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炎洁电商官方旗舰店中的一款名为“玫瑰滋养洗液”的女性私处用品宣传图上。图中写道:“中日韩三国社会调查显示:83%的男性不愿意给伴侣口爱的原因竟然是太黑太难闻下不去嘴”,而这款产品则可以“洗出少女粉”,让女生“变白后自带女神光环”……
雷达财经出品文|张凯旌编|深海
近日,女性私密护理品牌妇炎洁因一条广告被指侮辱女性,冲上了微博热搜。
雷达财经注意到,该广告曾出现在妇炎洁电商官方旗舰店中的一款名为“玫瑰滋养洗液”的女性私处用品宣传图上。图中写道:“中日韩三国社会调查显示:83%的男性不愿意给伴侣口爱的原因竟然是太黑太难闻下不去嘴”,而这款产品则可以“洗出少女粉”,让女生“变白后自带女神光环”……
“不仅是低俗不适,而是违背了医学常识,根本是为了挣钱而进行的虚假宣传,具有误导性,是伪科学。”评论区中的一条高赞评论,说出了不少网友的心声。
对此,5月17日妇炎洁方面回应称,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已经下架,内部正在彻查。5月18日,江西樟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则透露,已经收到了省级转办函,并交由执法大队,之后将会立案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妇炎洁背后是以营销手段闻名的上市公司仁和药业,除妇炎洁外,仁和药业还曾推出优卡丹、闪亮滴眼液、可立克等现象级产品,但同时营销费用过高、贴牌产品占比过重也让公司饱受核心竞争力不足的诟病。
在发展历程中,仁和药业多次卷入虚假宣传争议。
妇炎洁打“擦边球”,律师:产品下架仍应处罚
“我用妇炎洁,洗洗更健康!”2003年,一条由付笛生夫妇拍摄的妇科洗液广告,让妇炎洁这款产品正式进入大众视野的同时,也让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成为国内洗液市场的一匹黑马。
适逢国内女性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和健康观念发生转变,以清洁护理、日常保健为目的的消费衍生出了新的市场需求。2005年后,妇科用药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妇炎洁则抓住时代红利,先后请到袁咏仪、林心如、凤凰传奇等明星为其代言,借此完成了蜕变。
数据显示,至2012年,妇炎洁已经跃升为洁尔阴之下的第二大洗液品牌,以销售额计,其市场份额达14.27%,与洁尔阴合计在全国妇科洗液市场占比超50%。
发展至今,妇炎洁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妇科洗液产品,其还延伸出内裤洗液、卫生巾、私密养护等多系列,以及洗液、凝胶、泡沫、栓剂等多剂型产品线。
而此次涉事的则是妇炎洁的鼻祖产品——洗液中的一种。
雷达财经搜索发现,虽然妇炎洁方面已将相关产品下架,但目前妇炎洁医疗器械京东自营店仍能找到一款名为“伊斯蜜妇炎洁女性妇科私处玫瑰洗液”产品的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仍有打“擦边球”的嫌疑。其在商品介绍中提到:“女人,要盈的健康!男人,才会臣服!”、“学习屈膝俯首,是男士的必修课!你难道不希望,让他始终热血沸腾,欲罢不能的只有你?”
这与此次被质疑侮辱女性的“太黑太难闻下不去嘴”、“洗出少女粉”等内容如出一辙。
一位妇产科主治医师在论坛中表示,变黑与性经验无关,更多是少女成长和性成熟的标志。“你一个洗剂,又不是漂白剂,洗秃噜皮了也不能变粉,干嘛非要打这个擦边博眼球?”
此外,网友们对宣传图中“中日韩三国社会调查”也颇有微词:“为什么要扯上日韩?数据是编出来的吗?”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于鲲对雷达财经表示,根据《广告法》第十一条和第二十八条,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等引证内容的,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使用虚构、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统计资料、调查结果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构成虚假广告。因此,如果产品宣传图中的数据是编造的,则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于鲲还称,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此种广告宣传针对女性私处变黑的描述是存在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会被认定为虚假广告。
“因公司违法行为已经产生,并且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即使及时下架,降低影响,但仍会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调查核实后,做出相应处罚。”
洗洗不一定更健康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妇炎洁首次陷入争议。
早在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第7号公告中,妇炎洁就作为67种涉嫌“宣传疗效,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不合格消毒产品之一,榜上有名。
2013年,人民网也曾撰文质疑妇炎洁的真实效果,这款产品在当时正陷入诱导女性频繁使用“治疗”炎症的争议。
文中提到,妇炎洁在外包装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一栏,写着“赣卫消证字(2010)第0003号”的字样。而根据国家《消毒管理办法》,“卫消证字”批号用于消毒产品,主要用于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同样属于“卫消证字”的还有洗手液、湿纸巾、卫生棉、纸尿裤等产品。
但妇炎洁不仅在电视广告中多次提到“苦参、百部、蛇床子、黄柏”等中草药,更是在电商网站的产品适应范围赫然写着“用于女性阴道炎、外阴炎、男性龟头炎、包皮炎、阴部湿疹、肛门、生殖器疣、外阴溃疡、女性白带异常等症状的皮肤黏膜消毒”,让不细心的消费者很容易解读为对上述疾病有治疗效果。
