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广发证券(00077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广发证券罗佳荣:创新药板块靠的是个股驱动 未来三到五年是业绩释放期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2-22  广发证券内幕信息

来源 :新浪证券2023-12-22

  新浪财经2023医药与资本论坛12月21日(周四)北京隆重召开,谭勇、李玲、刘国恩、俞熔、钟勇、Anny Liu、刘纪鹏、马雪娇、尹烨、蔡磊、劳志明、林园、朱国广、罗佳荣等大咖齐聚一堂,共话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与投资机会。

  广发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罗佳荣谈到创新药板块的投资机会。他表示,创新药板块怎么看这个问题,要看具体公司情况,不能整个板块一概而论。过去五年,仿制药的集采影响了不少公司,但优秀公司的整体收入还能保持稳定,靠的就是创新。

  目前五大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已经跟全球前20大公司基本持平,随着仿制药集采政策的不利影响出清,这批公司未来几年收入会加速,研发费率会保持稳定,销售费率会下降,会进入业绩释放期。

  很多人说中国创新是抄作业,到今年上半年项目57%是对外授权的,这些项目其实都是跨国公司用真金白银做出来的。我相信他们在做之前是经过了非常审慎的数据调研。这也就意味着今天的BD合作,可能三年之后,也许五年之后会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业绩回报。

  

  以下为发言全文:

  罗佳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明年医药的看法。这个标题,这个报告发完以后很多人问我说是不是看重明年,叫春耕2023,秋收2025。前半句是写给我自己的,因为今年疫情放开之后跑了很多企业,跟企业家做面对面的交流跟线上交流还是很不一样的,整体跑下来还是非常感慨,中国的企业家其实韧性很强,行业大的发展方向一个是创新,另外一块是国际化。现在很多重点公司的投资投向集中在这块。

  秋收2025,我们今年可能选了一批公司,我们知道从2018年开始集采,差不多现在已经5年的时间,但是医药是一个长产品周期的行业。因为PPT没法完全展开讲,我分享几个比较核心的体现观点的PPT。这一批公司研发转型大概在2025年前后会看到明显的变化,就是新的增长动力会体现出来。

  分享一个我们自己做的,因为现在创新药这块找不到一个很合适的指数,包括现在市场上的很多指数基金它的成分股,既包括创新药,也包括CRO,也包括疫苗。所以其实板块的走势相对来说,一个混合的指数看不太出来。我们自己拿了一些典型的公司自己做了,这个行业大体出现在2022年的4-5月份,今年7月份医疗反腐之后板块虽然有一波调整,但是A股没有创前期新低,港股稍微弱一些,但是基本上跟去年的低点持平,后面有一轮反弹。

  相应的股票今天走的还行,我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创新药板块怎么看。基本上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我这辈子回答不了的问题。其实很多东西是个股驱动的,不能一概而论。我记得去年1月15号的时候,有一位老总,他在出差的途中把他截住了,我说给我有一个小时,结果他在出差的路上,他正在自己的会议室里面刚下飞机嚼着面包,最近股价也创了新高,这可能是今年A股最这块最好的公司,差不多涨了5倍多。

  基本的原因有政策面,有业绩层面的,更多我觉得估价的走势还是业绩层面的。第一波的创新是PD-1驱动的,到2021年的时候PD-1已经拉不动板块的业绩了,相应的几家公司业绩都回落。去年开始,尤其是今年业绩的表现板块是往上的。

  大家看几个数据,最新是2023年三季报的报表,因为港股不披露财务报表,所以三季度的数据看样本量小一点,中报更齐一点。我这里用的是中报的数据。因为现在板块里的公司其实类型还是比较多元的,包括传统的Pharma转性的,以及创新的Biotech,还有完全属于烧钱的Biotech,每一页用的样本都不一样,大家可以看一下。但是非常明显的是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当然这是含授权收入的口径。今年的收入端迎来了一个巨幅的反弹,这也是板块见底的核心。当然Biotech这个领域核心是看收入,还要看研发支出,另外就是整个在手现金,实际上行业是比较稳定的,到目前为止核心公司的资金还是有保障的。

  后面几页表达的意思差不多,只是用的数据口径不太一样,就不展开说了,因为时间问题。

  我最想讲的是,因为对投资来说有一个长期的稳定预期是最重要的。我们前一轮的PD-1的生命周期有两年,如何构建一个长期可预期的竞争环境。给大家看的数字,我本人也是GLP-1的受益者,诺和的司美在全球差不多开了80个工厂,累计的入组病例差不多达到10万例。其实海外整个产业的规则上来说,数据的积累是他的最核心。我们大概算了一下,这10万例的病例做完的话,差不多累计的研发投入可能要超过100亿美金,整个生态体系积累了很多数据,我证实了对病人的肾脏保护、肝脏的保护,还有心脑血管的保护,实际上这些数据的积累让我在后续的市场当中会享受到最大的市场份额。大家可以想一下,作为一个理性的企业家,你在前期的数据如果看不出比索马有一个巨幅的优势,后续的投入是面临百亿美金级别的程度,敢不敢投。正是这个原因,导致海外同靶点的新药最后也就两三家。实际上这个分子给诺和和礼来增加了4-5万亿的市值,这两家成为过去五年海外市场走的最强的制药公司,礼来的市值突破5000亿美金,这是纯制药公司历史上没有到过的市值高度。

  看一个行业长期的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是最重要的。总结一下,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供给侧改革还有支付端的优化。支付端优化在最近刚刚公布的医保谈判和续约规则上可以看出来,续约的价格降幅是个位数。供给侧改革更重要的还是体现了准入门槛,这里面列了一批药监局的政策。可能很重要的是医生的处方习惯,数据在这其中起的作用,实际上也是对行业会起到一个关键作用的东西。所以现在行业里在进行的一些规范、诊断,我觉得对行业的长期发展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这个行业其实时间周期不长,但是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块数据是未来申报生产的一个支撑。

  这里我们简单总结了一下过去五年这一批公司到底经历了什么。仿制药的集采影响了不少公司,但优秀公司的整体收入还能保持稳定,靠的就是创新。

  研发投入,因为看行业看龙头,五大创新药的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已经跟全球前二十大公司基本上持平。所以这一批公司,我们敢预期未来几年,他的收入随着仿制药集采的出清之后收入会加速,研发费用率会保持稳定,销售费用率会下降,所以也就意味着会进入一个业绩的释放期。

  现在从全球来看是新药产出周期的高峰期。日本股市最牛的医药股是第一三共,过去差不多六七年的时间一共涨了8倍。美股最好的制药股是诺和和礼来,差不多涨了4-9倍,都是贡献非常大收益的公司。他们背后的驱动,第一三共是ADC,礼来和诺和背后就是GLP-1。

  最后看一组数据,我还是会经常听到有很多人的观点说中国的创新就是抄作业。2017年的时候,我们是以License-out为主,到今年上半年57%是对外授权的,这些项目其实都是跨国公司用真金白银做出来的。我相信他们在做之前是经过了非常审慎的数据调研。这也就意味着今天的BD合作,可能三年之后,也许五年之后会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业绩回报,所以我们认为国内的创新产业在某一些方面,比如说工程化的创新,比如说应用性的创新,比如说在转化医学,实际上都慢慢地形成了他自己的优势。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