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金融界2025-01-02
近期,多家A股上市公司因环境违法行为遭受处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冀中能源、海螺水泥等知名企业控股公司因擅自改变林地用途被处以高额罚款,凸显了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漏洞和合规风险。此外,华新水泥和江西长运旗下公司也因环境违规行为受到相应处罚,反映出上市公司在环境治理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环境违法行为严重,上市公司面临巨额罚单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发布的第184期"A股绿色周报",本周共有8家上市公司暴露环境风险,其中7家为国资控制企业。其中,冀中能源(SZ000937)间接控股的鄂尔多斯市嘉东煤业有限公司因擅自改变林地用途被罚款83.76万元。该公司在2011年和2021年分别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铜川镇神山村范家塔社和潮脑梁村火盘社动工建设煤场和办公生活区项目,均未经审批擅自改变林地用途。
同样,海螺水泥(SH600585)控股的英德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也因未经审批占用林地6个地块,总面积32926平方米(约49.39亩),被处以65.688万元罚款。这两起案件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进行处罚,除罚款外还要求相关企业限期恢复林地原状。
冀中能源和海螺水泥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本次环境违法事件无疑给公司形象和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截至新闻发布时,这两家公司的市值合计超过1500亿元,但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公司管理层似乎并未给出合理解释,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暴露出公司在环境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环境治理任重道远,上市公司亟需提升合规意识
除了林地违法使用问题,本次曝光的环境违法行为还包括超标排放和虚假检测等问题。华新水泥(SH600801)控股的重庆华新参天水泥有限公司因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被罚款10万元。2024年8月的监测显示,该公司颗粒物浓度超标1.8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更为严重的是,江西长运(SH600561)控股的新余长运车辆检测有限公司因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被罚款20.75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720元。这种行为不仅违反环保法规,更是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和行业诚信。
这些案例表明,尽管我国环境保护法规日益完善,但一些上市公司仍存在环境合规意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特别是在林地保护、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检测等关键领域,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ESG投资理念兴起,环境信息透明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随着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理念在资本市场的普及,企业的环境表现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因素。
根据《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报告》,"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
对于冀中能源、海螺水泥等涉事公司而言,如何有效应对环境违法事件,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影响整个行业的环境治理进程。
综上所述,本次多家上市公司环境违法事件的曝光,再次敲响了企业环境管理的警钟。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今天,上市公司必须提高环境合规意识,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才能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赢得投资者和公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