此外,彼时“妇炎洁洗液”在京东的销售页面上,还被直接标注为“抗菌消炎药”,这也涉嫌违反《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
雷达财经注意到,目前妇炎洁在电商平台中的商品描述已不再是这类容易引人误解的宣传内容,而是直截了当地说明“适用于女性对私处的清洁、护理”。
在此基础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曾指出:“一般的女性日常根本没有必要使用这类消毒洗液,这不但不能预防妇科炎症,反而容易破坏阴道自身的天然防御功能,破坏阴道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引起阴道菌群失调,造成阴道炎甚至盆腔炎等更严重的炎症。”
不过,妇炎洁的宣传手段并未就此终止。据红商网发布的报道,妇炎洁2014年开始做起了微商,由袁艳平担任事业部总裁。2017年,一款名为“纳米银蜂胶女性抗菌凝胶”的产品上线,在代理们的口中,这款产品不仅能治疗白带异常、宫寒、调理经期,甚至HPV患者用了三个月后都能转阴。
如此神乎其神的功效,配以先交费拿货、靠拉人头享受分利资格、以直接或间接发展下线的人数作为计酬返利依据的特征,引发了涉嫌传销质疑。
重营销、代工,成违规大户
除了妇科洗液,仁和药业旗下的其他产品也是违规的重灾区。
作为仁和药业的创始人,杨文龙率领公司在21世纪初推出的几款产品堪称“家喻户晓”。时至今日,很多80、90后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宋丹丹“家有儿女,常备优卡丹”、周杰伦“谁用谁闪亮”、陈道明“治感冒,就用仁和可立克”的广告。
在杨文龙广告轰炸的战略下,仁和集团的业绩节节攀升,公司不仅成功借壳九纤化工上市,股价也颇受资本市场青睐,一度在55个月的时间里翻了32倍。
但对营销的过度投入,也让公司忽略了对新产品的研发。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司的财报中甚至都未提及具体的研发费用数额,对比之下,2007年仁和药业的销售费用就已超过了2亿元。
很快,仁和药业的主业就陷入了增长乏力的窘境,而公司则将大举并购和试水OEM(代工)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009年开始,仁和药业相继收购了江西制药、樟树制药、药都药业、元生堂、隆安堂、中盛药业、禹欣药业等10多家公司,合计耗资约为20亿元。
2012年,仁和药业开始接触OEM,至2020年公司贴牌产品贡献的收入已经达到了总营收的一半。如今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贴着仁和药业商标的产品五花八门,从面膜、祛斑霜到洁面乳、减肥药应有尽有。
“我们的药品里头,45%是中药,55%是西药,约50%的药品是贴牌的。”有仁和药业工作人员在2022年接受采访时透露。而仁和药业自己能拿得出手的品牌,却还是妇炎洁、闪亮、优卡丹这些20年前的“老本”。
为了卖出种类繁多的商品,仁和药业还打造了一支庞大的销售团队。截至2021年末,仁和药业在职员工的数量为7055人,其中销售人员高达4132人,占比高达58.56%,是生产人员的3.3倍。与之对应的是,2020、2021年,仁和药业的销售费用分别达到5.79亿元、5.96亿元,是同期研发费用的14.56倍和11.43倍。
值得注意的是,贴牌生意在提升公司业绩的同时,也因质量管控不力、夸大宣传、套牌等乱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品牌力的快速消耗。
2012-2013年,先是可立克深陷毒胶囊事件;紧接着闪亮滴眼液被曝出含防腐剂;优卡丹也未能幸免,其被指对儿童肝肾有毒。
2016-2019年底,仁和药业子公司江西制药因生产、销售劣药等问题被南昌市、江西省食药监局、南昌县市监局行政处罚多达10次。其他如仁和药房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江制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等的子公司也遭到了多地药监局的多次行政处罚。
2020年,仁和旗下仁和匠心品牌的“HP牙膏”还因打出了“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牙膏”、“抗幽门螺旋杆菌正品”等宣传描述,而其产品生产许可证号为“妆”字号,违反了化妆品不得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不得使用医疗用语、宣传医疗效用的相关规定,被质疑涉嫌虚假宣传。
2021年,仁和药业又有多家子公司因出现环保问题被行政处罚,相关问题包括涉嫌通过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排放的废水中总氮超标等。
“营销大师”痴迷追逐风口
除了押注贴牌,杨文龙近年来的频繁跨界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2014年,仁和药业吃准国家出台非处方药网售政策的行情,开始迅速切入医药互联网产业链,至2015年公司已经完成了对叮当医药和京卫元华的控制,彼时“叮当大健康生态圈”的设想一度显露雏形。
但好景不长,持有叮当快药近3年后,仁和药业将其60%股权作价6636万元卖给原股东,亏损近600万元,自此宣告医药电商布局失败。
杨文龙类似的手笔还有很多。P2P兴起时,仁和药业进军金融做小贷;疫苗赛道兴起后,仁和药业又进军生物医药领域做疫苗;2019年工业大麻站上风口时,仁和药业还定向增发8.66亿元,用于工业大麻综合利用产业项目。
2020年7月,仁和药业甚至还计划向明月仁和矿泉水厂项目和中药前处理及提取项目投资8.2亿元。
但这些浅尝辄止的尝试,都难言成功。据仁和药业2021年年报,公司定增再融资募投的工业大麻产业项目,截至期末投资进度仅为8.94%,远低于预期。仁和药业相关人士对媒体表示,仁和翔鹤工业大麻综合利用产业项目目前不会再投入了。
综合来看,目前最有希望为仁和药业业绩增色的,或是2021年切入的医美、大健康产业。“我们去年收购了7家大健康类公司,其中5家商业公司,2家工业公司,这里头给公司创造利润最大的是功效性化妆品。”某仁和药业工作人员透露。
不过,这部分业务也加剧了公司对贴牌的依赖。据报道,目前仁和药业大健康板块,六成都是贴牌。
而贴牌产品除了会打击品牌,也会影响毛利率。2021年仁和药业的综合毛利率为37.97%,但前述相关人士透露,全部贴牌产品的毛利率平均不足30%。
雷达财经注意到,公司在发展战略上的频繁变化,已经影响到了投资者的信心。截至5月18日,仁和药业股价较2015年高点跌超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