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长安汽车(00062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变相涨价”风波背后,长安汽车被“困”新能源

http://www.chaguwang.cn  2021-12-03  长安汽车内幕信息

来源 :扉旅汽车2021-12-03

  “因产能不足停止收取订单”。

  近期,长安新能源的官方微博,被奔奔E-Star准车主愤懑刷屏了,11月的每一条帖子下,都充斥着催促交货的质问。

  对此,长安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确实产能受芯片的影响,但我们并没有停产,正在积极组织排产,努力给用户交车,由于订单积压严重,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我们是停止收订,继续交车。”

  事实上,今年,由于产能不足导致停止收订的车企并非一家,此前,坦克300也出现过此情况,但为何长安新能源却掀起了风波?

  变相涨价?

  “交了定金却没有办法提车,去4S店询问情况却被告知要么退定,要么直接加钱买售价4.98万元的多彩款。”

  

  据多名消费者投诉信息显示,其被告知需要接受加价5000元升级“服务包”的方式,才能够享受优先提车,否则将存在无限期等待的可能;另有部分消费者透露,延期提车并无相关赔偿方案。

  长安汽车官方上有关奔奔E-Star的配置参数一栏也显示,奔奔国民版2.98万元-4.38万元的三个版本车型已经停止收订。但需要注意的是,6.98-7.48万元的心动、心悦版车型,以及11月15日上新的售价4.98万元的国民版多彩款并无“停止收订”字样。

  “未交付订单说没有芯片造车,发新款就有芯片了?”至此,奔奔E-Star被质疑“变相加价”。

  

  扉旅汽车翻阅公开资料显示,长安奔奔E-Star于2020年4月正式上市,定位微型车,指导售价6.98万-7.48万元,官方公布数据续航301公里。

  然而,出师不利,长安奔奔E-Star并未激起微型车市场的浪潮,存在感很低,几乎没什么销量。

  相反,晚了3个月上市的五菱宏光MINIEV,凭借“低价”在微型车市场一夜走红。彼时,奔奔E-Star瞬间醒悟,唯有性价比才是王道。

  于是,2021年1月,长安奔奔E-Star国民版上市,所有车型售价拉低至2.98万-4.38万元。其效果显现,销量开始大幅攀升,不少媒体甚至称其为五菱宏光MINIEV的强劲对手。

  数据显示,今年5月,长安奔奔EV销量为8370辆,环比暴涨118.8%,在当月新能源销量排行榜上位列第四,仅次于五菱宏光MINIEV和特斯拉Model系列之后。

  在其后的6-9月,长安奔奔EV一直维持着同比暴增态势,新能源销量排行一直保持在10名以内,最高月销量达8701辆,排到了第三。

  

  不过,大幅度的降价,也让长安奔奔E-Star陷入了“两难”中,一边是不断攀升的市场份额,一边是无利可图的利润,且“偷工减料”的质疑声也日嚣尘上。

  在网络投诉平台,有关奔奔E-Star车型的电池投诉大量存在,其问题主要集中在“电池严重虚标”、“断崖式掉电”、“剩余续航不准”等。甚至有车主称:车辆在剩余续航58公里左右时,竟然突然抛锚在路中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由于这些电池问题,背后涉及到电池供应商国轩高科,对此,国轩高科此前曾回应称,经与相关部门确认,公司提供给长安奔奔的电芯及电池模组等产品本身不存在质量问题。此外,在回应中,国科高轩还表示,“经判断系部分采集传感器精度波动导致SOC计算与实际值产生偏差”导致,国轩高科“将配合整车厂商做好相关车辆故障排查工作”。

  但至今长安新能源仍未给予正面回复及解决。

  

  打开长安汽车官方网站,新能源旗下共有4款车型,分别为CS55纯电版、奔奔E-Star、CS5E-Pro以及逸动EV460。

  其中,油改电的CS55销量不佳,CS5E-Pro以及逸动EV460也同样没能取得一定的市场反响,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微型车奔奔系列车型了。而如今奔奔E-Star的一系列风波,对于长安新能源而言,威力不容小觑。

  暗潮涌动

  迷失的新能源汽车战略。

  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很早。早在2017年10月,公司便发布了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计划”,并表示将在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1000亿元。此外,公司计划于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成为国内首家提出禁售燃油车的企业。

  然而,这些“计划”已逐步沦为口号。

  据乘联会数据,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3万辆,同比下降35.3%,离香格里拉计划中“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车”目标仅有5年,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长安汽车累计销量比重的1.9%。

  没有核心产品、产品低端化一直是长安汽车被市场诟病的主要原因。面对整个新能源行业走向智能化、中高端化的趋势,长安汽车并非没有动作。

  

  2018年,长安携手蔚来成立了长安蔚来。

  成立之初,这种模式成为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合作的新典范,市场也等待着一场1+12的戏码。但公司成立三年之久,双方都未落地任何产品。而彼时,新势力们不断圈地,比亚迪、长城等传统车企也在不断出圈。

  事实上,在新能源赛道上,长安汽车早已没有消耗时间的资本。

  去年11月,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宣布将联合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三方的合作被视为接盘长安蔚来。

  今年5月,长安蔚来正式更名为阿维塔科技,将完全市场化运作,独立经营,独立发展。在新的规划中,长安主要负责整车制造,也就是硬件部分,华为负责软件层面,而宁德时代自然是电池供应商。

  但自古一山不容二虎,三方联名自然不会风平浪静。“失去灵魂,代工厂”的质疑声不断传出。

  与此同时,华为和宁德时代的技术加持也不是万能的,从此前牵手华为的赛力斯和极狐的处境来看,这种强强联合的方案,无法将所获得的高热度变现。

  

  最为重要的是,江湖之外已站满对手:东风汽车旗下的岚图汽车开启量产交付,吉利汽车的高端纯电品牌极氪汽车也步入量产阶段;更不用提特斯拉、蔚小理等早已在高端领域取得先发优势的新势力。可以预见,阿维塔的未来充满着挑战。

  低端的风波、高端的未知,一切都像一把“达摩克斯之剑”悬在头顶。长安汽车新能源,仍处在危险期。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