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云南白药(000538)将迎来120岁生日。这家百年民族企业,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自己的高光时刻。近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走进云南白药,证券时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一与云南白药首席执行官董明面对面交流,探寻这家百年药企不畏行业历史沉浮、稳健前行的秘诀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汽车一路沿着滇池边行驶,穿过几所高校,随即一副“焕章池作伴、大片森林护腰、几栋大楼散落其间”的美景映入眼帘,这就是传说中“令老外都惊叹的办公环境”、被授予“云南省生物产业示范基地”的云南白药总部,占地面积1100亩,兼具园林自然景观与现代科技特色。晌午刚过,天朗气清,云南白药行政大楼前的黑色轿车上走下来一位身高接近1米9、西装笔挺的青年,他就是云南白药新上任的70后总裁董明。这是他履新后首次接受证券类媒体记者的专访。
“云南丰富的天然资源,加上市场化的体制机制、现代化的研发体系,这些优势将构成我们未来的发展基石。”走马上任一年半,董明已经完成了云南白药市场化经营管理体系的快速落地、搭建了公司生态系统的底层逻辑、勾勒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三条曲线,助力公司加快迈向数字化、国际化新征程。
“白药模式”混改开花结果
作为中华医药的瑰宝、云南经济的名片,云南白药历来备受资本市场关注。回顾过往,云南白药的历史写满了各种“不安分”:从1971年云南白药厂正式成立,到1993年改制上市成为云南省首家上市公司、1999年进行市场化改革,再到2017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2019年实现整体上市,百年老字号持续保持活力的秘诀,是不断进行自我革新。
在一系列改革的推动下,云南白药上市至今(1993年~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超过620倍,净利润增长超过210倍;最新市值约一千亿元,多年来一直稳居A股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前十名;曾连续多年保持中国中医药行业盈利能力第一、品牌价值第一、市值第一等纪录。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上市28年来,云南白药在其中的26个会计年度都保持了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公司自上市以来,保持每年对股东分红,截至2021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已超180亿元。这个记录在A股上市公司中屈指可数。
云南白药的最新一次混改一气呵成,堪称国企混改的教科书级别样本,在资本市场引起了轰动,被称为“白药模式”:股东阵列引入新华都、江苏鱼跃等民营资本,实现无实际控制人的股权结构,管理层完全去行政化,反向吸收合并白药控股实现整体上市,顺势推出薪酬体制改革、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等措施。混改之后,一家充满活力、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新的云南白药已展现在资本市场面前。
云南白药之前是云南省属国有企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混改方案,混改后的公司董监高人员必须实现身份去行政化,原管理团队若选择留在混改后的云南白药就意味着必须放弃体制内的身份和待遇,改为完全市场化的聘用机制。面对这样的抉择,几乎所有董监高人员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与云南白药共进退,拥抱市场化。这在国企改革的案例中是少见的。
在进行上述一系列改革的同时,云南白药实现了从传统中医药制造企业到大健康产业领导者的关键飞跃。如今,在“守护生命与健康”的企业愿景领航下,云南白药正朝着以“成为领先的医药健康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以优势核心竞争力为推进器,一切归零,扎实迈进。
云南白药混改成效初显。今年第一季度,尽管国内多地受疫情影响而经济发展受阻,但云南白药已经重新进入增长快车道,单季度实现净利润9亿元,同比增长19.81%。
“我们现在工作节奏明显比前几年加快了不少。”一位在云南白药工作了接近20年的老员工告诉记者。改革后的云南白药,员工工作动力更足了。
引入新鲜血液
体制改革完成后,云南白药的人才队伍也紧随其后迅速进行了一轮更新。去年,云南白药自上而下引进多名重磅人才,搭建了从经营管理、研发,到新业务孵化、商务拓展、客户运营、数字化等专业团队。在投资及商务拓展、科技研发、数字化及AI智能方面加大投入,在职能及共享平台建设方面提升管理要求,在专业支持及风险管控上提供有力保障。
