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2024-04-29
(原标题:四川双马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四川双马(00093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非金属建材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介绍 四川双马作为一家从事产业投资及管理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的上市公司,目前主要管理的资产包括建材生产制造企业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四川双马成立于1998年,于1999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935,为深证成份指数、深市精选指数等指数的成分股。 公司建材生产制造企业业务的产品包括水泥、商品熟料、骨料等,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市政民生工程、乡村振兴(主要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道路升级改造等)和商品房开发等领域。公司建材生产基地集中在宜宾市,宜宾市区位优势明显,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及产业发展双轮驱动,为公司建材生产业务发展提供了保障。公司建材生产制造业务中,水泥年产能200余万吨,骨料年产能500余万吨。 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西藏锦合目前在管基金规模超260亿元,主要利用市场化的股权投资管理运营模式,发现、投资、培育和赋能优质资产。其中和谐锦豫的投资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大健康、先进制造、跨境电商、新能源、消费和服务等;和谐锦弘的投资方向为先进制造与新能源行业,包括光伏、芯片设计制造、消费电子、智能装备、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无人驾驶、半导体设备等;和谐绿色产业基金的投资方向重点关注智能制造、半导体、清洁能源及技术、消费和服务等上下游领域。公司的战略定位是围绕国家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消费的发展,对推动国家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企业展开布局,选择具有较强持续盈利能力,现金流良好、具备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关注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夯实产业投资及管理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有力有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用好资本市场工具,用资本促产业,以实现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战略。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的局势下,公司将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资源优势,扩展产业布局,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土壤,推动生产形态向信息化数智化转变,带动生产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做优做强上市公司,持续增强企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努力提高投资者收益,实现战略目标。 公司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升管理的精细化与数据化水平,全面系统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公司坚持创造价值、保护环境、实现能耗双控、助力“双碳”目标、加快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方针,以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重视员工成长、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促进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发展。 公司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组织架构,全面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实施细则,各司其职充分履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公司建立了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及内控内审体系。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确保各机构规范运行,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二)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1、建材行业 (1)建材行业的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自年初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整体持续恢复向好,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但因房地产行业处于深度调整阶段,致使2023年水泥需求总量仍呈下降趋势,行业预期转弱,淡旺季特征更趋模糊。2023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20.23亿吨,同比下降0.7%,产量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幅继续窄幅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同比均大幅下降。 纵观全年市场表现,公司所在川南地区也承受了下游房地产开工率不足、水泥需求下行、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同业竞争加剧、环保耗能约束增强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冲击,但得益于宜宾地区关键经济指标的稳定回升,重点工程项目的需求托底,以及对骨料砂石产能的提前布局,最大程度减少了国内水泥市场需求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2023年水泥业务在上半年量价表现较为稳定,波动幅度有限。进入下半年,一方面受社会公共活动管控、行业错峰停窑等政策因素影响,对水泥供给端形成了一定的抑制;另一方面,因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产业链资金压力增大、大气污染环保管控、施工进度放缓、同行竞争大于竞合等因素,致使水泥市场出现产销下滑、价格底部震荡的态势。 骨料业务因更具区域性特点,2023年与水泥面临类似的市场环境,虽全年看总体仍处于供需动态平衡的状态,但随着第四季度供应端产能迅速增加,致使宜宾地区骨料业务凸显出供过于求的态势,产品价格开始下滑。 2023年,公司建材业务核心区域宜宾市在 “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高质量发展基调下,坚持“以城聚人、营城聚产”,以片区开发思维推进高铁南片区、五粮液(000858)厂前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形成“一核两翼”的城市空间布局。22公里城市内环线建成通车,全省首条新建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成宜高铁建成投用,拉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宜宾市主要经济指标的持续回升形成了有效助力。2023年宜宾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806.64亿元,同比增长7.5%,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增速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年宜宾市牵头的3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0.41亿元,占年度预计投资的146.5%。其中,续建项目完成投资218.8亿元;新开工项目中,已开工18个项目,开工率100%,完成投资101.61亿元。2024年1月15日召开的宜宾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宜宾市仍将坚持把“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增长动力转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能源结构转型”作为经济工作的关键着力点。2024年第一季度,宜宾将开工重大项目97个,总投资680亿元,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其中超百亿的重大项目2个(宜宾市高铁南片区数字经济示范产业园配套项目、丽豪半导体年产 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将为公司水泥和骨料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业绩保证。 2023年房地产市场调整态势未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按可比口径计算);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84亿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房屋新开工面积9.54亿平方米,下降20.4%。预计2024年房地产行业对水泥需求的下拉作用依旧存在,但较2023年将有所减弱。为积极稳妥地化解房地产风险,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机制,满足房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健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随着房地产政策的持续发力,2024年若经济持续恢复,置业意愿改善,叠加上述政策的利好影响,房地产市场有望企稳回升,从而拉动水泥需求。 2024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由此可以预见,国家将在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稳妥推进工业领域减碳降排,严控水泥新增产能的目标下,依托政策支持、行业自律、基建投资发力,从而持续推进水泥产业链“专精特新”建设,实现水泥需求降幅收窄,缓解市场价格震荡走势,改善行业利润效益的预期。 水泥、骨料行业为投资拉动型行业,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受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金融政策影响较大。行业受季节性、环保政策及错峰生产的影响,一般春节前后及雨季属于水泥、骨料行业的传统淡季,随着空气污染治理的不断强化,未来季节性特点将会持续出现一定模糊性,即传统淡旺季特征淡化,各季需求差异不大。 (2) 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建材行业的重大影响 ① 2022年11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十五五”期间,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2024年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简称“《暂行条例》”),《暂行条例》明确,制定本条例是为了规范碳排放权交易,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管理,推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公司通过制定替代原燃材料减碳计划以及研究水泥新工艺技术的运用等措施,积极推进能耗双控和碳达峰、碳中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②《四川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864-2021)已于2021年12月23日发布,并于2022年7月1日实施,从2023年1月1日起,要求现有企业执行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替代原有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排放标准的要求更高,公司通过水泥窑超低排放SCR技术改造满足新的排放标准。 (3)非金属建材行业及业务的相关信息 ①结合宏观经济数据与行业指标变化说明行业发展状况、公司经营情况与行业发展是否匹配,如公司情况与行业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应当分析原因; 2023年国民经济呈恢复向好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GDP同比增长5.2%,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趋缓,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达到5.9%,但房地产调整态势未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继续窄幅扩大,同比下降 9.6%,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7.2%,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4%。在此背景下,全国水泥市场依旧处于十分艰难的发展状态,2023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20.23亿吨,同比下降0.7%,产量数据降至2011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建材生产业务主要发生在川南地区,整体经营情况稳中略降,但利润水平在地区同行中仍处于领先水平。面对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竞争格局的严峻挑战,公司从以下三方面精准施策确保公司业绩达成的最大化:一是基于管理层及时、准确的市场研判与战略部署,执行团队紧跟市场动态,积极应对不利局势,巩固了各细分渠道的市场份额;二是公司积极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通过骨料业务的布局,中和了水泥行情下行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并与重点客户实现“水泥+骨料”的深度合作,显著增强市场抗风险的能力;三是敏锐聚焦潜在销量,在民用及房地产市场需求释放不足的同时,积极寻求重点工程、市政工程及高标准农田等民生项目的合作契机,为全年销售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 ②报告期内对行业或公司具体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行业管理体制、产业政策及主要法规等变动情况及其具体影响,并说明已经或计划采取的应对措施; 请见前述“(2)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建材行业的重大影响”的内容。 ③针对周期性非金属建材产品(主要指水泥、建筑石材、石灰、石膏及相关制品、玻璃、混凝土等产品,下同),应当披露所在细分行业或主要产品区域的市场竞争状况、公司的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与劣势等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建材生产业务主要覆盖四川南部并辐射成都、乐山、资阳、云南等地区。在本地主要区域市场内,水泥业务主要由含本公司在内的数家头部水泥生产企业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高,竞合有序进行;骨料业务主要由包括本公司在内的本地较大企业经营,区域内供需关系处于动态平衡中,但伴随新增产能的投产,预计2024年将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在区域市场内的市场份额长期处于前列,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产品销售起到了正向的附加影响。公司产品在商混站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等对水泥、骨料质量要求较高的细分市场中拥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与本地产能领先的数家大型商混企业和渝昆高铁、自宜铁路等重点项目承包方保持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 ④结合披露的宏观环境、行业特性、消费需求及原材料等信息,详细说明公司生产经营所处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等特征; 水泥、骨料行业为投资拉动型行业,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受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金融政策影响较大。行业受季节性、环保政策及错峰生产的影响,一般春节前后及雨季属于水泥、骨料行业的传统淡季,随着空气污染治理的不断强化,未来季节性特点将会持续出现一定模糊性,即传统淡旺季特征淡化,各季需求差异不大。 水泥、骨料是区域化产品,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在到岸结算价中运费占比较大,销售半径通常在工厂周边100公里范围以内,但铁路运输的运费优势可以延伸产品销售半径至200公里以上,2023年公司的铁路运输客户销量占比持续提升,增强了业务抗风险能力。 ⑤主要产销模式,并说明不同销售区域或者细分产品的生产量、销售量等经营性指标情况,并披露该等指标的同比变动情况,以及在主要销售区域或者细分产品的毛利率变动趋势及其原因; 公司在销售模式上采用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策略。在生产模式上,公司以质量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确保安全健康及环保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经营,年度及月度生产计划均根据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销售计划而制定,日生产作业计划由负责生产调度的专设值班经理直接下达。 公司水泥的生产量、销售量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骨料的生产量、销售量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水泥销售毛利率较上年同期降低,除公共活动管控、大气污染环保治理等各类不可抗力因素外,主要受市场需求低迷、终端资金紧张、竞品为确保市场份额导致阶段性价格竞争等因素的影响。骨料销售毛利率较上年同期降低,主要系2023年地区产能增加导致价格下滑。 ⑥针对周期性非金属建材产品,应当披露相关产品的产能、产能利用率、成品率(如适用),以及在建产能及其投资建设情况等。 报告期内,公司在四川省宜宾市拥有两条水泥生产线,年产能200余万吨。公司在四川省宜宾市拥有两条骨料生产线,年产能500余万吨。报告期内,公司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环保检查和安全督查的要求,积极参与行业节能减排和错峰生产,水泥业务的主要设备运转率约为80%,骨料业务的主要设备运转率约为82%,达到了产销动态平衡,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并基本实现了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 ⑦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和能源及其供应情况,报告期内主要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应当披露其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及砂岩,其他原料包括燃煤炉渣、粉煤灰、石膏、矿渣、铁粉、矸石、磷石肥、磷渣等。石灰石为公司自有矿山开采供应,其他原材料为外购,资源能够满足生产需求,供货较为稳定。公司生产所需的能源主要是煤炭和电力,受内外环境影响,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供货紧张,为了保证公司的生产经营,公司通过加强煤炭市场调研、实施多渠道采购和开发、使用替代燃料等方式缓解供需紧张局面和降低生产成本。报告期内,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料和能源的价格未发生大幅波动。 2、私募基金行业 (1)私募基金行业的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高质量”是新一年宏观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核心要点。2023年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经济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此外,会议还首提“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加力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首次鲜明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工作目标,并将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奠定了强化金融监管的主基调。 2023年是我国股权投资市场监管管理体系发展历程里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3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私募基金行业第一部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填补行政法规监管空白,开启了我国私募基金监管的新纪元,至此,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监管体系及监管力度进一步升级,行业迈向规范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稳步发展。私募基金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业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以及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资产管理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法治基础进一步夯实,结构持续优化,正由“量的平稳增长”向“质的全面提升”不断迈进,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常态化进出机制基本形成。行业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等功能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中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的中坚力量。 