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吉电股份(00087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吉电股份:向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上市公司迈进

http://www.chaguwang.cn  2022-12-09  吉电股份内幕信息

来源 :中国新闻网2022-12-09

  日前,吉电股份在长春中韩示范区建设的“可再生能源+PEM制氢+加氢”项目已经建成并进行了试生产。

  日前,吉电股份在长春中韩示范区建设的“可再生能源+PEM制氢+加氢”项目已经建成并进行了试生产。

  吉电股份吉林汪清抽水蓄能电站透视图。

  吉电股份吉林汪清抽水蓄能电站透视图。

  随着全球对于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我国把发展低碳清洁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在此背景下,传统电力企业向新能源领域延伸成为大势所趋。

  国家电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吉电股份)积极主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秉承“奉献绿色能源打造低碳生活”的愿景使命、致力于“先进能源技术开发商、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商、能源生态系统集成商”的战略定位,将“持续大力发展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综合智慧能源,创新发展氢能产业集群,全面拓展先进储能产业”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条主线,战略目标直指“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上市公司”。

  2019年,该公司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1%,历史性地超越火电,成为公司经营和利润支柱板块。2020年,公司管理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台,新增新能源产能近3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一年内猛增13个百分点,达到63.85%,实现爆发式增长,产业拓展到全国30个省市区。截至今年9月末,该公司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89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3%,形成了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北5大区域新能源基地,成功转型为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上市公司。

  10月26日,“氢动吉林”行动暨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大安项目”)启动活动在吉林西部(大安)清洁能源化工产业园举行。随着“氢动吉林”行动深入推进,预计到2025年,全省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百亿级规模,到2035年将达到千亿级规模。

  项目顺利启动,预示着继“风”“光”大展之后,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又上新台阶。而对于项目方吉电股份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作为国家电投在吉二级单位,吉电股份全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2021年,吉电股份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成立了长春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长春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此外,吉电股份结合吉林省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创新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制氢、制氨、制醇的“绿氢体系”新思路,布局氢能“制储运用研”全产业链,打造“两大基地、一条走廊”,即打造长春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吉林西部千万千瓦“绿氢”规模化应用基地和长春—白城氢能走廊。其中,“十四五”期间,吉电股份将重点开发吉林西部千万千瓦“绿氢”规模化应用基地的首个项目——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

  大力发展绿色、高效新能源产业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进一步指明了我国能源发展变革的战略方向,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设定了新的航标,风光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再提速阶段。吉电股份明确提出:“到2025年装机规模超2000万千瓦、清洁能源比重超90%”的发展目标。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69亿元,同比增加21.43亿元。其中,新能源发电实现营业收入最多,达到50.57亿元,其占比也最大,达到45.56%,远高于营业收入41.39亿元的火电板块。新能源业务已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支柱。

  在企业转型的路上,绿色、高效早已成为吉电股份的底色。

  “在水上建光伏!”2016年,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想法被公司付诸实践。总容量40兆瓦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安徽淮南漂浮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利用采煤沉陷区水面建设光伏项目的同时,治理沉陷区水域,修复环境。6年间,“水上漂”项目为当地提供了近3亿千瓦时的绿色能源,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丰收。

  有了“淮南经验”,公司又将目光转向了广东仁化。为了治理重金属污染过的土地,公司在项目建设之初,就规划了“光伏+”系列治理方案,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综合利用模式,在受污染土地上种植喜阴性超富集植物,利用植物富集萃取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将被污染土地逐步还原成可耕作地。2017年6月,公司广东仁化光伏落地投产,至此全国首个污染土壤修复与光伏利用项目应运而生。

