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长安汽车(00062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长安汽车:从“拉货”到“拉风”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9-14  长安汽车内幕信息

来源 :七一客户端2022-09-14

  

  长安汽车两江工厂总装二车间,完成涂装等工序的整车即将下线。图/张锦辉

  不久前,重庆市民秦楷杨买到了长安公司新推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UNI-K iDD,这已是他20多年来购买的第四辆长安汽车。看着车内各种先进的智能屏幕和配备的各种交互系统,秦楷杨不由得发出声声赞叹。

  “20多年前,我好不容易凑齐几万元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车——长安之星面包车,用来跑商业运输。”秦楷杨说,那时候,人们买长安汽车大多是用来拉货跑长途,“一提起长安,大家想到的就是长方形的面包车”。

  秦楷杨一直钟情长安汽车,先后换了“奔奔”“逸动”等型号,现在又购入了新款。描述开着新车行驶在路上的感受时,他只说了两个字:“拉风。”

  从人们眼中曾经“拉货的长安”到如今“拉风的长安”,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转型升级的华丽蜕变。

  面向市场

  ——果敢进行“第三次创业”

  长安公司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制造企业,自1984年进入民用汽车领域以来,就连续多年位居重庆工业企业百强榜首。

  20世纪80年代初,长安公司开始涉足民用汽车领域。这是长安公司的“第一次创业”。

  21世纪初,中国乘用车市场欣欣向荣,长安公司看准时机,开始在乘用车市场发力。此为长安公司的“第二次创业”。

  2018年4月23日晚,长安公司战略发布会上,时任长安公司董事长张宝林公布了长安的“第三次创业”计划: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而此次转型的关键,则是智能化和新能源。长安公司将以打造经典产品为核心,将智能化和新能源打造成为长安产品的标配。

  38年弹指一挥间,长安公司驶过的里程碑个个分量十足。

  从踏入民用汽车领域到第10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下线,长安公司用了17年;从第100万辆到第2000万辆中国品牌汽车下线,长安公司仅用了7年时间……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1—7月,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突破100万辆。

  “今年将是长安公司新能源产品的爆发期。”长安公司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表示,“我们正在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锁定的目标是:2025年实现300万辆销量,其中新能源占比35%;2030年达到450万辆销量,其中新能源占比60%。”

  一个个数字背后,是长安公司走过的转型升级之路。而长安公司的成长,离不开两江新区。

  2018年8月,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长安公司与两江新区正式签约打造的“新能源产业园”,如今已成为长安公司创新成果孵化的温床;

  2019年4月,长安公司全球研发中心在两江新区投用。该中心与长安公司“五国九地”的研发中心一道,协同开展产品开发及实验验证工作;

  同年9月,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两江新区揭牌,长安新能源联合创新中心和长安“智慧芯”等也同时面世……

  长安公司的“第三次创业”无疑是明智的,而两江新区作为重庆汽车产业主阵地,也无疑为长安公司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土壤。

  智能工厂

  ——一个车间有532台机器人

  如果说长安公司的梦想是生产出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那么智能工厂就是其实现梦想必不可少的舞台。

  走进位于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开发区的长安公司两江工厂二厂区,偌大的厂房里几乎看不到工人,只有一刻都不停歇的巨大机器井井有条地完成着各项工序:生产线上,机器人灵活地进行着冲压、焊接等一系列操作;冲压车间和焊接车间之间几乎没有明显的物理隔断,汽车部件完成冲压工序后,立即被转运车送至焊接车间……

  “以前这些步骤都要靠人工完成,现在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车间相关负责人介绍。

  长安公司的这座智能工厂仿佛会呼吸。工厂简介显示,该焊接车间拥有机器人532台,自动化程度达90%以上,并率先实现了4款车型的柔性化生产。

  “以前,我们是刚性生产线,一条产线两三百人,而且只能生产一款车型,一旦该车型停产这条产线就报废了,损失巨大。而现在是柔性生产线,如果车型升级换代,只需要做一些改造,就可以继续使用。”该负责人道出其中差异。

  目前,柔性生产线已实现“1分钟换模”,即不同车型的模具可以在1分钟内进行切换,这极大地提高了车间生产效率。

  在工厂内,各种显示器随处可见。屏幕上显示着采集的最新生产数据。这些数据更新速度很快,可以及时指导相应的生产环节,为生产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用大数据进行分析不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大幅提升工厂效益。”该负责人说。

  

  长安汽车智能生产线

  科技创新

  ——拥有自己的“大小三电”核心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漫长的周期。如何抓住核心技术进行创新,是各家企业在这条赛道上争夺的焦点。

  长安公司一马当先,率先研发出新一代超集电驱系统。

  这套电驱系统的“个头”跟一般的燃油发动机差不多,却将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交流充电等多功能深度集成于一体,还拥有全球独家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只要一分钟就可以让电池包在极冷的环境下温度上升4℃,攻克了电池包从内部加热的世界级难题,可谓新能源电池真正的核心技术。

  “其实,长安公司从2001年就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也积累了许多核心技术。”长安公司副总裁、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大勇称,如今,除了电芯外,长安已将电池、电驱、电控等“大小三电”的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截至目前,长安公司已建成覆盖新能源六大领域的15个试验室,研发掌握380多项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推出了12款新能源车型。

  产品智能化,是长安公司创新发展的一大着力点。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被称为长安公司的“智慧大脑”,负责汽车智能化产品研发。

  “为了一个数据,我们通常会进行成百上千次的测试。”该研究院青年党员万凯林说,他们已经研发出APA6.0远程智能泊车技术,长安公司也创造了完成重庆到北京2000公里自动驾驶测试、示范运营L4级自动驾驶开放道路等多个国内首次。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