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晚,上市公司ST北文发布的一份公告迅速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上述公告透露,此前因偷税漏税被罚2.99亿的郑爽,因为片酬纠纷正在起诉5家公司,起诉的五被告分别为: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告一)、天津嘉煊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被告二)、浙江唯众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被告三)、上海晶焰沙科技有限公司(被告四)、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被告五),追索1.08亿片酬。公司于近日收到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文件。
作为阴阳合同事件的主角,郑爽曾被前男友张恒爆料在《倩女幽魂》项目中获得收入1.6亿元,若按照工作日计算,日薪超208万元。
北京文化曾押中《战狼2》《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等爆款电影,市值一度高达160亿元。但随着郑爽代孕风波和财务造假事件的落定,截至12月9日,北京文化的股价5.12元,市值36.7亿元。伴随着北京文化的,是股民漫长的维权之路。
01、郑爽起诉北京文化等5家公司,索赔1.08亿
ST北文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21)沪02民初240号《传票》、《起诉状》等诉讼文件。原告为郑爽,被告方共5个。郑爽请求判令上海晶焰沙科技有限公司向原告支付1.0825亿元,请求判令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天津嘉煊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浙江唯众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北文)对1.0825亿支付义务承担连带责任。
郑爽的诉讼请求为:
1、请求确认被告三与被告四签订的《增资协议书》及其《解除协议》无效;
2、请求判令被告四向原告支付 1.0825 亿元;
3、请求判令被告一、被告二、被告三、被告五对 1.0825 亿支付义务承担连带责任;
4、请求判令五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保全费、公告费等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股权结构,被告一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ST北文的子公司。
此次案件所涉及的电视剧或正是《倩女幽魂》(后改名为《只问今生恋沧溟》),郑爽起诉的5家公司均曾缠绕在《倩女幽魂》利益网中。据北京文化公告,《倩女幽魂》为其前全资子公司世纪伙伴投资拍摄,天津嘉煊为该剧的承制方,负责制作完成该剧。
今年4月初,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依法受理了关于郑爽涉嫌偷逃税问题的举报。
四个月后,8月27日,上海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查明,郑爽于2019年主演电视剧《倩女幽魂》,与制片人约定片酬为1.6亿元,实际取得1.56亿元,未依法如实进行纳税申报,偷税4302.7万元,其他少缴税款1617.78万元。同时查明,郑爽另有其他演艺收入3507万元,偷税224.26万元,其他少缴税款1034.29万元。以上合计,郑爽2019年至2020年未依法申报个人收入1.91亿元,偷税4526.96万元,其他少缴税款2652.07万元。
依法对郑爽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99亿元的处理处罚决定。同时,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对郑爽的“封杀”令:不得播出其主演的电视剧《倩女幽魂》,各级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和网络视听节目不得邀请郑爽参与制作节目,停止播出其已参与制作的节目。
02、ST北文:未与郑爽及其关联公司签署过相关协议
对于郑爽的起诉, 12月9日晚间,ST北文(北京文化,全称为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重大诉讼的公告。
公告称,近日收到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传票等诉讼文件,郑爽因某电视剧演员片酬纠纷问题向公司等五个被告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上海晶焰沙科技有限公司向其支付1.0825亿元,请求判令公司等四名被告对1.0825亿元支付义务承担连带责任。
截至公告日,上述诉讼案件尚未开庭审理。
ST北文表示,公司作为该剧的投资出品方,但未与郑爽及其关联公司签署过相关协议。公司将积极应诉,密切关注上述案件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03、压垮北京文化的最后一根稻草
郑爽与《倩女幽魂》,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压垮北京文化的最后一根稻草。
国家广电总局此前下达指示,坚决支持税务部门对演员郑爽偷逃税案件的处理决定,该涉及偷逃税款的电视剧《倩女幽魂》不得播出,未来不得再邀请郑爽参与制作节目。
也就是说,《倩女幽魂》造成的损失,将由北京文化全部承担。