依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报告,截至2023年12月末,存续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2,893家,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259只,存续规模11.12万亿元,存续创业投资基金23,389只,规模达3.21万亿元。 2023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共计6,980只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数量总体与2022年持平,募资规模达18,244.71亿元。我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人民币基金的LP披露认缴出资总规模超1.5万亿元,其中,政府引导基金和政府机构/出资平台的合计披露认缴出资金额近6,200亿元,占比达到40.6%,相比2022年增长了6.7%。产业资本的出资保持活跃,2023年披露的认缴出资金额占比达26.7%,金融机构与险资LP的出资相对稳定,两者合计披露出资额超1,600亿元,占比相较2022年微增了0.1%。从新募集人民币基金的LP国资属性分布来看,国资背景LP仍是我国募资市场的重要支撑。据统计,2023年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LP的合计披露出资金额占比达77.8%,相比2022年提升了4.6%。 2023年,我国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数超9,388起,披露投资金额6,928.26亿元,其中,国有背景投资机构保持较高活跃度,为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带动TOP100的投资案例吸纳了近2,300亿元,占市场总投资额的33.1%,引导市场资金注入半导体、清洁技术、汽车等领域。从季度趋势来看,第一至第三季度投资案例数及规模逐季提升,第四季度有所回调。行业方面,科技创新仍是布局主线,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投资事件数量及金额均居于首位,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材料、车规级芯片、AI芯片等细分赛道保持活跃,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业案例数逆势上涨。智能化、高端化与绿色化方向的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机械制造行业案例数及金额分别同比增加 25.2%、15.6%,化工原料及加工、清洁技术行业案例数也分别同比增加26.0%和20.6%。 聚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行业的ESG意识逐步形成,接受ESG理念的机构群体日益扩大,ESG投资也逐步成为优秀机构的共识和行为标准。“双碳”目标是我国确定的长期战略目标,目前我国已形成“1+N”的“双碳”政策体系,对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建立长期制度保障。国际上目前已形成蓬勃的全球绿色投资市场,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每年将有2万亿美元投向绿色产业,“双碳”相关投资具有长期确定性。在国家“双碳”目标指引下,清洁技术、新能源投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从主要退出途径来看,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3,946笔退出案例。2023年中企境内外上市399家,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3,958.07亿元。虽然中企上市节奏放缓,但上市企业质量有所提升。2023年A股共有313家企业上市,首发融资额合计3,531.71亿元,双“创”板继续保持领先。2023年创业板、科创板各有110家和67家中企上市,北交所扎实推进高质量扩容,本年度上市企业数量共77家,首次超越科创板。境外市场方面,港股有66家中企IPO;美股上市中企共20家,是2022年的两倍,中企赴美上市已破冰回暖。2023年超6成IPO企业集中在机械制造、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化工原料及加工、生物技术/医疗健康和IT五大行业,融资规模合计占比70.6%。 在充满挑战的外部环境之下,2023年境内外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步伐不曾停歇。A股方面,注册制全面实行、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阶段性收紧 IPO、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等新规陆续出台,一方面市场包容性及服务创新创业企业力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监管力度也同步加强,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平衡一二级市场发展将有所裨益。境外方面,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上市备案新规,为中企境外上市提供了更加透明的制度与监管环境。港交所打开“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通道、引入IPO“双重参与”的豁免安排,一系列改革措施意在改善港股市场流动性,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国际投资者,2023年末新股发行节奏已明显加快,12月有13家中企上市,占全年比例约2成。同时,香港创业板上市改革已启动,新的“简化转板机制”已于2024年1月1日生效,有望为港股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能。境内外资本市场改革基础将不断夯实,中企上市也将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 (2)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私募基金行业的重大影响 ① 2023年1月 12日,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引导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大对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范性文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② 2023年2月 2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对政协《关于促进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提案》的答复,披露了对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进一步支持计划,主要包括积极推动引入长期资金、加强对政府引导基金顶层设计以及深化份额转让试点工作,相关举措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业稳健发展。 ③ 2023年2月 24日,为进一步优化登记备案和自律管理工作,引导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修订后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及配套指引,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④ 2023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首部行政法规。《条例》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私募基金法规体系,促进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一是《条例》开宗明义,在总则中明确提出鼓励私募基金行业“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等功能作用”,凝聚各方共识,共同优化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环境。二是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专章,明确创业投资基金的内涵,实施差异化监管和自律管理,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三是明确政策支持,对母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政府性基金等具有合理展业需求的私募基金,《条例》在已有规则基础上豁免一层嵌套限制,明确“符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条件,将主要基金财产投资于其他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不计入投资层级”,支持行业发挥积极作用,培育长期机构投资者。 ⑤ 2023年9月 2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及配套材料清单,推动形成覆盖“募投管退”全流程、体系清晰协调的自律规则体系,加快推进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⑥ 2023年12月08日,为贯彻落实《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促进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发挥私募基金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并切实防控风险,中国证监会拟对《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全面修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公司产品市场地位、竞争优势与劣势,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情况 公司的经营业务主要包含建材生产业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 建材生产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水泥、商品熟料、骨料等,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市政民生工程、乡村振兴(主要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道路升级改造等)和商品房开发等领域。基于良好的区域市场环境,公司的建材产品依托一贯稳定且高水平的质量管控、物流调配及售后服务能力,产品性价比高,在区域内具有领先的市场口碑,客户认可度高,市场份额名列前茅。公司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及投资业务,公司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向所管理的基金提供管理服务并收取管理报酬。公司建材生产业务及基金管理业务在行业中整体具备一定优势,同时公司利用资本优势,以出资人的身份参与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其他预期发展良好的项目,获取投资收益。 