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读创2024-12-01
据深交所官网消息,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4年12月6日召开2024年第24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阳能”)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事宜。
公开信息显示,太阳能可转债再融资早在2022年7月就推出,至今未落地,方案也是一再调整,主要围绕删减募资项目、缩减募资额进行,引发投资者疑虑。2022年7月14日,太阳能最初通过发行可转债的融资计划为不超过63亿元。2023年10月,太阳能对方案进行了第一次调整:删减募投项目中的“中节能林城2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并将可转债发行规模由不超过63亿元调减至不超过49.14亿元。同时,补充流动资金金额、募投项目合计投资总额及合计拟投入募集资金额亦相应调减。2024年1月18日晚间,太阳能披露最新可转债方案,由上一次调减后的49.14亿元进一步下调至不超过29.5亿元,同时砍掉募资“补流”项目,并缩减部分项目投入。至此,太阳能可转债发行规模较最初的63亿元缩减了五成之多。
11月28日,太阳能参加了重庆辖区2024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投资者们针对公司可转债融资事项不断发问。
太阳能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有投资者提问:可转债在破净值的情况下完成难度大,耗费资源艰难申请,拖了这么久更引起不好的市场反应。贵公司如果在可转债无法完成有何措施进行以后建设吗?
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可转债的申请正在交易所正常审核过程中,后续经过证监会注册后可以启动发行工作。公司会采取多种举措确保后续电站建设的完成。公司信用评级良好,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合作,假设极端情况下可转债无法完成发行,公司也会积极寻找办法,不会对相关电站建设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或实质性障碍。
有投资者提问:贵公司可转债项目,总共900MW,公司已承认有450MW,以全容量并网。剩余450MW早已经在2023年上半年就完成了了组件采购,组件占全部建设成本的50%,并且组件采购到现在已经过去1.5年,是不是说明公司可转债项目已经完全解决了资金问题?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发可转债?
太阳能表示:本次可转债募投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45.66亿元,其中来自本次可转债募集资金29.50亿元,其余16.16亿元为自筹资金。为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在募集资金尚未到位前,公司将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
有投资者提问:根据太阳能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投票的数据显示中小投资者仅占6061万股左右,按照11/27收盘价也就3亿左右,按照太阳能流通市值180亿左右计算剩余的177亿的流通股是否可以理解为集中在非中小投资者手上?筹码如此集中是否存在刻意压低可转债审核通过后的转股价意图?公司如何看待近期证监会规定的市值管理规定?是否正在制定相关措施?
太能阳表示:出席公司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及股东代表共1,598人,代表股份1,418,334,45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6.2244%。公司部分中小投资者参与了本次股东大会,中小投资者投票数据,不体现公司所有中小投资者持股情况。中小投资者指除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单独或者合并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截至公司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股权登记日,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仅有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约34.67%,公司董事、高管持股约不足百万,占比不足0.1%,其余均为中小股东。证监会出台相关政策要求上市公司重视市值管理工作,公司如出台相关措施,将按照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