如果说体制改革使云南白药脱胎换骨的话,在管理上面向全球引入跨行业战队,则为云南白药添加了浓厚科技属性的新鲜血液。2021年3月,云南白药聘任拥有多年华为工作经验、较强的数字化业务能力、丰富的解决方案整合经验和多年海外事业运营经验的董明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今年6月份,在华为拥有多年财务管理经验的马加也加入云南白药,受聘为首席财务官。
“我在华为工作了21年,把信息带到千家万户,让老百姓以低成本享受到信息服务,为大众实现‘信息平权’不断努力。到云南白药,我锁定自己的终极使命,是让消费者低成本享受到健康产品和服务,让云南白药成为老百姓的健康生活伴侣,让大家实现‘健康平权’。”董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入云南白药后,他将进一步加强云南白药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营销、供应链、研发数字化赋能。
“现在转型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因为我觉得国内医药行业正在进入‘古登堡时代’,技术创新在颠覆行业的资源分配。”董明认为,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医药行业生态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行业资源是以医生为核心,而现在得益于互联网和技术的发达,大众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个人就是自己最大的专家,这也就实现了健康平权。医疗消费也有从医院走向院外机构、再走向居家的趋势,这些变化会给整个健康产业带来全新的价值分布。
基于对行业整体发展方向的判断和云南白药转型后的现状,董明加入后,立即自上而下构建了与云南白药变革需求相匹配的经营管理体系:首先,引入整体化的战略管理流程,加强全集团的战略管理工作;其次,在经营层成立变革管理委员会,重点围绕深度战略管理,加强内部协同,加强企业流程建设和数字化建设,提升云南白药整体面向未来转型布局的效率;在业务层面,成立了口腔解决方案BU、皮肤管理BU,在集团层面新设品牌及用户运营中心,推动云南白药和最终客户的直接对话。
数字化是董明的强项。他加入后,云南白药的产业数字化步伐加速迈进,并且迅速延伸至各产业板块、研发模块、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中。这家传统药企顿时充满“互联网色彩”,例如,产品思路上从关注“内部流程运作”向关注“用户体验”转变,管理流程上从面向功能的流程转换变为面向客户场景打通的流程。
如今的云南白药,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科技赋能之下,深挖数字价值、拓展数据应用场景、探索智能化生产,到处洋溢着科技气息。记者一行参观了云南白药的牙膏自动化生产车间,这条设计产能5亿支牙膏、设计年产值可以达100亿元的生产线,完全实现了“无人值守”工作,全程由机器完成;偌大的成品打包发货车间,现场也只有寥寥几位工人在忙碌。2021年,云南白药拥有员工8464人,人均创收达430万元。
除此之外,在药物研发方面,云南白药也要做行业智能化研发的引导者。不久前,云南白药宣布在人工智能制药领域与华为达成全面合作,提升云南白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共同打造大健康行业的标杆和最佳实践,开创全新的行业创新。具体的合作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大小分子设计、相关病症、数据库开发等。
牵手北大共绘蓝图
为全面提升云南白药的创新研发能力,云南白药与北京大学合作成立了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打造了一种校企合作的全新模式。该中心围绕公司确定战略赛道开展项目合作,在创伤骨科、口腔医学、医学美容、药学、肿瘤学5个领域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和共享双方的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成果转化、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逐步发挥其医研中心的研发职能。该中心由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担任主任,同时吸纳了骨伤科学、口腔医学、皮肤科学、药学、肿瘤学、生殖医学等专业领域的多名国内外顶尖医学科学家。
基于与北京大学的深度合作,云南白药近期的人才变动阵容里,也引入了多位北京大学的科学家。例如,首席科学家张宁教授,是原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科研部部长。公司独立董事刘国恩,是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
