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投资者网2024-11-22
四川双马(000935. SZ)近期宣布,将斥资15.96亿元收购深圳健元92.17%的股权,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此次交易,标志着这家传统建材企业正式进军生物医药行业,也表明四川双马在主营业务面临困境的情况下,选择了通过跨界收购来寻求新突破。
从水泥“跨界”到医药
四川双马最初以水泥和建筑骨料为主业,1999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逐步转型为一家以产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为主的企业,目前主要管理的资产包括建材生产制造企业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相对而言,深圳健元则深耕于多肽药物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矩阵覆盖糖尿病治疗、肿瘤治疗及免疫调节等多个重要医疗领域。近年来,医药市场中多肽类药物,尤其是司美格鲁肽等品种,其受关注度和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依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行业研究报告,全球多肽药物市场正步入快速增长通道,预计至2028年,市场规模将激增至1890亿美元之巨。
从建材行业转向生物医药,这对四川双马而言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突破。公司在公告中指出,此次收购拟利用深圳健元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积累、专业团队及市场资源,助力公司完成业务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四川双马计划依托深圳健元成熟的管理架构与运营体系,加速布局生物医药市场,并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与盈利路径,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与市场地位。
在资金筹措方面,四川双马计划通过自有及自筹资金合计15.96亿元,全面收购星银医药及星银集团所持有的深圳健元92.17%的股权份额。其中,13.6亿元将用于收购星银医药持有的78.54%股份,剩余2.36亿元则用于收购星银集团持有的13.63%股份。
10月21日,四川双马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收购深圳健元的议案,并与星银医药、星银集团正式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随后,公司按约支付了股权转让的首期款项,收购事项已然推进。
11月5日,四川双马、星银医药及星银集团共同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了股权转让的工商变更登记申请。当日,深圳健元即收到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的《登记通知书》,标志着股权转让的工商变更登记程序已完成。至此,四川双马正式成为深圳健元92.17%股权的持有者,星银集团与自然人姚志勇则分别持有剩余3%与4.83%的股权。
业绩持续滑坡下的抉择
今年9月末,证监会抛出了“并购六条”新政,为跨行业并购大开绿灯,允许收购未盈利资产,并力邀私募基金加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大局,一时间,跨界并购潮涌动。四川双马对深圳健元的收购,正是在这股潮流中的一次勇敢试水。
回望四川双马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其业绩增长已显疲态,亟需新业务注入活力。从2021年到2023年,公司营收徘徊在12亿元上下,净利润虽有波动,但整体下行趋势明显。尤其是2024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分别下滑14.08%、75.06%。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继续双降,同比分别下滑7.61%、63.41%,形势难言乐观。
这一困境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密切相关。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水泥业务受到了严重冲击。从2017年的1090万吨销量,到2023年的208万吨,再到预计2024年的200万吨,销量一路下滑。整个水泥行业也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10%,创下2011年以来同期新低,市场寒意逼人。
面对这一局面,四川双马于2017年开始业务调整,将部分水泥业务剥离至子公司,并涉足私募股权投资管理领域及体育培训业务,但体育培训业务已于2019年退出。如今,公司业务的核心已逐渐转向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其收入占比甚至超过了水泥业务。2024年上半年,水泥及私募股权投资管理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9.97%和45.83%。
然而,水泥业务的颓势难掩,营收规模和毛利率逐年下滑,甚至陷入亏损泥潭。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14.1%、-1.76%,形势严峻。若长此以往,恐将拖累公司整体业务的发展。
反观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务,则一路稳健上扬,已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引擎。在此基础上,四川双马再次迈出跨界步伐,将目光投向了生物医药领域,旨在探索新的增长点。
然而,跨界并非易事。尽管四川双马在私募股权投资管理领域取得了成就,但进入技术复杂、监管严格、竞争激烈的生物医药领域,将面临诸多未知与挑战。如何在现有业务上有效融合生物医药业务,实现业绩与竞争力的同步提升,成为了四川双马未来亟需攻克的重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