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格力电器(00065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格力电器斥资18亿收购银隆 董明珠给自己解套还债还是多元化发展?

http://www.chaguwang.cn  2021-09-01  格力电器内幕信息

来源 :腾讯财经2021-09-01

  8月31日,格力(000651,SZ)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京东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以18.28亿元的价格拍下了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隆新能源)30.47%股权。

  与此同时,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公司行使。加上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委托的表决权,格力电器将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按照格力电器竞拍的价格,银隆新能源此次总体估值为60亿元,较5年前格力电器拟购买时的130亿元估值折让54%。

  

  起拍价成交电池技术非主流、连续两年亏损

  当前的银隆并非良好资产

  记者注意到此次交易的起拍价为18.28亿元同时格力电器是此次拍卖的唯一报名方,并最终以起拍价取得银隆新能源30.47%股权。起拍价成交,要么是标的资产定价过高,难以吸引大量投资者参与,要么是标的资产缺失吸引力,投资者没有多大兴趣。

  不论何种原因,都证明目前的银隆在这个价格并不是一个良好的资产标的。

  记者试图从银隆掌握的核心技术入手找到此次收购对格力的补充和意义,但是从公开信息中并没有得到能够支撑此次收购的结论。

  格力电器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是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拓展多元化业务的举措。“未来将与银隆新能源发挥协同效应,在公司治理、市场拓展等领域赋能银隆,同时借助银隆技术以及产能,推动格力储能产品在各板块上的运用。”记者联系格力电器工作人员询问收购银隆具体规划问题时,格力方面暂时没有给出答复。

  银隆主要业务为电池业务,但是并不是目前中国电池行业主流技术的锂电池,投资钛酸锂电池,首先是电池技术的倒退,其次不符合国家政策机构未来的电动车电池领域的发展规。

  封面新闻记者从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研讨会资料看到,银隆有过数次发声,认为唯能量密度论不可以,要综合参考。

  其目的就是要为自己的钛酸锂电池摇旗呐喊。但最终的结果却没有改变国家对锂电池发展的决心,国家对于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非常清晰的发展要求,而钛酸锂电池主要缺点是能量密度比较低而价格比较高,而且会产气。

  低密度大体积,以往钛酸锂电池运用场景基本为大型运输客车,很难被运用到小体积电器,那么此次收购对格力意义何在?

  如果是为了“格力造车”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热,新能源车相关企业不论是营收还是股价翻倍的场景比比皆是,而身为“综合性新能源产业集团”的银隆新能源却陷入了持续的亏损。

  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的火热,其实说的主要是轿车的火热,而非客车的火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根据终端上牌信息,2021年1~7月新能源客车累计销售2.11万辆,同比下降5.3%。在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大增的背景下,新能源客车销量却出现了下滑。

  客车和轿车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是,客车的收款非常难,账期一般都在5年,轿车则是一下子就付清了。所以客车虽然也是新能源汽车,但和轿车完全是两个概念。

  现在从公开消息得知格力造的可是轿车而非客车。那收购银隆真的是为了造车吗?如果为了“造车”,完全有更好的标的收购而不是选择一家不以磷酸铁锂锂电池生产为主的企业。

  记者采访了招商证券新能源汽车研究员,他表示:“现在各种新势力造车都是以锂电为主,以氢能源为辅,这是市场目前公认最好的赛道和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当记者问到如何看格力用钛酸锂造车的问题时他表示:“我也关注到格力收购银隆的事件,其实作为业内来看,格力不可能用钛酸锂造轿车,从技术迭代来看,这是已经过时的技术,目前只能做新能源大客车,以公交车为主,但是不可能用来造轿车,而且现在大客车也开始逐渐淘汰钛酸锂电池了,至于对家电有没有好处,就得去找家电研究方面的研究部门了。”

  不能用银隆现有技术直接造车,那收购银隆要干嘛?记者带着这个疑问找到了长江证券消费组研究员,“我们暂时也没发银隆的技术对家电能够有什么好的补充,因该是格力战略上的调整,从家电角度来看,格力完全能够实现自主可控,银隆最多也就是锦上添花,能够有多大补充,目前来看因该是不太可能,我们还会持续关注。”这是该研究员的表述。

  不论造车还是对现有家电业务的补充,格力都有更好的选择,为何要盯着银隆不放呢?