2021年4月29日深夜,北京文化发布公告称,因被会计公司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将于4月30日停牌一天,并于2021年5月6日复牌。此外,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由“北京文化”变更为“ST北文”,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此前,北京文化发布的2020年业绩预告显示,“主要项目包括由公司投资制作的古装电视剧,受主要演员社会舆论事件影响,该剧能否播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北京文化净亏损为7.67亿;2019年净亏损26.06亿;2021年上半年,北京文化营业收入达到2157万元,公司净利润亏损约4506万元,同比去年亏损的6429.83万元有所收窄。
公司资金捉襟见肘,体现在各个方面。2021年年初,北京文化发布公告称,近期因资金困难,未能按期归还银行贷款,发生贷款逾期,逾期贷款本金50000万元。针对这一情况,北京文化表示,公司正在积极与债权银行沟通,公司将通过出售资产、电影项目融资等方式,全力筹措资金,缓解公司资金紧张局面。
今年4月北京文化公告称,为分散投资风险、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北京文化与西藏慧普华签署协议,将《封神三部曲》中三部影片各25%份额转让给后者,累计合同金额为6亿元。
北京文化在大众面前的坍塌来源于2020年娄晓曦实名举报北京文化业绩造假,并指出高管宋歌通过资金腾挪的方式多次虚增上市公司利润,以此来达到完成对赌协议和发行可转债的目的。
11月1日,证监会披露行政处罚决定书,北京文化子公司世纪伙伴虚假转让《大宋宫词》《倩女幽魂》投资份额收益权,导致北京文化在2018年年度报告中虚增收入合计46037.74万元,虚增净利润19108.02万元。
证监会决定,对北京文化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时任北京文化副董事长、世纪伙伴董事长娄晓曦知悉、组织、实施财务造假行为,导致北京文化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是北京文化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
此外,北京证监局对娄晓曦开具市场禁入决定书,对其采取3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04、曾为“票房之王”,ST北文股价已跌近90%
让北京文化一战成名的是2017年的现象级电影《战狼2》。
这部主旋律商业大片以56.9亿票房成绩创下了华语电影票房新纪录,进入全球票房排行榜前100位,打破了好莱坞电影的垄断。
在影片开拍前,与吴京私交甚好的宋歌就想入股《战狼2》,因为份额有限,最终选择为该片做保底发行,并且为影片拍摄做了很多资源对接工作。最终北京文化联合关联公司聚合影联,在《战狼》票房收获5.44亿的基础之上,对《战狼2》进行8亿票房保底。
保底发行是发行方对于制片方的一个票房承诺,即使实际票房没有达到保底票房,发行方也要按此数字分账,但超出保底数字,分账比例会对发行方更有利。按照惯例,影片发行方占到总票房的5%~15%,保底发行则不受其限制。
以《战狼2》为例,根据公告,票房如果低于8亿元,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总和为12%,其中北京文化占6.6%;如果高于8亿元,其中8亿元至15亿元之间部分,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为25%,北京文化占13.75%;如果票房高于15亿元,则高出15亿元以上的部分,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为15%,其中北京文化占8.25%。
一方面,制片方通过保底发行提前锁定一定票房收入,减缓成本回收压力;一方面也是新公司加入具有内容优势的头部大片或准头部大片的“捷径”。保底发行更看中明星班底,也是一场“豪赌”。
通过为《战狼2》的保底,真正让北京文化跃升为“一线新贵”,股价一度涨停,最高到22.5元/股,市值增加60.77亿元。
近年来,北京文化凭借《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无名之辈》、《我和我的家乡》、《你好,李焕英》等爆款巨作,口碑越来越好。然而公司业绩却连年下滑,2017-2020年,北京文化净利润分别为3.10亿元、1.25亿元、-23.06亿元、-7.72亿元。
10月28日,ST北文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ST北文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746.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3.95万元,同比增长132.96%。年初至三季度末,ST北文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1114.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772.3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上述三季报,董事薛莉表示其作为ST北文新董事,尚在积极熟悉情况,无法对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发表意见,无法保证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
股价方面,2021年以来ST北文股价继续走低,截至12月9日收盘,报5.12元/股。今年以来整体跌幅12.78%,最新总市值36.7亿元,较2015年的最高价市值已蒸发近九成。
为何爆款没能撑起北京文化的业绩和市值?七年浮沉,北京文化的电影梦还能否继续?有多少电影公司会倒在资本扩张的路上?
