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美概念题材的风口上,奥园美谷(000615.SZ)一路起飞,股价一个多月翻倍。孰料,大幅回撤也不含糊,股价腰斩也只用了一个多月。而这背后,是超高负债压力、财务费用全然吞噬净利润、持续为负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以及造血能力堪忧等问题。
如今,本拟以出售房地产业务降低负债率的奥园美谷,却一波三折遭遇问询,公司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借新还旧”。眼下,公司便拟发行罕见的资产收益权产品融资;这是否意味着公司融资能力趋弱?对于相关问题,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仅回应道:“以公告为准。”
盈利能力弱+高负债压力“双向紧箍咒”
8月4日,奥园美谷表示拟非公开发行总额不超1亿元的资产收益权产品,筹集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每期不超12个月,产品收益率待定。
而在此前的4月份董事会通过的《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的议案》中,公司明确表示将向各金融机构以及发行债务融资计划类产品等其他多种形式进行融资,融资总额不超过 122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向银行等申请综合授信额度之后,再在额度中发行资产收益权产品的上市公司,比较少见。对此,是否因公司股价大幅回撤融资能力趋弱等问题,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仅对财联社记者回应道:“以公告为准。”
此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在今年4月份拟向大股东奥园科星借款不超10亿元,借款期限12个月,利息为年利率8%,用于偿还公司到期金融机构借款等。大举借钱背后,是公司高负债压力。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奥园美谷负债合计65.9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1.15%,其中短期借款4.2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66亿元,长期借款24.68亿元,而公司货币资金为4.46亿元。
本就盈利能力较弱的奥园美谷,在高负债压力下,为数不多的净利润全然被财务费用吞噬。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虽同比大增135.56%,但净利润仅为2990.44万元,而公司一季度公司利息费用5732.29万元,财务费用3168.93万元;而截至一季度末,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21亿元,同比下滑31.05%。如此来看,奥园美谷似乎陷入了“以新债偿旧债”的泥潭之中。
交易对方大股东“奥园系”手头不算宽裕
情急之下,或也是形势所迫,奥园美谷早在今年4月份便计划将房产业务剥离,出售给大股东方,一方面聚焦医美业务,另一方面可缓解债务压力,可谓“一举两得”。然而这项交易并不是一帆风顺,交易对方即大股东“奥园系”手头不算宽裕,而近日更是引来深交所非许可重组问询函。
公告显示,涉及出售的标的资产包括京汉置业100%股权、北京养嘉100%股权和蓬莱养老 35%股权,交易价格10.20亿元,交易对方为凯弦投资。公司表示:“此次交易有利于上市公司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
根据中审众环出具的《备考审阅报告》测算,上述交易完成后,奥园美谷2020年资产负债率从71.94%下滑至52.74%,2019年该比率从73.93%下滑至44.07%。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项关联交易,交易对方凯弦投资和奥园美谷为同一个实际控制人郭梓文。郭梓文手中目前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奥园美谷之外,其余两家分别是中国奥园(3883.HK)、奥园健康(3662.HK),前者是地产生意,后者主业是物业管理;此外,中国文旅正在准备IPO港股。
凯弦投资则是中国奥园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在2020年房产“三条红线”高压下,中国奥园负债总额竟持续攀升,高达2714.26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3.34%,短期借款高达385.14亿元,长期借款多达424.39亿元。
财联社记者就上述房产出售款项何时能到账多次联系公司,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应。而在互动易平台上,投资者也颇为关心该问题,7月30日,公司平台上回应表示:“交易对方凯弦投资已按要求向北京产权交易所足额缴纳了保证金,待《产权交易合同》生效后将以分期的方式支付至公司,相关进展情况请后续关注公司公告。”
奥园美谷方面也坦言风险:“尽管交易对方凯弦投资已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缴纳交易保证金,但若交易对方在约定时间内无法筹集足额资金或未提供足额担保,则本次交易价款存在不能及时、足额支付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重组交易也引来了问询函。交易所要求说明公司是否存在设置不合理的挂牌条件以致无法寻求除关联方外的其他受让方的情形,是否充分保障上市公司利益和中小股东合法权益,说明本次重大资产出售涉及的会计处理及相关准则依据等。
剥离上述房产业务的奥园美谷,面对布局不久的医美板块以及剩下的化纤业务,造血能力堪忧。据公司半年报预计预告,预计盈利4800万元-58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其中2300万元皆由第二季度刚收购的浙江连天美所贡献。
化纤业务盈利则相当不稳定。2016年-2019年,该业务营收在6.5-7.26亿元左右徘徊,复合年增长率仅0.9%;2020年,对应营收不升反降,下滑至3.98亿元降幅超41%;对应毛利率更是起伏不定,由2015年的15.75%降至2017年的8.46%低位;之后两年曾升至23.79%的高位,又在2020年迅速下滑至12.6%。
在2020年报中,公司强调年产10万吨绿色生物基纤维素纤维(Lyocell)项目将成为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点。然而,据记者了解,莱赛尔(Lyocell)纤维一期4万吨项目已于4月份投产,但从半年报业绩预告来看,尚未体现出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