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可新,一个在妈妈圈几乎无人不知的产品。手握这一明星产品,华特达因(000915.SZ)在2022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3月10日晚间,华特达因公布2022年全年业绩。2022年度,华特达因实现营收23.41亿元,同比增长15.49%;实现归母净利润5.27亿元,同比增长38.55%。
华特达因业务细分较多,包括医药产品、电子信息产品、科技园区管理、教育、晶体材料,其中医药产品为其主营业务,且业绩均来源于其子公司达因药业。报告期内,医药产品类收入为20.41亿元,占公司业务收入的87.18%。
而在医药产品类中,伊可新无疑是“现金奶牛”,为华特达因贡献了较多业绩。但随着集采范围的不断扩大,伊可新也面临着“被集采”的风险,这将直接导致该产品的毛利率走低。
与此同时,除医药产品外,华特达因其他细分业务的营业成本相对较高,拖累了公司整体业绩表现。对于这些非主营业务,华特达因一直试图“出清”,但截至目前没有明显成绩。
针对这些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华特达因董秘,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毛利率高达78.6%
华特达因原名山东声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制鞋,于1999年6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上市仅2年后的2001年,公司大股东变更为山东大学产业集团,主营业务也由制鞋向山东大学科技园做转型,公司名称则变更为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大华特”)。
2020年3月,山大华特实控人由山东大学变更为山东国投,次年4月,公司名称由山大华特变更为山东华特达因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即华特达因,公司主营业务也随之变更为儿童药品生产和销售、教育类。
从2020年实控人变更为山东国投,且主营业务变更为医药产品之后,华特达因经营情况迅速转好。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0年经营性现金流为7.36亿元,同比前一年度大涨202%,且一直到2022年,该公司现金流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毛利率也同样是从2020年开始稳步上涨,到2022年,毛利率达到78.6%,同比上一年上涨14%。
三年来,华特达因业绩迅速上涨,离不开其目前主营业务——医药产品的巨大贡献。
年报显示,由于医药产品类的收入占营收的绝对大头,因此华特达因将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归功为子公司达因药业。根据财务报告,期内,来自达因药业的利润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 96.19%。
达因药业深耕儿童用药领域,旗下伊可新维生素AD常年市场占有率第一。也正是因为明星产品伊可新的加持,达因药业乃至华特达因在最近几年均有不俗的成绩。与此同时,达因药业还扩展伊可新的适用年龄至6岁,这意味着该药品的应用将更为广泛。
而除伊可新外,年报显示,达因药业近两年新推广的右旋糖酐铁颗粒剂、维生素 D 滴剂、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等产品较去年同期销量也有比较大的增长。
年报显示,2022年,达因药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1亿元,净利润9.72亿元,分别比2021 年增长38.58%和46.55%。
与此同时,因儿童药存在研发临床难度大、受用药年龄限制单个药品市场容量有限、生产工艺要求更高等客观情况,相比成人药,我国儿童用药总体上处于比较短缺的状态。也是因为这一现状,达因药业在儿童药这一专业领域占有一定先机。
图源:图虫创意
面临集采与非主业成本高两大风险
伊可新为华特达因贡献了绝大多数业绩,但是该药品目前面临被纳入集采的风险。
药品集采是国家控制医保费用支出,降低患者负担、提高优质药品使用范围的重要举措,未来将常态化继续执行。财报坦言,伊可新有可能被纳入集采范围。一旦被纳入集采,则意味着华特达因要“以价换量”,有可能影响公司毛利率。
“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医药公司而言,研发新产品永远是一条正确的路。对此,华特达因在年报中表示,将加强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大儿童用药研发力度,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系列。
然而时代周报记者翻阅财报发现,公司研发费用支出有下降趋势。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为6559万元,同比上一年度下降18.47%,而且这一数字在众多药企中也不算高。
除了上述这一不确定性风险之外,华特达因目前面临较为棘手的问题是非主营业务或可能拖累整体业绩。
通过翻阅财报,时代周报记者计算了医药产品分部、教育分部、其他分部,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3.7%、82.6%、57.7%,由此可见,除医药产品外,其余业务细分的成本均较高。
而在全部细分中,除医药产品之外,教育这一板块的营收所占比重最大,为9.91%,而这一板块的营业成本却最高,这势必吞噬整体利润。
事实上,在华特达因将自己主营业务定位为医药产品之后,一直致力于将其他细分品类剥离出去。然而剥离动作多年来进展缓慢。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非主营业务退出可能存在的风险:教育等业务资产规模大,投资退出存在进度不及预期,退出过渡期业绩波动大从而影响公司整体业绩等风险。
对此,华特达因表示,在坚持医药主责主业的同时,加强对非主营业务的管理,在发展的基础上择机退出。在卧龙学校投资退出的过程中,加强方案的论证,保持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作,力争在2023年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