牵手北大,彰显了云南白药在药物研发方向上的布局和不留余力推进药物创新的决心。据董明介绍,云南白药的整体研发思路涵盖了三个方面:首先,中药研发是核心,研发思路是精准中药,通过找准中药的有效成分,标定中药的适用人群,界定每个品种应用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提升中药应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次,探索以人工智能作为赋能的方法,支撑健康产品的研发工作开展,同时发挥在天然植物提取方面的传统研发优势,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双轮驱动,实现健康产品的科技赋能;第三,公司将依托北京大学和周边地区的高科技产业布局,以及北京大学丰富的医疗资源,在特定的赛道启动创新药物的研发和转化,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创新药物的系列产品和管线。
“我们的药品注册批文超过300个,这些是宝贵的资源。现在手上有37个独家品种,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在市场上具备极强竞争力。”董明表示,在中药新药研发方面,云南白药会从独家批文中挑选一些好的品种,通过循证医学、人用医学的路径验证其有效性,陆续推进产品上市。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立项既要符合国家药品研发的政策导向,还要把控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确保产品更加多元的同时亦具有技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方面,董明介绍,现阶段,云南白药AI药物研发项目的重点在于数据库的建设和算法模型构建,使其能够持续发展。未来,云南白药将持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通过AI赋能,充分将研发新范式和创新技术运用于药物分子设计、靶点研究、免疫调节、中医症候研究、图像识别等各种研发场景。
除牵手北大外,云南白药还加强了在上海的布局。去年年初,云南白药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古北办公区投入使用,公司立足上海构建的研发、投资、运营机构已经开始运作;去年下半年,云南白药总投资约15.5亿元的上海国际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承担云南白药国际运营中心、研发中心等职能。
“1+4+1”确定增长曲线
云南白药经过百年发展,已经在多个领域成为领头雁。业绩持续增长的背后,是子品牌不断丰富、产品族群不断扩容。如今的云南白药,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纯粹的传统中药制药企业,正在转型成为一家医药健康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目前,云南白药旗下已经拥有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医药等板块。其中,药品板块拥有市场耳熟能详的云南白药系列产品、经典普药系列产品、三七家族系列产品;健康品板块主要聚焦功能性个人护理产品新消费领域;中药资源板块主要构建从种植到回收全过程追溯的闭环生态圈。医药商业板块是云南省医药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
产品层面,云南白药不断推陈出新。在稳住中央产品(云南白药系列核心产品)、普药、牙膏等传统优势存量业务的基础上,近年来云南白药还积极探索了三七系列口服液、家用医疗器械、个性化护肤产品群、头皮健康管理产品群、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增量业务。
未来发展方向上,董明为云南白药勾勒了三条曲线,分别对存量、增量和变量进行管理,简称“1+4+1”战略。第一条曲线是做厚存量,深耕和挖掘现有产品矩阵的潜能、对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发力短周期产品上市;第二条曲线是发展增量,在解决人类“走、嚼、看、睡”的四个方向发力,对产品族群进行突围与拓界;第三条曲线是找寻变量,把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前沿数字化科技引入到研发与经营的各个环节里,将云南白药的产品创新与业务运营能力提升至全新的高度。
其中,“4”是云南白药发力的第二增长曲线,也是其接下来要重点发展的四个领域,具体包括口腔、皮肤、骨伤以及女性关怀领域。云南白药的定位是“不仅要成为这些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更要成为这些赛道的领先者和领航者”。在这四个既定的领域里,云南白药的产品布局涵盖药品、器械、食品等多种形态的产品,建立从预防、检测、治疗到康复的全产品矩阵。
“2022年,我们首先会在口腔护理、皮肤管理等领域陆续向市场推出一系列具有解决方案特点的产品组合。在这些业务考核当中,我更看重的是新业务的有效增长。”董明表示,所谓有效增长,指的不是那些依赖广告和营销手段拉动的增长,而是能带动整个业务板块核心竞争能力变化的增长。
在董明看来,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乃至生命科学领域的企业国际竞争力偏弱,与国际巨头相比差距明显。未来国内的医药行业向国际化发展之时会有一个头部化竞争的过程。他表示,云南白药想做一家能代表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医药大健康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