势,这里面有哪些秘诀可以分享?作为科技企业,您认为企业应该把什么放在首位?
马新强:创新是企业高速成长的秘诀,且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我们为例,早年公司一些研发工程师有技术偏好,他们投入大量精力开发了一些单元技术和产品,但市场并不买单。后来,我们围绕优质大客户、战略性新兴及海外市场需求,增强了研发与市场联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譬如,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公司便顺势而为,通过技术不断迭代,开发出800V高压水暖PTC加热器(一种自动恒温、省电的电加热器),以满足新能源汽车高压快充需求。同时,通过加入独立控制系统和OTA技术(空中下载技术),实现了汽车智能化与整车联动,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全球前三。去年,这款产品销售同比增长超200%。
另外,企业的发展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投入,投入的重点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因此,创新驱动说到底是人才驱动,科技企业必须要把人才放在首位。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公司走出了一条以人才引进为牵引、人才培养为基础、人才使用为核心、人才服务为保障的创新发展之路。
十几年前,公司启动“猎鹰计划”,借助国家、地方的人才政策,引进了10余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余位地方高层次人才。通过灵活的人才机制,公司促进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行业发展。
这两年,公司特别重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每年从985、211高校招聘约200名人才。鼓励他们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组建攻关团队,并在资金使用、申报奖项等方面予以特殊支持。同时,以“信任”为基础,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对因非主观因素造成的损失予以免责,让人才敢想、敢试、敢闯、敢为。
Q
根据最新规划,华工科技将以“参与构建全联接、全感知、全智能世界,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发力?
马新强:这个目标是公司去年完成校企分离改革后提出来的,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最核心的是要有一批有影响力的产品。
去年,公司优化完善了三年产品战略规划,未来几年将着力打造一批“国产化、行业领先”、“专精特新”产品。譬如,面向汽车行业,在已有的温湿度、阳光雨量传感器、PTC加热器基础上,最近又推出了数款压力传感器,形成了国产替代。
未来,在双循环背景下,公司在积极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我们希望再过三年,公司国际市场占有率能达到30%以上。
华工科技生产车间
武汉要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Q
今年两会,您主要提出了三项议案:促进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支持建设光谷国家实验室的建议。对华工科技来说,公司可从哪些方面助力?
马新强:提这三个议案,主要是基于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出发。当前,不仅仅是武汉市,中部几个核心城市都在积极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武汉一定要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化挑战为动力,通过创新策源驱动,赋能产业快速发展。
对华工科技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助力:
一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开展创新协同。产业链竞争是地区间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一个地区产业链越完整、创新水平越高,就越有竞争力。目前,湖北省内与公司开展业务合作的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有300多家,主要包括华中数控、锐科激光、云岭光电、华日激光等。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创新平台,推进产业需求与技术创新精准对接。光谷实验室是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主体,武汉数家龙头企参与建设的。华工科技就是参与企业之一,我们希望公司与光谷实验室能面向国家、行业重大需求,以及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技术与产业需求对接。
三是继续沿着“装备智能化、产线自动化、工厂数智化”发展思路,广泛采用视觉识别、工艺仿真、重载机器人、远程控制、智能检测等前沿工业、数字、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并以数智工厂建设为核心,助力更多企业数智化转型。
Q
从中国光谷蝶变升级为世界光谷,是光谷的下一站目标。对光谷未来发展,您有何寄语和期望?
马新强:光谷发展一直都不错,去年GDP更是突破2400亿元,占武汉市GDP比重近14%,是武汉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光谷发展这么快主要得益于创新,要想蝶变升级为世界光谷,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继续发力:一是要有更高的国际化视野,产业规划和布局要有超前性;二是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光谷,在这里实现梦想;三是创造更好的创新机制,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集聚,形成人才及技术高地。
华工科技生产车间
粉丝互动
直播过程中,马新强还与在线粉丝进行了互动。
Q
看您的状态,总是充满活力,怎么样让自己时刻保持活力?
马新强:生命在于运动。我基本上每周都会坚持打网球,这一爱好差不多坚持了近20年。其次,要保持良好心态,即使遇到再大困难,我也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Q
从华工科技前身到现在,您从事企业经营一干就是30年,这是很不容易的,华工科技是什么吸引着您?
马新强:华工科技从创立起我就参与了,公司的整个发展过程也都经历了,它已经嵌入到我的生命。我很热爱这份事业,大学学的就是与激光相关的专业,现在从事的也是跟激光相关的产业。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能够实现价值,我内心有较大的满足感。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点事,我也感到很光荣、很自豪。
Q
对在光谷创业的创业者,您有何建议?有哪些行业值得尝试?
马新强:结合我这么多年从事企业管理的经验,我认为创业者首先要有勇气和胆量,还要有一个好团队。对创业者来说,有一个志同道合、优势互补的团队是第一位的,单打独斗很难坚持,容易失败。
行业方面,现在有比较多的好赛道行业,比如新基建、新能源、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但这些行业有很多头部企业在做,而且需要的资金量很大,创业者去做并不容易。我认为现实一点的做法是,在大行业里找小切口,那些大企业还来不及做的可以及时切入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