  公司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始终将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作为分内之事,把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作为企业的基本环境理念。在江西省兴国县,一座座“大风车”拔地而起,这里是公司贯彻践行“两山”理念的示范项目——大水山、莲花山风电场。项目采用客土喷播复绿,国内首创山地风电项目生态环保关键技术和岩质边坡生态复绿防护结构及养护装置,将植草溶剂里融入草纤维,形成了一个稳固在边坡表面的纤维防护层,既防雨水冲刷又解决了以往高山风电坡率过大、客土流失的老大难问题,成功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2022年6月,该项目荣获“2022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成为公司首个获此殊荣的新能源项目。

  今年3月,公司成功发行碳中和债券,募资10亿元用于建设风电项目,仅上半年,按照募集资金投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折算后加总,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5万吨,节约标煤2.72万吨。

  高质量发展综合智慧能源

  2021年开始,吉电股份将高质量发展综合智慧能源纳入公司发展主线。吉电股份以县域开发为基础,通过智慧系统聚合分布式新能源、分布式储能(户用储能)以及用户侧可调负荷等,构建对内协调平衡、对外与电网友好的新型能源生产与消费聚合体,统筹推进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建设。

  业内人士指出,综合智慧能源通过与互联网技术及思维深度融合,可以围绕“两高三低”目标(用能效率提高、供能可靠性提高、用能成本降低、碳排放降低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降低),统筹协调好能源供给、运行和消费环节中安全、环保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安全、环保、经济“能源三角”问题,未来将成为能源的一大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吉电股份综合智慧能源布局涵盖相关下属公司(单位)25家,专门从事综合智慧能源人员150人,已投产综合智慧能源项目15个,在建项目10个,待开工项目40个,储备项目101个,其投产项目涉及生物质能、建筑绿色供能、局域配电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20个应用场景。

  吉电股份结合各地、各项目实际用能需求,通过多种能源优化组合,实现了“电热冷汽水氢储”多能互补、“源网荷运售”互联互动,为用户提供定制化高品质的供能服务,降低用能成本,打造新的用能体验。吉电股份将以此创建“能源网、政务网、社群网”三网融合平台,创新综合智慧能源商业模式。公司为长春汽开区提供了一体化零碳用能方案,助力奥迪PPE项目落户该区,获得汽开区2000万平方米供热特许经营权。

  未来,吉电股份将针对全国范围内的智慧城市、美丽乡村、零碳小镇、新城区、工业园区、农业+光伏等特定场景发力,积极构建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到2035年在发展区域内形成开放共享的智慧能源生态体系。

  创新发展氢能产业集群

  氢能是实现多领域深度清洁脱碳的重要路径,也是未来构建多元能源供给系统的重要载体。

  前不久,我省印发《吉林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积极推进“氢动吉林”工程,加快形成氢能生产、应用、储运、装备、研发完整产业链条,着力打造氢能“一区、两轴、四基地”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6万吨至8万吨/年,氢能产业产值达百亿级规模。

  吉电股份依托国家电投先进的氢能技术,借助我省新能源资源及汽车产业优势,全面布局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在新兴的氢能产业占领市场先机。

  随着大安项目顺利启动,吉林氢能发展稳步向前。

  吉电股份大安千万千瓦新能源制氢基地按照国内首创的“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源网荷储一体化”全产业链进行设计,规划总投资1260亿元,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年产绿氢50万吨、绿氨150万吨、绿醇70万吨,分期滚动开发。到2030年,制氢基地全面建成,年均利税额达10亿元。

  首期建设的大安项目作为我省“氢动吉林”工程启动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吉林西部千万千瓦“绿氢”规模化应用基地的首个项目,计划投资63.32亿元,新能源装机80万千瓦,年制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年减碳排放约65万吨,计划今年年底开工建设,2024年底建成投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通过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

