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酒说2023-03-10
全国关注的“两会”目前正在召开,每年这个时期,来自酒业的全国人大代表都是酒说关注与报道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许多酒业代表都是技术口出身,泸州老窖品鉴创新中心总经理、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第23代传承人曾娜正是如此。
作为泸州老窖的“活态双国宝”之一的传统酿造技艺已传承了699年,更是在2006年便入选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第23代传承人,曾娜深知这种技艺传承过程的不易,因此格外重视“非遗”领域的相关话题,其本次两会建议的重点也是围绕非遗展开。
在走访调研中,曾娜发现由于“非遗”项目数量众多,项目所在地分布较广,一些偏远地区因为保护机制欠缺、资金不足,“非遗”项目“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传承和发扬遇到困难。另外,“非遗”专利的注册与法律保护意识也需要加强。鉴于这种情况,她提出要从政府立法、财政扶持、文旅融合、促进企业和校园参与等多个方面来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
首先,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需要政府主导,推动“非遗”传承与保护专项立法,提升立法质量,制定实施细则并加以落地。在推动专项立法的同时,曾娜建议,还应加大针对“非遗”项目的财政扶持力度,如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更加具体的机制,给予更多的资金保障,避免“非遗”传承发扬“一刀切”,对保护困难、传承人年事已高且缺少传承人的项目给予更多的扶持。
其次企业层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挥资源优势,对“非遗”项目的展现形式进行创新和包装,使其重新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在网络世界,要大力推进“互联网+非遗”,大力推广“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音乐节、国风直播音乐会、“指尖上的非遗”等主题和模式,全方位展示非遗的魅力。
再者校园层面,积极推动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与当地大专院校、高中、初中、小学联手,让更多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非遗”走进校园,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增加“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掘与培养的渠道。同时还要加强文旅和非遗的相互融合,充分考虑每个地域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以及旅游场所的承载能力,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融入有生命力的非遗项目。
“非遗”项目设立的初衷是以保护为主,但一些“非遗”项目步入“老龄化”时期,如果仅依靠传承人自身的力量,进入公众视野都比较困难,更谈不上走向市场,走向产业化。曾娜建议,让“非遗”文化活起来,一是需求走进群众,扩大参与度,更好成为百姓生活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促进当地企业为“非遗”项目搭台,结合时下需要,对“非遗”项目的展现形式进行创新和包装,使其重新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
此外,曾娜还提出了“关于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建议,包括针对物质文化遗产周边和整体,建立法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对文化遗产所属区域进行整体性保护;加强和完善博物馆建设,让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