建材生产业务的经营模式: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一方面在结合市场研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高效组织生产活动,严控生产环节,优化关键工业指标,持续健全品控体系,将精细化管理落实至具体工作执行中;另一方面基于业务终端的市场属性,灵活实施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策略:对于袋装水泥产品,公司实行区域经销管理的模式,充分发挥经销商网络覆盖面广、业务渠道多样的优势;对于散装水泥和骨料产品,面对严峻艰难的市场竞争环境,公司在2023年继续强化重点客户直销渠道的建设,直销销量占比高位稳定,产品价格在地区同业中维持领先水平;此外,直销模式下的合同谈判与技术支持也更为高效,有效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公司的日常采购主要通过采购部统一招标、对询比价、供应商选择、合同审核等全流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经营模式是管理及投资基金,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管理服务、收取管理费和业绩分成。公司通过二级子公司西藏锦合管理和谐锦豫、和谐锦弘及和谐绿色产业基金共三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西藏锦合主要负责向投资基金提供管理服务,包括投资标的的寻找和筛选、执行尽职调查、提出投资分析及建议、风险管控、项目管理等。同时公司参与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其他预期发展良好的项目的投资,获取投资收益。 (二)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业绩变化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1、建材生产业务 2023年公司建材业务总体呈现出区域内需求不足,预期转弱,价格震荡下行的特点。上半年,公司主营区域内水泥及骨料受春节假期、环保管控及配套资金到位延迟等影响,市场需求启动较缓,但后续随着经济活动的逐渐加速,重点工程项目及下游终端客户表现出较大需求,销量快速恢复并阶段性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下半年,水泥业务受公共活动管控、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等政策影响,产能释放节奏难以持续稳定;叠加市场需求疲软,基建项目资金短缺,竞品以价换量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开始出现量价齐降、震荡下行的趋势;期间通过企业竞合、错峰生产等契机推动价格阶段性的小幅上调。骨料业务在前三季度因区域内产能释放有限,影响波及较小,但随着第四季度新增产能的陆续进入,供需平衡逐步打破,骨料价格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面对多重不利因素的冲击与挑战,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布局,确保年度业绩的达成:一是强化与战略客户的深度合作,提升直销比例,在市场承压下行的背景下尽量维持合理价格区间及利润水平,实现大客户对产品销量的基础保障作用;二是优化区域及客户结构,提升核心高价市场的份额占比,与此同时,关注重点工程及市政民生项目的资源储备,力图通过局部业务的提质对冲整体行情的下滑;三是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角度,强化核心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积极探寻“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确保公司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 通过上述有效的工作策略制定及实施落地,公司建材生产业务业绩的完成情况较好,也符合本年度行业发展状况。 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 近年来,私募基金尤其是私募股权基金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就业、推动高科技领域创新发展、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满足社会财富管理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私募股权基金行业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募资、投资和退出。 从募资环节看,人民币基金募资保持稳定,外币基金数量和规模仍呈紧缩态势;创业投资基金数量占比超 65%,房地产投资和早期投资基金数量增长;各市场新募集基金均以创业投资基金为主;国资是人民币基金的最主要出资方;大额基金募集有所收缩,小规模基金数量及其占比持续提高。 从投资环节看,资金进一步向战略性新兴和科技型企业聚集,市场高度聚焦科技创新,硬科技仍为核心投资领域,VC/PE资金不断涌入。从投资分行业来看,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稳居榜首,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表现强劲。国家战略、产业升级、前沿技术等领域将成为股权投资市场长期的焦点。聚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ESG正处于理念爆发、实践起步的初级发展阶段。作为一种防范社会环境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ESG为行业提供了全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和风险管理工具,ESG投资也逐步成为行业优秀机构的共识和行为标准。 从退出环节看,在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A股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和效果显著提升,项目上市的板块定位和规则制度更加明确。港股方面,中概股回流的上市路径呈多元化趋势,港交所也积极优化上市环境,放宽“特专科技”企业赴港上市条件,吸引更多“硬科技”企业,并积极推动与境内市场互联互通。与此同时,境内市场持续向国际化资本市场靠拢,“实物分配股票试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基金的退出路径进一步疏通。 差异化的募资策略,创新合作模式,投资地域、行业及策略的适时调整,专业化投后管理和退出渠道的多元化均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行业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保持稳健快速发展,投资团队配置日趋完善,核心投研能力持续提升;与出资人的沟通高效、顺畅,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行业的研究持续深化,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半导体、新能源、新消费等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积极布局,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蓄势赋能,进一步提升资本“活水”支持科技创新的质效;和行业内的企业及企业家保持良好沟通,通过发现、投资和赋能潜力企业,培育优质的上市主体,进一步发掘价值、管理价值、实现价值,将资本价值转换成了企业价值和市场价值,完成了投资目标;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渐趋完善,报告期内投资项目申报、审核及上市进度顺利,积极推动并实现了部分标的首发上市,推动价值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传导,价值投资理念得到市场验证和反馈,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市场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收益,业绩变化符合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状况。 公司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一方面是为公司未来可能的业务转型布局产业方向及积累管理经验,建立良好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努力提升公司效益,为全体股东创造更好的投资回报。公司于2017年参与投资和谐锦弘、和谐锦豫两只基金并担任了两只基金的管理人。公司积极履行基金投资管理运营职责,推动基金快速发展,在新能源、半导体、先进制造等投资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带动了公司业绩的提升。截止到本报告期,公司从两只基金共产生投资收益16.31亿元,确认超额业绩报酬1.33亿元。如若假设两只基金在基金存续期届满时的投资组合全部按照2023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退出,本集团预计还将取得超额业绩报酬 11.3亿元(由于投资组合的公允价值存在向下波动的可能性及其他不确定因素,该部分超额业绩报酬本报告期尚未予以确认)。 (三)概述 1、建材生产业务的概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布局下,2023年我国开启了新型工业化的新征程。从年初以来,国内宏观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实现回升向好:GDP生产总值达126.0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6万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万亿元,增长5.8%。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 6.5%;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9%。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万亿元,同比下降9.6%,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8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2%;房屋新开工面积9.5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20.9%。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亿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商品房销售额11.66万亿元,下降6.5%。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75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3.6%。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投资指标的高位表现对建材行业的业绩基础起到了重要支撑,但房开指标的低迷则使得行业的需求恢复缺乏着力点。 公司注重健康和安全文化建设,将健康安全理念深植于员工心中,公司严格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精神,坚持“两个至上”,立足“两个根本”,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双马宜宾通过构建系统管理模式,把安全和环保作为优先项,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计划,开展安全和环保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整治工作,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教育,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双马宜宾以第22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为契机,贯彻公司安全和环保管理目标,坚持“关爱生命、敬畏规则、关注细节、执行到位”的理念,不断建立健全公司内部健康安全及环保管理体系。