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数据展示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年度综评:2020年仁和药业的营业收入为41.06亿元,同比下降10.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9亿元,同比上升5.7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8.71亿元,同比上升25.53%。
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
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方面,药品的营业收入为35.68亿元,同比下降10.91%,毛利率为40.89%,同比下降2.48%;健康相关产品的营业收入为4.66亿元,同比下降11.30%,毛利率为29.90%,同比下降2.39%;其他的营业收入为7190万元,同比上升42.13%,毛利率为85.07%,同比上升0.59%。
年报中提示的公司日常经营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行业政策调整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3、产品降价风险
4、药品安全风险
媒体声音
国际金融报:
《谁用谁闪亮!仁和药业将如何持续“闪亮”?》
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报数据,仁和药业上半年营收达到23.21亿元,同比上升19.18%;归股净利润为3.28亿元,同比上升35.71%;扣非净利润达到3.22亿元,同比上升35.56%。
然而,光鲜业绩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记者注意到,2018年-2020年,仁和药业的研发投入虽然逐年上升,但与销售费用相比,研发投入或许只是九牛一毛。今年上半年,仁和药业的研发费用与销售费用分别为2866.08万和3.16亿元。
“重销售轻研发”似乎成了大家对仁和药业的刻板印象,然而事实也是显而易见。较低的研发投入让仁和药业近年来的主业增长乏力,对此,仁和药业寻求的突破路径是OEM(代工)。
据悉,仁和药业从2012年开始试水OEM。仁和药业在中报中表示,自有产品是发展根本,OEM贴牌产品是有益补充。目前从收入来看,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基本各占一半,但毛利方面,自有产品的毛利高于贴牌产品,公司深知自有产品才是未来业绩的保障。
“不会理发的厨师不是好司机”,这一点仁和药业也是贯彻到底。除了主营药品之外,仁和药业还投建了矿泉水以及化妆品公司等业务改善当前境况。
2020年7月,为了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拓展利润增长点,仁和药业发布投资建设项目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投资明月仁和矿泉水厂项目和中药前处理及提取项目;2021年7月,仁和药业以自有资金7.19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妆品有限公司、江西聚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七家标的公司各80%的股权,这让仁和药业在大健康领域又增添了新动力。
上海证券报:
《核心子公司财务存疑高溢价跨界收购关联资产!这家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靠谱吗?》
观察仁和药业的半年报具体数据发现,贡献主要利润的两家子公司分别是江西中进药业有限公司(简称“中进药业”)、江西仁和中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方医药”),上市公司对其持股比例分别为70%、85%。
但是,根据仁和药业官网信息,仁和药业这两家最赚钱的子公司所处并非制药环节,而是医药商业批发。公司在公告中也明确将这两家公司主要业务列为“医药商业”。
值得注意的是,仅观察这两家公司经营数据,2021年上半年净利率分别高达13.42%,10.93%,总资产净利率分别为15.73%、10.86%。然而,A股医药商业板块上市公司中,据已披露2021年半年报的公司数据显示,一心堂数据表现最优,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分别为7.82%、4.85%,九州通、国药一致、柳药股份净利率分别在2%至4%之间,总资产净利率分别在2%左右。
由此看来,两家子公司的盈利能力明显异于行业正常水平,不符合常理。
除了畸高的子公司盈利能力外,近年来仁和药业的资本运作出现加速迹象。
2021年上半年,仁和药业发布公告,收购7家标的公司,业务覆盖从化妆品、护肤品、医疗器械、保健器材、保健食品等大健康相关产品的研产销。其中6家企业因部分产品来自三浦天然,不少企业在股东关系上与仁和药业也有交集,且大部分品牌使用的是“仁和”商品,因此本次收购全部为关联交易。
然而,仁和药业收购上述7家关联公司均存溢价情形,且增值率较高。仁和药业在本次并购案中,对身为关联方的标的公司,未采用增值率较低的资产评估法,而采用较高增值率的收益法评估标的,其中,增值率最高达1703.68%,最低的也有343.27%,后期或将为仁和药业带来高额商誉减值风险。
一手定增融资、一手高溢价并购关联资产,其结果是上市公司资金向关联方流出。
仁和药业公告中提到,与相关7家公司初步达成《意向协议书》,最终完成收购后,有利于丰富公司产品资源,扩大公司产品的品类品规,打造新的增长点,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但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表示,药企跨界化妆品虽是目前的趋势之一,但鲜有成功。原因有二:一是药企普遍无法适应化妆品行业的经营模式;二是“药妆”被禁之后,药企难以背靠自身优势去发展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