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格力电器(00065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格力电器之殇:股票市场没有恶意并购,有如宗教没有地狱

http://www.chaguwang.cn  2021-09-06  格力电器内幕信息

来源 :结构化金融2021-09-06

  资本市场,向来是以成败论英雄。评定成败的唯一标准就是股价。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资本主义没有失败,有如宗教没有地狱。因为这种情况下,人们将变得没有敬畏,道德伦理丧失。

  以股价作为标准而论成败,格力电器可谓是近年里资本市场失败的典型。格力电器的股票,在2021年里,从2020年的年底的最高价66.79元下跌到当前的40元左右,跌幅超过三分之一。当前市值只有2500亿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一向被拿来与格力电器作比较的同为白色家电行业龙头的美的集团,今年股价也出现较大跌幅。但是美的集团的市值如今高达5000亿元,是格力电器市值的两倍。去年市值只有格力电器三分之一的海尔智家,如今市值也已经超过了格力电器。

  格力电器的失败,原因有很多。

  比如,格力曾经请成龙做过品牌代言。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更多的人将格力电器的问题归结为是空调行业周期的问题以及格力电器产品过于单一的问题。中国的空调行业在2018年进入行业顶峰,随后下行,而格力电器过于依赖空调这个单一产品,因此受到巨大的冲击。

  从大趋势来讲,中国经济如果能够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实现创新经济转型,整个家电行业都将成为夕阳产业,没有发展前景。这个结论有美国与日本的家电行业发展历史作为佐证。

  曾经的东芝、松下、日立等日本家电巨头,如今的家电业务早已经泯然众人矣。是这些家电巨头没有核心技术储备吗?不是。而是在新经济时代,家电行业本身就不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理解这个事物的关键之处在于汇率,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国家的汇率也将走强,这使得技术含量更高的科技行业成为比较优势行业而家电行业将不再成为国家的比较优势行业。

  然而,至少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在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仍然取得成功的情况下,格力出现失败,这已经能够证明,格力的失败不是行业的问题,而是格力自身的问题。

  如果说格力公司之前的成功与其管理团队及其领导人董明珠分不开关系的话,那么也可以说,这家公司当前的失败,也与其管理团队及其领导人密切相关。

  格力的问题,正是董明珠为代表的管理团队的问题。当前没有正规的媒体,敢于直面这个问题,并且像皇帝的新衣当中的那个小孩那样,勇敢的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如果从估值的角度分析,格力电器是有投资价值的。

  放在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这将是一个各方主体都会争夺的优质公司。然而,可惜的是,在中国,各方争夺优质公司的现像,却很难发生。

  在中国,恶意并购很难得到大众及监管的理解和支持。恶意并购,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情绪和感性色彩的词,恶意是相对于管理层而言,是指在没有经过管理层认可的情况下,投资者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显然,从恶意并购的定义本身,就能够看出,管理层不喜欢恶意并购。然而,没有恶意并购的威胁,管理层将变得狂妄自大,不知敬畏,乃至道德沦丧。

  这正如:没有人喜欢地狱,然而正是人们厌恶地狱,人们害怕下地狱的心理,促使人们选择善良。

  没有恶意并购,也就没有价值投资,因为非控股股东与控股股东处于一种完全非对称的状态。大众投资者作为非控股股东,手中持有的股票权利,是不完全的股票权利。不完全的权利,自然对应着表现不佳的股价。

  就格力电器而言,如果以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的理念,放在美国的资本市场里,这是一家值得投资的公司。巴菲特喜欢看报表,从财务报表分析的角度看格力电器,格力电器的财务报有当中有一个最为吸引投资者同时也是最不合常理的地方,就是格力电器长年持有超过千亿元的现金。

  2021年的半年报来看,格力电器的货币资金高达1344亿元,早在2016年时候,格力电器的货币资金就接近1000亿元。与此同时,资产规模和营收规模都比格力电器要大的美的集团,货币资金只有634亿元。

  如果考虑到格力电器几乎没有什么有息负债,有较大的举债放大资产负债率的空间,格力电器将这些货币资金中的1300亿元通过回购或是分红的方式提供给股东,也并不影响格力电器的空调板块业务的发展与盈利能力。

  那么这意味着,格力每年经营利润仍然高达200亿元的空调业务板块,整体估值只有1200亿元(2500亿元市值减去1300亿元的现金资产)。这显然是一个具备价值投资的对像。