双马宜宾是“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和 “一级环保诚信企业”,所属矿山为二级安全标准化矿山。报告期内,双马宜宾荣获“宜宾市健康企业”称号,所属矿山荣获“四川省绿色矿山”称号。公司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和标准,采取一系列的技改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化石燃料的消耗及 CO的排放。公司积极响应政府错峰生产政策,制定错峰生产计划,污染源排放量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报告期内,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复杂多变,以及国内经济保守预期对市场的影响,公司管理团队以稳求变,精准施策:一是加强市场趋势的研判,优化渠道布局与客户结构,确保边际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在稳定现有客户份额的同时,大力拓展新市场,锚定增量渠道,积极争取对销量具有重大支撑的市政工程和民生项目;三是加强销售团队高效执行力建设与目标管理,落实客户拜访与竞品动态的反馈机制,定期跟进目标差异与解决方案,通过市场策略与定价机制的合理调整,实现销售绩效的最优产出比。 报告期内,受国内安全、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能源总体价格仍然偏高。公司实施以产定采、多渠道采购,并根据国家政策变化,做好重要原材料的储备工作,保障了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积极使用替代资源,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严格贯彻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执行各项生产管理制度,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公司持续提升工业业绩管理水平,各项指标始终保持业内先进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对产品包装完成了升级换代,拓展了可替代原料的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原燃材料质量,加强了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产品品质持续稳定。 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概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从一个“小众行业”发展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创业投资基金为代表的私募基金在“投早投小投科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促进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金业的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基金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提出要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更好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作用。“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2023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运行态势回升向好。报告期内,西藏锦合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持续加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布局和投资,西藏锦合凭借自身高水平的专业判断、研究能力、投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推动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保持稳健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在基金运营管理方面,西藏锦合作为和谐锦豫、和谐锦弘及和谐绿色产业基金的管理人,始终稳健审慎地履行管理责任,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合规风控意识和专业能力,优化内部治理,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扎实练好内功,提升综合竞争力,保持高效的决策和组织运作机制,以高水平的投资管理团队、投资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在私募股权市场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 在募资方面,和谐绿色产业基金募资顺利,目前已完成募集资金95亿元。延续在地方国资募资方面的优势,成功引进了宜宾发展创投有限公司、广州产投新能源专项母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国资认缴基金,同时拓展多元化募资渠道,吸引了数家上市公司、外资资金及长期险资成为基金出资人,丰富了募资方式,基金认缴金额远超原定的75亿规模,并在持续募集中。 在投资方面,西藏锦合坚持价值投资导向,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发展方向,持续提升核心投研能力,优化投研团队配置,不断完善投资方法和流程,提升专业投资能力,持续拓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积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方向进行投资布局,促使实现生产力质的跃迁,助力科技创新类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投后管理方面,西藏锦合一贯重视投资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的持续投入和完善,对已投项目“分级评价、分类赋能”,通过为被投企业提供必要战略决策参考、及时提供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培训、引进合适的行业管理团队、给予关键性资源、辅助创始人成长、帮助企业加大创新、降本提质、对接产业链资源、督促企业内控建设等多维度的投后服务,促进被投企业的合规运营和管理提升,强化增值赋能,在规避风险、保障投资回报的同时也为二级市场培育了优质的上市公司来源。 在内部控制方面,西藏锦合始终严格遵守私募基金相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基金业务存在的固有风险以及其他风险,在募、投、管、退各个阶段,强化内部控制。同时根据公司基金所处阶段,进一步完善了投后和项目退出的流程程序,并持续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监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规范公司管理行为。报告期内,公司内控部始终坚持以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以实现公司战略为目标,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积极持续地提高基金内控管理水平。 当前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严峻,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西藏锦合始终秉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的经营理念,积极践行“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双碳经济”等国家战略,有意识、有计划地布局战略性、前瞻性新兴产业,着力投资培育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半导体、新能源、新消费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优质企业,促进企业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协助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助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在为基金创造投资收益的同时也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珠海数智星辰平稳推进智能化投资管理平台的打造和开发,协助提高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投资业务的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规定,认真执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公司不断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严格执行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涵盖建材生产业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等,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5亿元。 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将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为宗旨,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守底线思维,围绕既定战略定位,抢抓机遇,深耕经营业务,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夯实产业投资及管理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有力有序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司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勇担社会责任,做优做强上市公司,努力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和回报。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建材生产业务相关的核心竞争力 1、品质及品牌优势 公司建材业务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为客户提供满意优质的产品。公司按照ISO9001、ISO14001、ISO45001和 ISO50001等国际标准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获得产品、质量、环境、能源、职业健康安全认证。双马宜宾2018年荣获首届政府质量奖,2020年荣获“质量稳定标杆企业”称号,2023年荣获“全国第十九次水泥品质指标检验大对比全优奖”和“全国水泥检验大对比40周年最佳贡献奖”,以“零不符合项”的优异成绩通过ISO质量、安全、环保、能源四体系复审。 公司培育了忠诚度和价值性俱佳的直销和经销客户体系,通过过硬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建材产品在业务区域内享有领先的品牌认可度,具有显著的市场影响力,先后为水麻高速公路、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纳叙铁路、乐宜高速、乐西高速、宜泸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彝威高速、成贵高铁、成宜高速、自宜铁路、渝昆高铁、宁德时代(300750)动力电池(宜宾)生产基地、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等重点工程供应水泥或骨料。 