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金科股份(00065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商票余额剧增112%,金科股份的“绿档”注了多少水

http://www.chaguwang.cn  2021-08-30  金科股份内幕信息

来源 :腾讯网2021-08-30

  8月27日,金科股份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从数据端来看这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据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金科股份实现营收439.73亿元,同比增长45.1%;实现净利润48.66亿元,同比增长14.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7.05亿元。

  此外,从“三道红线”来看,监测指标持续“绿档”。金科股份资产总额达3956亿元,增幅为3.80%;资产负债率降至80.40%,较上年末降低0.32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5.14亿元,同比大增202.62%;净负债率降至77.08%,扣除合同负债后资产负债率降至69.55%,现金短债比达到1.38。

  在金科股份的通稿中也写到:“金科以稳健发展为纲,以降库存、降负债为手段,以提升盈利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和资产运营能力为目的,实现了营收稳步增长,财务结构更加健康,负债规模继续降低,经营质效更加突出,稳步推进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不过也有媒体分析认为,好成绩只是金科股份的A面,穿透数据来看金科的B面同样也值得关注。首先是与外界“高预期”的结果截然不同,近两年规模高成长的渝系金科陷入“增收不增利”甚至扣费后净利遭遇下滑的尴尬。

  不仅如此,金科的财报被媒体指出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调表。其中,一项数据值得关注,截止6月底,金科股份账上实际应付票据中的“商业承兑汇票”余额高达约120.7亿元,相比年初约57亿元,剧增112%。

  商票余额突破120亿,比年初剧增112%

  在金科股份的通稿中提到:作为一家“绿档”房企,早已实现自身现金流安全的同时,金科仍在大举降低有息负债。

  在大刀阔斧地砍去了160亿元的有息负债后,金科的有息负债总额由2020年同期的1106.05亿元,下降至至本期末的941.4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268亿元,占比28%,长短债结构合理。

  有息负债大幅下降的方法,财报数据里已经给出了答案——发行商票。商票的作用是啥?在“三道红线”的监管背景下,经营性负债被排除在有息负债的范畴之内,开发商以商票等方式完成对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的款项支付时,实际上是通过增加经营性负债(也即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方式降低了有息负债的融资需求,从而间接地降低了企业的有息负债并实现“三道红线”的降档。

  此外,在融资层面,不管是保理公司受让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对开发商的应收债权或票据权益并直接提供融资,还是保理公司受让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对开发商的应收债权或票据权益后再次转让给资管计划完成融资,这两种主要的融资方式本身对开发商的存量债务没有任何的影响(也即没有增加开发商的任何有息债务)。

  因此从操作逻辑上来看开发商、施工单位与材料商、保理公司、基金子公司似乎都能各取所需,且皆大欢喜,而这也是“三道红线”监管新规施行后市面上出现大量商票融资的直接原因。

  但商票本身便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真的是会出事儿的,今年以后很多房企都因为商票问题,引发了连锁反应。

  从阳光城在年初被曝出商票成批拒付,到中梁地产子公司济南梁鼎置业公司在5月份也传出商票逾期兑付消息,虽然阳光城以及中梁地产子公司纷纷发表声明,称已按期完成兑付,但商票逾期和企业经营风险的关系已经被充分暴露出来。

  这一点在恒大和实地地产演绎的格外明显。

  如恒大下游供应商的商业承兑汇票出现逾期,并有几张逾期未付的商票截图流传于网络,即便恒大集团表示,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成立25年来从未出现借款利息晚付、本金逾期归还的情况,但如今已经开启断臂求生的模式。

  再来看实地地产,5月初,实地商票的持票人公开指出实地商票存在逾期兑付的情况。5月31日,实地再次发布声明:“我司始终积极有序兑付商票中。因小额商票的持票人较多,银行系统完成商票兑付的相关流程需要时间。建议各持票人提前与我司联系,以免兑付手续时间被动延长。”

  但目前实地地产已经被大量持有商票的投资人要债要到了办公大楼。其中,恒大和实地地产有一个共性:很多媒体报道这两家房企商票逾期事件的时候,稿子往往没有发出去多久,便会迎来房企的公关。不仅如此,被逼兑的商票也往往会被优先兑付。

  一张薄薄的纸,背后勾连着企业的商誉甚至是经营状况,如果商票兑付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现金流出现巨大问题的征兆。业内专家对此表示:“出现商票兑付问题,说明企业经营是有压力的,导致资金面出现了风险。”

  这也为投资人提供了判断企业经营风险的视角,如果一家房企商票被爆出问题,但报道很快销声匿迹,那么很有可能企业确实存在经营问题。而金科虽然没有出现商票逾期的问题,但是再被曝出商票余额突破120亿,比年初剧增112%后,也是火速删稿处理,可见对于这个问题的敏感度。

  选择遮掩问题的金科,实际再把雷往后埋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金科第一次遮掩财报问题了。在处理企业经营风险这件事儿上,金科几乎从来不会选择提前出清风险,而是能藏起来的绝对不往外释放。

  例如,在“三条红线”发布后,金科股份其净负债率为124.62%,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4.08%,现金短债比0.98倍,均超出监管要求。

  但是短短半年之后,金科股份竟然从“红档”企业变身为“绿档”企业,实现了“零踩线”。

  从脚踩红线到躲进安全线,金科股份也引起了市场对其可能存在“明股实债”的质疑。

  据节点财经分析:金科股份在杠杆水平下降的同时负债总额却在快速增长,秘密就在非控股股东权益上。数据显示,2020年金科股份非控股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权益)365.8亿元,占权益总额比例为49.77%,接近一半。

  也就是说,金科股份近一半权益属于外部非控股公司或合作方。所谓超两千亿的销售额,真正装进金科股份口袋的并不多,仅仅是一半过一点,这在地产行业比较少见。

  进一步分析,金科股份应该是玩了一把“明股实债”的游戏,即通过发行永续债,把实际上的债权投资变成名义上的股权投资,纳入权益类账户,增强公司的净资本,从而起到降低负债率表现,提升债权融资能力和空间的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财报美颜的技术,并不会让风险清楚,恰恰相反这只是把雷往后埋,早晚会爆炸。

  不仅如此,如果有兴趣翻看金科股份2011年借壳上市以来10年的年度报告,便能看到金科“掩耳盗铃”的重复操作。

  例如,很多上市房企会把销售面积、竣工面积、交付面积、新增土储、总的土储等数据进行公示,对投资者来说,有一个清晰的交代。

  但金科是个例外。近年来便有4份年报未纰漏项目交付面积,仅仅以列表的形式,披露了在售项目当年度的交付面积。

  在竣工面积的统计上,金科股份同样玩起了游戏。2011年至2020年的年报中,2017年未披露竣工面积,而相对应的,当年度完成了546万平米的交付面积,但当年度完成了多少面积竣工,仍然是个谜。

  不仅如此,据一号财经统计:金科股份从2016年至2019年,金科股份一直在给年报中的土储数据注水,累计的注水面积不下于3000万平米。

  要知道公司的背后不仅有一位位董事会成员,下面还有一群群股民朋友,有雷及时排雷才是该有的负责任态度。

  查看网友的精彩评论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