  虽然与主流技术相左但是董明珠却十分看好,银隆新能源是董明珠的心头好是业内公认,在董明珠曾表示“银隆是沙子里的金子,把沙子拨开,就能让它发光。”。

  然而记者从董明珠履历中看到,董明珠是营销起家做到格力董事长的位置并没有看到有关电池技术的从业经历,也没有相应的技术研究的经历,实在不知道对此项技术看好的原因在何处。

  抛开技术问题从银隆本身来看,记者观察到2020年银隆新能源实现营业收入43.25亿元,净利润-6.88亿元。2021年1~7月,银隆新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0.58亿元,净利润-7.63亿元。截至2021年7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281.49亿元,负债总额227.29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0.75%。负债如此高昂,且没有公布具体的扭亏为盈的方案,不知之后银隆业绩从何而来。

  董小姐负债入手银隆却价格腰斩资产难抵负债

  格力逆势投资有“解套”之嫌

  记者注意到银隆早在2016年就已经是董明珠自有资金持有部分股份,然而持有到现在资产价格却是出现腰斩。

  “我就不分红给你能怎样?格力对你们够好了,我说不给你们分钱就是不分”这是在2016年8月,董明珠计划通过格力电器以130亿元收购银隆新能源100%的股权,但这一方案遭遇中小股东的反对最终被股东大会否决后,董明珠的发言。

  彼时董明珠确是没有对当时的利润进行分红,由此可见,董明珠在格力内部的掌控力度和决策能力。

  当时中小股东反对的焦点在于银隆新能源是否值130亿元以及公司的真正实力,银隆新能源走的是一条不同的技术路线,那就是钛酸锂电池,而不是市场共识度更高的磷酸锂或者是磷酸铁锂电池。而如今还是同样的问题,董明珠却绕过董事会决议入手。

  2016年12月,她大举借债自掏了10亿元入股银隆新能源,并且还联合万达、京东等知名企业,总共投了30亿元给银隆新能源。董明珠入主以后,银隆新能源很难说取得长足的发展,而是出现了一些负面的新闻。

  “银隆变窟窿”事件让董明珠与珠海银隆原控股股东及管理层产生分歧,并一度隔空对战、对簿公堂。一番对战之后,银隆原有创始团队黯然出局,董明珠方面全面“接管”。

  接管后确是出现股价腰斩的情况,本次收购了银隆新能源30.47%股份,花费的代价只有18.28亿元,对价要比当时总市值130亿元低很多,也就意味着董明珠借债购买的资产不足以支付曾经的借款。

  “我董明珠是举债投资银隆,有人骂我疯了,但我觉得新能源是未来和世界上一个起跑线上奔跑的行业,也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转型的一次绝好机会,所以我愿意赌,我要投。”对于入股银隆一事,董明珠曾发表观点称。

  目前来看,董小姐是赌输了,这不得不让投资者怀疑为了还“赌债”拉上格力来抬高银隆价格达到实现自己还债的目的。

  屡次大额回购+此次资产收购格力股价依旧没有走出下跌通道

  投资者还能怎么办?

  格力在二级市场股票价格在1-4月,股价呈现宽幅震荡;4月后,则开启连跌模式。至今,公司股价累计下跌35.08%,最新价41.68元,跌破所有均线;总市值2507亿元,较4月初蒸发已逾千亿元。

  为了止住股价颓势,格力电器近一年内推出三次股份回购计划。首次回购顶格,2月结束,金额60亿元;二次回购顶格,5月结束,金额60亿元。三次回购仍在进行,截至8月3日,已支付100多亿元,较计划上限150亿元仍有空间。

  一般来说,企业回购股份是能够提升股价的。但是格力却打破这一常规,三次累计近300亿回购难止股价颓势,其原因或在于回购价格过低。在6月20日晚间,格力电器公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购买价格为27.68元/股,而截至当时发布公告日期(6月18日)收盘时格力股价为53.68元每股,即所回购股份价格仅为均价的50%。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回购最大受益人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根据公告显示拟认购股数上限为3000万股,占本计划的比例为27.68%,拟出资金额上限为8.3亿元。此等行径到底是为了激励管理层为格力创造更大价值还是为了董事长获利?

  事实上,一般来说公司收购资产补充自身产业链都是极大的利好,也会随时反应到股价层面,但是格力最新股价走势令人有点失望,说明投资者并不是很看好这一收购计划。

  8月31日午后开盘,格力电器股价直线拉升到41.96元每股,可是股价涨得快跌的也快,当日收涨0.24%至41.1元。9月1日股价报收41.66元每股,涨幅1。36%,最新市值被海尔智家赶超了70亿,这是近年来格力市值首次跌落到第三位。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