2、产业优势 公司同时拥有水泥和骨料两种建材产品,具有销售渠道的协同效应,产品种类齐备。同时公司拥有水泥生产线和骨料生产线各两条,整体产能充沛,供应稳定性强,能够为客户提供充分的供应保障。 3、安全环保优势 公司以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为核心,将健康安全作为公司一切发展的前提。在经营中,持续宣导公司的健康安全理念和目标,建立健全公司内部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并保持了良好的健康与安全文化氛围。公司通过现场职业危害场所检测及一系列的安全检查、审计等方式推动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整改,控制了一般事故以上的安全事件发生。在健康安全方面,公司持续获得同行业企业和监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作为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公司良好的安全管理经验亦得到了社区、客户和供应商的认可。 公司长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采用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先进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复合脱硫项目,降低SO排放浓度,窑头、窑尾重点排放口均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控仪器,与省、市生态环境局平台联网,并安装运行了SNCR降氮脱硝设备,实施超低排放项目,有效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同时,公司不断增加矿山植被恢复和厂区绿化投入,加大碳吸附力度。2018年公司水泥通过国家低碳水泥、水泥中有害物质限量认证,2019年双马宜宾成为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2019年至今双马宜宾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的“绿色工厂”单位,双马宜宾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环保诚信企业。 4、技术创新优势 在技术创新和发展方面,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同时还建立了自有的混凝土和材料实验室,并与国内知名大专院校开展长期战略合作,不断地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扎实推进水泥智能化工厂建设,使得水泥生产技术始终保持在行业先进行列。公司具有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能力,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上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公司已获得水基岩屑使用设备等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及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报告期内,公司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认证为宜宾市企业技术中心。 (二)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相关的核心竞争力 1、公司具备高素质专业化的资深且稳定的投资管理团队,投资业务的人员大部分来自于专业投资机构,具有丰富的行业投资经验,历经数年耕耘,投资团队积累了深厚的业内资源和丰富的投资经验,并能够在复杂、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达成通力合作,进行及时、良好的专业判断。 2、公司建立了成熟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了对行业及市场的系统化研究,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研究,以及对细分行业、领先公司、新兴领域的重点研究,深度覆盖核心投资领域。同时,公司已建立完整的商业、财务、法律等尽职调查体系,具备专职且资深的内部尽调团队,制定了严格的尽调流程并可实现内外部尽调的多层次互查。 3、公司配备专职的投后团队和成熟的投后管理体系,投后管理人员持续跟踪被投企业的运营状况,对履约情况、财务状况、经营管理情况等进行统一管理,对投资项目进行经常性的跟踪监控和评估,同时,公司具有深刻的行业洞见,能够整合资本市场资源,为被投企业赋能,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务,提升被投企业的价值。 4、公司投资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熟悉资本市场的上市与并购等各类退出途径,了解资本市场最近政策要求,能够结合所投项目的业务形态、发展阶段、管理模式,灵活选择退出时机与路径,力争最大程度实现投资收益。公司积极开展各种政策调研,将投资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紧密联系。 5、公司拥有成熟的投资者关系。与基金的出资人保持密切沟通,顺利完成出资进度。与国内金融企业、地方国企、保险资金、大型企业资金等出资人建立了密切关系,出资人普遍认可公司私募投资管理能力和投资理念,为公司夯实投资业务提供了坚强后盾。公司具有强大的资源网络,与业界精英、优秀创业者、行业专家、被投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投资项目,在公司重点投资领域形成了丰富的企业生态,企业生态和企业家资源为公司深入布局行业投资及精准判断企业价值提供了有力帮助。 6、公司基于自主开发的智能化投资管理平台,能够协助公司更加深刻地了解与认知行业发展、更清晰地掌握被投企业的亮点与风险、全面及时地监控投后企业的发展情况,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助力公司提升募投管退等业务环节的管理水平,增强投资效率及效益 ,降低投资风险,促进公司投资业务的发展。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公司的战略定位是围绕国家科技创新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消费的发展,对推动国家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企业展开布局,选择具有较强持续盈利能力,现金流良好、具备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企业进行投资和管理,关注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夯实产业投资及管理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有力有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用好资本市场工具,用资本促产业,以实现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战略。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的局势下,公司将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资源优势,扩展产业布局,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土壤,推动生产形态向信息化数智化转变,带动生产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做优做强上市公司,持续增强企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努力提高投资者收益,实现战略目标。 (一)建材生产业务的发展展望 2024年公司认为建材行业仍将处于底部运行周期,市场需求还会呈现不足,价格波动压力依然存在。 从宏观层面来看,一是国家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面对传统的产能过剩行业,国家将进一步通过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加快低效产能的出清,提高产业结构的集中度,从而构建供需动态平衡的行业环境。二是2024年房地产市场预计仍将弱势运行,呈现新开工面积、开发投资或继续回落的特点。随着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的持续推进,建材行业对基建的依赖将进一步增大,“新老基建齐发力、稳增长”的政策效应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行业需求的不足。2024年初,万亿增发国债对应的基建项目已陆续落地,从中长期来看,基建投资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水泥需求回暖可期。三是国家在助力传统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中指明了新方向,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运用数智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推动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 从地区层面来看,2024年四川省GDP预期增长目标为6%。公司建材业务的主要覆盖区域为以宜宾市为中心的四川南部,2024年宜宾将吹响GDP 4,000亿元的冲锋号,以“先立后破、破立并举”的手段加快构建以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未来产业的“4+4+4”现代化工业体系,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2024年第一季度,宜宾将开工重大项目97个,总投资680亿元,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其中超百亿的重大项目2个,重点工程项目的持续建设将为公司的业绩发展注入活力与信心。 (二)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发展展望 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2024年,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在不断积累增多。2024年的中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具体来看有五个方面的有利条件:第一,经济增长“势头好”。2023年四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环比都是正增长的,经济规模也在逐季扩大。第二,经济发展“韧性强”。我们国家产业基础雄厚,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的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突出。第三,高质量发展“活力足”。新产业(300832)快速增长,新业态持续向好,新的模式在加快培育,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动能转换提档升级,经济发展的潜能有望进一步激发。第四,改革开放“红利多”。我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为各类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第五,宏观政策“空间广”。2023年出台的增发国债、减税降费、降准降息等政策效应将在今年持续释放。