  然而,根据巴菲特的观点,一家拥有如此巨额的现金资产的公司,却不将资金用于进行发展业务,而是用于存入银行或是购买理财,只是获得2%不到的回报。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巴菲特认为,这样的企业,通常反映出来管理层的懒惰与贪婪。

  巴菲特对于上市公司留存收益政策,有个经典的论断,就是上市公司保留的一美元必须能够创造超过一美元的市场价值。

  对于企业在特定行业的经营管理,巴菲特认为自己不如企业家或是管理团队。然而,对于资本配置或者是投资,巴菲特认为企业家或是管理团队不如自己。

  因此,巴菲特认为,企业保留超过正常经营所需的现金,是不可接受的。这些资金更多的是在为管理团队提供安全保障,甚至还会导致管理团队的铺张浪费,但是却不会为股东创造价值。

  企业拥有巨额现金资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使得公司对于股东的价值受到损害,体现出来就是公司的总市值处在低估的状态。存在恶意并购的情况下,会有人出手将企业控股权拿过来,惩治这种损害股东价值的行为,纠正资本市场的这种无效率。中小股东们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跟随获得巨大收益。

  巴菲特在年轻的时候就干过这种恶意并购的事情。只是后面江湖地位提升,不再自已亲自动手,干这种脏活。我们只看到巴菲特作为股神慈眉善目的一面,没有看到巴菲特作为资本家冷酷无情的一面。

  巴菲特不干,也没有必要干,是因为他知道总有人会干。恶意并购应该是资本市场的必备事物。对于世人再关爱的上帝,也需要将触犯天条的人送往地狱,否则人间都将成为地狱。恶意并购不应该经常出现。事实上,有了恶意并购的存在,本身会使得市场上出现恶意并购的机会变少。

  曾经的宝能,在2016年年底的时候,面对业绩优异,手握千亿资金的格力电器,起了恶意并购的心思。后面遭遇格力管理层一句“破坏实业”的帽子,及时收手。

  当年,保险资金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起了多起恶意并购,搅得资本市场一团浑水。这最终引致了监管层对于保险恶意并购行业的监管。

  我们在事后回顾,当时保险公司发起恶意并购存在的问题,并不在于恶意并购本身。恶意并购者本身也无意于破坏实业,因为破坏实业的行为,引起恶意并购对像的股价下跌,这本身是不利于恶意并购者自身的利益。

  保险公司发起恶意并购存在的问题是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于公众,投资应该受到更多的限制,不能够将资金用于恶意并购这种高风险的运作,甚至连进行控股型的投资都应该收到限制。

  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旗下有保险业务板块和非保险的实业板块,控股型的投资都是放在非保险板块,而伯克希尔的保险板块的资金投资富国银行、苹果手机等都是有20%比例的限制,不得进行控股型的投资。

  然而,当时对于保险资金恶意并购的监管,也在无意当中使得恶意并购变得与破坏实业关联起来。自此之后,国内就再没有出现恶意并购了,也再无人敢打对于格力电器进行恶意并购的心思了。

  中国的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大股东们,从此加入了管理层与大股东至高无上教。这个宗教,只有天堂而没有地狱,无论他们在现实世界如何表现,等待他们的都将是进入天堂。

  于是乎,群魔乱舞,怪像丛生。

  有的上市公司管理团队一把手,居然在召开股东会的时候,叱骂股东在她进来的时候不给其鼓掌,并且怒骂股东

  “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给你们越多越得意,越多话越多”。

  当时在座的股东们全都汗流夹背,噤若寒蝉,有如犯错的小孩!曾经的汉宣帝在与霍光同车时的“若有芒刺在背”,可能就是这些股东们当时的感觉。

  历史上的曹操,曾经凭借不世之功,享受“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待遇,这已经让具有朴素道德观的国人难以接受了。

  而如今资本市场的情况是,曹操居然要怪罪汉献帝没有在自己入朝的时候给自己鼓掌了!世道变坏,就是从做掌柜的可以任意羞辱东家开始的。

  一家不尊重股东的上市公司,一家管理层不受股东约束的上市公司,一家股东难以有效捍卫自身利益的上市公司,无论自身如何优秀,也难以成为股东的优质投资标的。或许,这就是格力股价不振的真正原因。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