资深电影制片人方田(化名)认为爆款救不了北京文化有两个原因:第一,很多爆款电影,北京文化并不是原始开发者,只是后来参投。第二,由于自己缺乏判断,为了提前确保收入,以及迫于资金压力,有一些项目就提前出手了。比如把《你好,李焕英》的股份卖给儒意影业等公司,还进行保底发行。
方田向《商学院》记者分析,像北京文化的故事,在中国影视行业一直不断重演。年轻影视公司有一套标准的发展路径。
首先,有一个有品牌效应的制片人,做出了几个不错的产品,然后公司迅速融入其他资金,吸纳更多资源,然后上市。
接着,资本化后迅速扩张,投资更多项目,制造巨大的片单,再融入更多资源,其间不断进行资本运作。中间有成功的项目,也有失败的项目。成功了就大肆宣扬,失败了就绝口不提。
最后,用明星项目不断进行项目融资和企业融资,会落入一个“怪圈”和“陷阱”——公司越来越大,需要的项目越来越多,才能越来越有钱,关键问题是,项目数量增加,并不代表项目的盈利增加或成功率增加。因为影视项目的单体风险不变,项目越多,风险会叠加。
05、影视板块何时才能翻身?
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叠加影视娱乐圈明星风波不断,整个影视板块持续低迷。如今在经历了大幅调整之后,影视板块还有机会吗?
从近期股价走势上看,影视板块并没有明显的反转迹象。不过,消息方面倒是有一些利好。
近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目标每年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国产精品电影,票房过亿元的国产电影数量保持在50部以上,并且国产电影总票房保持在占比55%以上。银河证券认为,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一部分,《规划》在中国电影产业的全流程和全产业链上给出了规划和支持政策,对于全产业上下游的所有公司和从业者长期利好。
此外,据《人民日报》,截至12月8日,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和银幕数量稳居世界首位,全国银幕数达81317块,巨型银幕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过去5年,中国电影生产总量超过4000部,观影人次超过80亿。
机构方面,多家机构看好贺岁档丰富的内容带来的影视板块投资机会。
中泰证券近期研报认为,2021年观众观影需求进一步回暖,档期票房集中趋势明显,优质影片票房表现力佳。艺恩数据显示,2021年五一档票房达15.1亿(除服务费,下同),超过疫情前2019年五一档票房。2021年十一档票房与2019年近乎持平,十一档优质影片《长津湖》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截止2021年12月2日19点,累计票房达53.30亿,观众对于优质内容影片消费需求高,高质量影片票房表现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由于院线头部效应进一步提升,看好院线龙头公司万达电影、光线传媒。
西部证券研报表示,供给端看,影院新开增速明显放缓,倒闭影院数量也增多。需求端看,我国票房还有一倍的增长空间。多部重点影片定档贺岁,将共同提振大盘,建议关注市占率不断 提高、运营效率高、高经营杠杆、制片+影院产业链协同的万达电影。
中信建投研报称,2022年春节档影片排布丰富,有望延续2021年表现。2021年春节档票房达78.22亿元,较2019年增长32.47%,刷新春节档票房纪录。2022年有望延续2021年就地过节防控举措。目前已有11部影片定档春节,优质影片排布丰富10-11月以来,片方逐步释放出前期储备的优质影片,以《扬名立万》为代表的优质影片仍对大众有较好的拉动效果。而今年贺岁档与明年春节档优质影片供给丰富,预计进一步拉动观影需求。推荐关注万达电影、光线传媒、猫眼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