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该文件强调,要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保障资金投入,创新资金扶持方式,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统筹引导。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数字化发展。鼓励引导资本规范参与数字中国建设,构建社会资本有效参与的投融资体系。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2023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该文件提出,在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扩大优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规模方面,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强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服务,发挥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作用。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突出私募股权市场定位,稳步拓展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认股权综合服务等创新业务试点,提升私募基金、证券服务机构等参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积极性。积极培育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增加对初创期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投入。完善投资退出机制,优化创投基金所投企业上市解禁期与投资期限反向挂钩制度安排。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外部环境在不断优化。 2023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仍处于调整蓄能期,然而周期更迭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尽管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给机构募资带来了一定压力,但股权投资作为扶持企业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与支持。2023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积极信号,首次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未来更细化、更具有针对性的行业支持政策有望落地。2023年,《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等文件相继出台并施行,9月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出台《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及配套材料清单,推动形成覆盖“募投管退”全流程、体系清晰协调的自律规则体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随着管理人逐渐适应并加深对“备案新规”的理解,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基金募集步伐或将逐步提速。 随着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提升,金融对科技企业投入增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攀升,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直接融资优势,国家层面多次释放积极信号,鼓励股权投资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各地围绕税收优惠、利益让渡、人才聚集等方面陆续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长远来看,在股权投资市场新一轮周期下,机构将持续聚焦科技驱动创新,重点关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此同时,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LP诉求的不断升级也将促使机构围绕募投管退全方位提升与修炼自身能力,加速构建投资生态圈。 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和结构优化,股权投资市场退出路径得到拓宽,项目上市常态化成为现实,再加上实物分配试点政策的实施,VC/PE机构的退出效率得到提升。 私募基金行业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功能价值不断提升。包含私募股权、创投在内的私募投资基金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小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投融资需求,服务“双碳”目标以及利用外资,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股权创投基金通过发现价值、提升价值、传递价值,为各个交易板块孵化大量优质市场标的,依托较高的渗透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促进资本市场的多元化。 从中长期来看,私募投资基金行业积极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征程中私募投资基金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需要行业机构更多地拥抱长期投资、创新投资和责任投资。 公司将紧紧围绕既有的战略定位,以国家法律法规、经济发展政策为指导,秉持价值投资、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理念,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半导体、新能源、新消费等行业,推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参与投资的产业基金积极寻找优质企业投资机会,不断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公司也将会继续夯实基金管理业务,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围绕国家鼓励的实体经济产业,继续拓展基金业务,根据公司的规划不断推进基金管理业务的发展,不断提升基金管理业务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投资收益。随着基金逐步进入项目退出阶段,公司将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渐趋完善带来的新机遇,凭借自身的专业能力及优质渠道资源,积极提升存量项目价值,结合所投项目的业务形态和发展阶段,通过首发上市、并购、回购及转让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已投项目的退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力争最大程度实现投资收益,努力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和回报。 在新变局之下,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公司将坚持合规稳健的经营思路,敦促投资团队坚守底线思维,加强合规风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抓住投资机遇,持续提升运营治理、投后赋能水平,推进投资业务平稳快速发展,保持公司健康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新年度经营计划 1、建材生产业务的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坚持“锐意创新”和“降本增效”的经营方针,运用创新的思维与模式优化管理效率,强化核心竞争力,从而持续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切实履行节能减排、行业自律等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做好市场趋势研判,稳抓机遇,通过渠道优化、区域布局、差异化产品与服务、品牌建设等战略手段,持续增强客户的认可度,保障市场份额的稳定提升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 公司2023年预计销售水泥230万吨,预计销售骨料560万吨;实际销售水泥208.1万吨,实际销售骨料538.3万吨。报告期内销量低于预计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环保管控及社会公共活动管控等。 受环保政策管控影响,公司预计2024年销售水泥200万吨,销售骨料550万吨。 公司将通过做好以下工作实现2024年的经营目标: (1)继续推行安全健康文化,提升管理层的安全领导力,持续改善工作场所安全管理、职业健康及环境保护的管理, 为员工及相关利益方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2)增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经营主动性,强化竞争优势,深化渠道建设、提升品牌价值,一如既往地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和优质的客户服务。 (3)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充分发挥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客户的托底作用,积极拓展潜在市场,形成稳定增量,助力销售目标的达成。通过营销模式创新,打造高质量营销管理体系,依托现有客户合作基础,以产品为核心,不断提高团队协作水平,实现高效营销与服务。 (4)适应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趋势,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能耗,持续推进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探索“专精特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5)紧密关注能源和原材料的市场动态,加强精细化管理,优化战略采购,严格控制成本。积极整合矿山现有资源,增加石灰石资源储备,满足公司长期生产经营发展。 (6)继续在实践中推进水泥产业链的建设,在矿山资源、骨料加工、协同处置、碳中和等方面增加企业的外延贡献,发挥产业上、下游协同效应,改善行业效益。 2、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经营计划 公司秉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责任投资的理念,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充分发挥自身平台和资源优势,大力提升综合投研实力,优化投资团队配置,坚守合规底线,加强风险管理,严控投资标准,拓展项目资源,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强化增值赋能,不断提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竞争力,力争为公司创造更多收益,助力国家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政策走向,积极研究相关政策,主动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适时动态调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发展策略。 (2)与国内外主要的金融机构、母基金、政府投资平台、产业资本等专业投资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宣传公司投资理念,交流公司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动态,运行常态化沟通机制,有序开展新基金的募集工作,增加管理规模,夯实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3)继续践行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持续聚焦科技驱动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重点关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研投入,不断提升专业投资能力,积极对宏观环境、行业进行系统化梳理,加强对擅长的细分领域深钻细研,提高研判能力,积极挖掘、储备优质投资标的,分析差异化投资机会,不断提升价值发现和持续投资能力。 (4)不断优化覆盖募投管退的全方位投后服务体系,加强对已投资、可能获得收益的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充分发挥专业管理、资源整合优势,推动投资项目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方式迈进,培育发展新动能,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后管理措施,帮助企业规范管理并做大做强,增强被投企业的经营韧性,强化增值赋能,综合提升被投企业的价值,支持引领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落地。 (5)紧抓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和结构优化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对接各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提升项目退出质量,同时,通过首发上市、并购、回购、转让等多种方式有序推进已投项目退出,把握适当的退出时点,加快推进项目退出进度,实现资金良性循环,力争最大程度实现投资收益,努力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和回报。 (6)持续完善投资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始终保持对合规的高标准、严要求,严格规范募投管退全链条各环节运作,坚守风险底线,强化合规风险意识,持续提升投资管理和服务能力,确保基金的合规高效运营,努力实现管理服务能力与管理规模同步提升,力争为投资人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 (7)锻造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梯队,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持续提升投资管理团队的价值发现能力和投资专业化水平,保持人才队伍的完整性、稳定性,提升投资者对管理人稳定发展的预期。 (8)结合投资业务的战略目标,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投资业务系统的智能化提升,助力公司投资业务的智能化发展。 (9)积极践行ESG理念,推动被投企业改进公司治理、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绿色经济发展。 上述财务预算、经营计划、经营目标基于公司目前的建材业务生产规模、市场状况及基金管理规模、基金运营情况确定,不存在较大变化。上述财务预算、经营计划、经营目标并不代表公司对2024年度的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市场情况变化等多种客观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公司在2024年为确保正常生产运营、投资及发展业务,将结合自身财务状况及需求,合理使用银行贷款、票据贴现及自开票据等各种融资手段,补充日常生产经营所需;同时,将持续加强与专业投资机构的沟通及深入合作,积极开展投资基金的募集工作,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及业务的拓展提供保障。 (四)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 公司在发展中将面临以下风险: 1、建材生产业务 (1)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风险 建材生产行业作为政策及投资驱动型行业,显著受到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和政策导向的影响,可能致使水泥和骨料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或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出现收缩和调整,进而间接影响到行业发展。 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导向,适时调整管理及市场策略,降低相关风险。 (2)市场风险 ①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供求矛盾加剧的风险 需求方面,主要考虑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位调整期,对水泥需求的下拉作用依旧存在,虽然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但难以弥补下降空间,预计 2024年水泥需求较2023年将继续下降。 供给方面,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更为突出,产能利用率进一步走低。通过实施错峰生产等常规措施无法明显扭转当前供需失衡的局面。 价格和效益方面,在 2023年行业业绩普遍下滑的压力下,为抢占市场份额导致的阶段性价格竞争不可避免。价格持续走低致使行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区域内行业自律存在松动风险,竞争大于竞合导致产品价格底部震荡调整成为主旋律。骨料行业在 2024年面临区域新增产能增加且供需失衡的风险,产品价格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可能。由此可见,两类产品面临的供需风险将会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压力。 公司将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和要求,鼓励良性竞争,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公司将坚持精细化管理,强化产品质量和成本竞争力,持续提升销售团队工作效率,不断优化既有存量市场,积极拓展中高价值增量市场,有效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风险。 ②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 受运输条件和运输成本的制约,水泥和骨料的销售存在一个合理的销售半径,两类产品均具有区域性销售特征,大部分建材业务收入来自于以宜宾市为中心的川南地区,川南地区尤其是宜宾市的经济发展趋势将较大程度地决定公司建材业务业绩预期。 公司将持续推动业务区域和客户的多元化,通过公路、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和持续开拓外围市场的策略降低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或客户可能带来的市场风险。 (3)原燃材料、能源成本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水泥所需的重要能源之一是煤炭,同时作为制造业企业对电力需求较高,所以煤炭和电力的采购成本在公司水泥生产总成本的占比较高。如果煤炭和电力价格由于政策变动或市场供求等因素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公司也将面临生产成本增加的压力,如果此因素所造成的成本上涨无法完全传导至产品价格,则有可能对公司的盈利产生影响。 公司将通过实施以产定采、多渠道采购、根据国家政策变化做好重要原材料的储备工作、 使用替代燃料等方式缓解供需紧张局面和降低生产成本。 (4)环境保护政策变化的风险 近年来,局部地区空气质量改善面临较大压力,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随着重污染天气加剧和“碳达峰,碳中和”及“能耗双控”政策的出台,国家制定了更加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要求进一步减少重污染天气,在节能减排方面加大管控力度,为执行更高的环境保护标准,公司面临着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不断增加的风险以及依据外部错峰要求减产、限产的风险。 公司将通过逐步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能耗、持续进行工艺优化、节能减排、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耗双控”战略目标、实施 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措施防范相关风险。 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业务 (1)国际形势变化及国内宏观经济的风险 2023年世界经济低迷,国际格局复杂演变,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能对私募基金行业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将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走势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适时调整管理政策,降低相关风险。 (2)政策变化的风险 伴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转变,以及国内外资本市场监管政策和监管方向的调整,未来行业监管愈发健全,行业合规水平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对企业在境内、境外上市及交易存在影响及挑战,整体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存在政策风险。 公司将持续提升管理公司和执行事务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在最大限度控制项目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审慎管理、合规经营,竭力提供优质、多维度的投后赋能服务,实现与被投企业共同成长、价值共享,保障投资回报。 (3)投资项目公允价值变动的风险 公司参与投资的基金所投项目的发展受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经营环境及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前述影响会引起投资项目业绩的变化,有可能导致投资项目的公允价值存在变动的风险,进而后续可能影响公司投资收益及超额业绩报酬的收入。 公司将积极督促投资团队不断提升行业研究能力,把握行业投资机遇,发掘适合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潜力项目,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的变化情况,强化对被投项目的管控,有效运用资源及专业能力,协助被投企业匹配高效的管理体系,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支持被投项目不断提升运营质效,把握长期发展节奏,降低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