  我省白城地区新能源资源丰富,大安市大力发展绿电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两大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措施。大安市新能源资源丰富,在吉林西部(大安)清洁能源化工产业园建设风光发电制氢制合成氨项目可以充分发挥当地新能源资源优势,对减少碳排放、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大安市围绕风电、光伏等发电产业,吸引相关装备制造企业落户,以风电、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为发展重点,提升装备制造水平培育产业规模,形成以电解制氢生产合成氨及其他绿色化工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可有效提升吉林省、白城地区、大安市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带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大安项目作为联系纽带促进了我省化工产业及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助于我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吉电股份在构建能源内循环、低碳、一体化产业链的绿色生态体系能源发展上下足了功夫。吉电股份《战略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5年,公司装机容量将超过2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超过90%。建成“能源网+政务网+社群网”三网融合试点,国家级生物质研发和智慧能源服务产业基地。在《纲要》基础上,吉电股份全面推进国家电投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一汽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落地,充分发挥吉林省风光资源、汽车产业优势及国家电投氢燃料电池、PEM电解制氢技术优势,构筑东北区域首个集氢能科研、孵化、装备制造、示范、应用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形成“两大基地、一条走廊”,示范引领“中国北方氢谷”建设,全力确保2023年前实现碳达峰、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全面拓展先进储能产业

  在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和平抑波动需求下,储能成为其能源业务发展的必需品。储能业务也是吉电股份四条发展主线之一。吉电股份以用户侧、电源侧、电网侧三种储能方式为切入点,开发了电化学储能、抽水储能、储热调峰等多形态的储能项目。

  在物理储能方面,该公司已经获得汪清500万千瓦抽水蓄能资源开发权,一期工程已通过预可研和“三大专题”审查。该项目是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是吉林省系统布局东部“山水蓄能三峡”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抽水蓄能电站集群。

  在电化学储能方面,该公司首个铅碳类“百兆瓦时”用户侧储能项目已落地。此外该公司在铅碳电池循环产业的探索已逐步落地,首个铅碳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已于今年5月在甘肃高台光伏电站竣工投产。在此基础上,白城5GWh铅碳电池生产和年处理20万吨废旧电池综合利用项目顺利开工,该项目配备全回收、无污染的废旧电池回收工厂,将形成从铅碳电池研发、制造、应用,到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

  从业务布局来看,吉电股份已在我国南、北两地各组建了一支开发团队,同步发展储能上下游产业链。其中,南方以储能电站项目建设为主,已开发落地的浙江虚拟增容电化学储能电站,经实际运营验证投资收益率高于可研设计,具备商业投资价值。

  北方以储能电池制造为主。考虑安全稳定、运行可靠、商业价值等因素,吉电股份与太湖能谷合作,在白城绿电产业园区建设铅碳电池生产基地,通过“南北呼应”,形成蓄电池与储能电站的上下游产业协同,实现储能业务高收益。同时公司在内蒙古用车电分离模式,对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与重卡用户共同分担车辆资产,降低用户初始投入,现已落地28套重卡动力电池租赁业务,有效推动了储能充换电业务的开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大安项目是吉电股份在我省大力开展新能源项目的一个缩影。高规格举行项目启动仪式,足以说明我省对于氢能乃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西部“陆上风光三峡”与东部“山水蓄能三峡”交相辉映,已成为全省瞩目的重点项目,吉电股份都积极参与其中。

  展望未来,吉电人信心满满——

  到2030年,建成多个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综合智慧能源产业、氢能产业、电能替代产业实现规模化,形成“以新能源为基础,综合智慧能源为纽带,氢能、储能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格局;到2035年,形成开放共享的智慧能源生态体系。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企业。

  未来的吉电,将以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担当,助力美丽中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未来的吉电,将以氢能、储能普遍应用,风、光、水、地热、生物质等各种清洁能源灵活组合,服务国民经济;未来的吉电,将以能源网、政务网、社群网“三网融合”,以及电、热、冷、气、水等综合智慧能源赋能千家万户;未来的吉电,氢能大巴通行于城乡、换电重卡穿梭于路港,“吉电制造”将承载起人们对“绿色交通”的无限需求。新时代、新征程,吉电股份将以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上市公司为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2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