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电动化,远早于其他领域。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拉开了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的序幕。十余年间,中国新能源公交车的产销量、保有量、线路长度和总行驶里程均实现快速增长。而这,也使得新能源公交安全问题作为公共交通行业新的安全挑战,暴露在社会大众面前。
近几年,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着现代公共交通运营方式。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给客运安全水准的提升带来了新方案。
在由商用汽车新闻传媒主办的商用车安全大讲堂线上交流会上,安凯客车智能网联技术研究所所长李韧以《智能化提升新能源公交客车行驶安全》为题,分享了安凯客车对公交安全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平衡技术与成本 为运营安全护航
作为智能网联时代的探路者,安凯客车一直致力于推动城市新能源公交的智能升级,为公交客运企业安全运营贡献智慧。
过去几年,安凯客车在智能驾驶领域,坚持开展HA(L4)级自主研发的同时,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研发工作也落到了实处。这期间,其开发并量产了碰撞缓解和油门防误踩系统、智能驻车控制系统、智能调节制动系统、智能驱动防滑调节系统等,对降低驾驶疲劳强度、提升驾驶安全起到了有效促进作用。
但是,谈及以上主动安全配置在新能源公交上的应用,李韧指出了行业常见的成本矛盾问题。
“新能源公交领域,对整车的成本越来越敏感。同时,区别于公路客车的强制性要求,公交客车运行速度相对较低,通过增加配置提升主动安全的功能,仅可作为选配项。”李韧表示,在新能源公交客车领域通过自主软件开发、集成控制等方式,加强智能化应用以提升行驶安全,是安凯客车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以智能调节制动系统为例,其针对ABS触发带来的制动突变、车辆前倾问题,进行制动力的主动调节,做到既不影响驱动防滑功能,又能主动调节电制动,减弱前倾感,对整车安全有很大提升。
再比如,智能驱动防滑调节系统,是利用vcu软件设计,实现对低附着路面的主动识别,基于电机转速和轮速判断车辆是否存在侧滑,即通过智能控制软件的形式,主动控制驱动力来实现ASR的功能。
“安凯客车自主研发智能调节制动系统、智能驱动防滑调节系统,都是在不增加任何硬件成本的基础上,完全通过自主开发软件实现的功能,不但解决了新能源公交车辆的行驶过程共性问题,同时大大提升了在湿滑路面的安全问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李韧进一步补充道。
新技术引发新问题 亟需行业关注
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水平,另一方面也叠加了新的安全问题。
比如,在智能网联汽车系统中,车辆通过各种传感器、通信设备和计算资源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车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然而,这样的连接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风险,如恶意攻击、黑客入侵、数据泄露、远程操控等。
因此,李韧认为,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新能源公交客车除了面临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问题外,还要应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新衍生安全问题的挑战。而这,同样值得行业关注。
据悉,现阶段,针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问题,欧盟及协定国已经开始强制实施WP29 R155、R156,国内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方面正在陆续出台相关法规标准。
“智能网联技术快速迭代发展,客车的配置也越来越丰富,车辆监控平台、企业自定义云控平台等具备网络连接功能的技术逐渐应用到车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问题尤为重要,需要行业尽快制定统一的标准。”李韧说。
2023年5月,工信部就《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等四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消息称,这份被业界称为“史上最详细的汽车信息安全强制标准”有望在2024年正式发布。届时,其不仅影响到未来新车上市的安全门槛,也将向上延伸至影响整个汽车网络安全赛道的竞争格局,将有力推动汽车智能网联安全生态的成熟发展。
除了法规标准的制定,李韧认为,当前整车企业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缺少相关的设计研发能力,这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小结:
智能网联技术,是把“双刃剑”,其为破解新能源公交客车安全难题提供了多样化的方案;但伴随着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的安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亟需全行业的关注。
安凯客车,作为客车行业佼佼者,在智能化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不断攻关发力,为提升新能源公交客车安全进行了深度思考和主动实践。同时,面对新技术衍生的新问题、新情况,安凯客车也一如既往保持了积极、开放和审慎的态度,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寻求更加可行、完善的解决方案,为加强公共交通安全建设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