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经济导报2023-07-03
7月2日,中国重汽(000951.SZ)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65亿元至5.29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实现扣非净利润4.37亿元至4.97亿元,同比增长45%至65%。
同日,中国重汽(3808.HK)发布2023年中期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0%至100%,据此计算,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23.09亿元至25.66亿元。
公司表示,业绩大幅预增的原因主要是受益于国内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及海外市场需求提升,重卡行业需求复苏明显。公司通过抢抓市场机遇,不断加大产品结构与业务结构调整,产品销量实现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作为行业龙头,重卡行业的复苏让资本市场更加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截至6月末,中国重汽(3808.HK)股价较年初上涨近40%,强势领涨重卡板块。在进入6月以来的21个交易日内,中国重汽(3808.HK)股价涨幅达37.36%。同时,在进入6月的20个交易日内,中国重汽(000951.SZ)股价涨幅17.01%,大幅高于申万商用车指数(801096)9.32%的涨幅。兴业证券在研报中给予中国重汽(3808.HK)买入评级,认为我国重卡高保有量将大幅抬升行业销量中枢,行业周期性将明显减弱。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有望助力公司穿越重卡行业周期,保持业绩稳定性。
充分受益行业上升周期
近期重卡行业复苏趋势确立。2023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加速复苏,工程建设与物流运输等场景对重卡的需求回升,是促进行业进入上升周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据国信证券统计,2023年1-5月,国内基建投资增速为7.5%。今年5月,全国开工项目总投资额环比增长46.3%,改善明显。
重卡行业巨大保有量之下,产品置换周期形成的自然更新也成为拉动行业回升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其中包括自然更新和排放标准切换带来的置换消费。2023年5月,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文件,要求于7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同时,2016年、2017年重卡销量高增年度的车辆使用寿命临近,有望在未来几年,迎来重卡更新需求的释放。
海外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也给予了较大推动力。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对重卡的需求增多,为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增量空间。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1-5月,我国重卡出口共计11.31万辆,同比增长78.41%。华安证券看好重卡出口,预计2023年重卡出口或首次突破20万辆,叠加多方因素,预计2023-2025年国内重卡总销量将达90万辆、100万辆和120万辆。
受益于行业上升周期,今年上半年,中国重汽国内、海外市场均有所突破,保持了自去年行业低谷取得的行业龙头地位,进入业绩加速释放期,主要产品销量的高增速是公司实现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1-5月,公司重卡销量10.88万辆,同比增长37%,跑赢行业整体增速。
市场份额的巩固提升,更能体现中国重汽在激烈行业竞争中的持续突破。2022年,公司逆势将重卡市占率提升3.12个百分点至23.64%。截至今年5月末,公司将这次数据再次刷新至27.08%,较2022年提升3.44个百分点,行业低谷期积累的势能在今年实现释放。
此外,多年海外市场的深耕也让中国重汽更好地把握了2023年以来海外市场放量带来的机遇。今年1-6月,公司重卡出口销量为6.5万辆,位居行业首位,牢牢占据重卡出口的半壁江山。
结构调整彰显发展韧性
今年上半年,中国重汽行业龙头地位持续稳固。截至5月末,公司重卡市占率为27.08%,较2022年末提升3.44个百分点。深入到数据背后,可以看出,中国重汽通过持续的市场化改革和产品结构优化,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成为穿越周期的重要砝码。
在布局高端化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汕德卡品牌作为我国高端商用车代表实现出口销量约2万辆,较去年同期提高了8倍,有效助力了公司海外市场销量。东吴证券认为,随着未来新开发技术的配套应用,公司高端产品竞争力与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价格中枢有望随着市场需求一同上行,释放更大业绩弹性。
此外,公司技术和资源优势在多个细分领域得到集中体现。例如在多追求动力表现的长途物流运输领域,公司积极发挥山东重工集团资源优势,精准匹配潍柴动力高热效率发动机,在500马力以上长途物流运输市场取得行业第一。2023年1-5月,公司500马力以上牵引车占有率达到25%。今年上半年,在对产品性能要求更为严格的4×2快递牵引车市场,公司凭借低油耗、高可靠性的产品优势实现市场排名行业首位,市场占有率达34.4%。
除了行业趋势对公司的利好,多个机构还看到了中国重汽在内部运营质量方面的提升。中原证券研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7.92%和3.48%,同比分别提升1.3和1.1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为2.54%,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体现了公司良好的费用管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