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3日,西安市卫健委对西安高新医院的管理方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000516.SZ,以下简称“国际医学”)下属两家医院——西安高新医院(以下简称“高新医院”)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以下简称“中心医院”)做出停业整顿3个月,期满整改合格后重新开诊的处罚措施。
关于处罚给该公司带来的影响,1月13日晚间,国际医学发布《关于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暨公司股票停牌的提示性公告》称,该事项也令国际医学触发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自1月14日开市起停牌一天,1月17日开市停牌一天,1月17日开市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复牌后简称由“国际医学”变更为“ST国医”,日涨跌幅限制为5%。
对于整改措施,国际医学在公告中称,公司下属高新医院、中心医院将严格按照《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西安高新医院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处理情况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要求从即日起停业整顿,并在省、市卫健委指导下妥善处理就诊患者疏导、员工培训以及内部整改等相关工作。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观察,自2022年1月5日起至1月13日短短7个交易日,国际医学股价跌幅超25%,1月13日更是直接跌停收盘。而停业整顿3个月,对于此前曾处于亏损状态的国际医学来说,其业绩亦将承压。
变更为“ST国医”
1月13日,西安市卫健委做出即日起高新医院、中心医院停业整顿3个月,期满整改合格后重新开诊的处罚。
关于西安市卫健委的处罚对公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国际医学在1月13日晚发布的《关于下属医院收到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处理通告的公告》中表示,对于此次事件的发生,公司感到万分痛心、愧疚自责,并向当事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公众表示深深的歉意,将竭尽全力处理好当事患者与家属的术后康复治疗、安抚补偿等工作,深刻反省、立即整改、汲取教训、对相关责任人追责处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两家医院机械地执行相关防疫政策,暴露出大局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责任意识淡薄、缺乏人文关怀。
同日晚间,国际医学亦公告称,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9.1.5与9.8.1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于2022年1月14日停牌一个交易日,自复牌之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将努力采取各项措施争取尽快达到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的要求,待相应情形消除后,公司将及时公告并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撤销其它风险警示。
经济观察报记者注意到,1月13日,中心医院发布致歉信。致歉信内容指出:“2022年1月2日,我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院前机械地执行相关防疫政策,延误心梗患者及时救治而去世,我们深感痛心;对给患者亲属造成的痛苦,我们深深地道歉!
在此次事件接诊救治中,我院未能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彻落实到医疗救治工作中,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担当。此事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此,我们向社会公众表示深深的歉意!
我们真诚接受西安市卫健委的处理意见,即日起停业整顿,深刻反省、吸取教训、立即整改,对相关责任人追责处理。继续按照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完成支援新冠患者救治和核酸采样任务。将严格按照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对照国家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规定,查找问题、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加强医院管理、强化人文关怀、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患者生命健康高于一切的理念,真正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国际医学也表示,在抗疫与医疗资源依旧紧张的情况下,医院在处理好停业整顿期间的院内各项工作的同时,继续组织医护人员完成支援新冠定点医院患者救治和社区核酸采样任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医院服务优化、管理提升工作。
业绩雪上加霜
被停业整顿3个月,对于原本就在2021年3季度处于亏损的国际医学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据公开资料,国际医学公司前身是西安市解放百货商场,创建于1956年,是西安市及陕西省最大的百货零售业企业。于1993年8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现已纳入标普新兴市场指数,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第一家上市公司。2018年,该公司将全资子公司开元商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银泰百货有限公司,剥离百货零售业务资产后,实现整体业务战略转型,专注于发展医疗服务主业。
目前,国际医学旗下有三大医院:西安国际医学高新医院、中心医院、西安国际医学商洛医院。被停业整顿的两家医院,也是国际医学重要的利润来源。
据国际医学2021年半年报介绍,自1998年高新医院筹建,2002年正式开诊,2009年高新医院获批成为中国第一家社会办医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上半年,西安国际医学高新医院门急诊和住院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门急诊总量突破6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0.75%,住院人数突破2.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5.08%,手术量突破6700例,较去年同期增长53.90%。各项重要医疗质量指标全部达标。
2021年上半年,中心医院各项业务快速发展,门急诊总量突破3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52.13%;住院人数突破2.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44.55%;手术量突破1万例,较去年同期增长176.28%。
商洛医院(新院区)已于2021年3月28日正式开诊,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800张。
国际医学半年报显示,2021年一季度,高新医院营业收入为5.375亿元,中心医院营业收入为7.17亿元,而商洛医院营业收入仅为5111.61万元。意味着高新医院与中心医院贡献的营业收入为国际医学主要营业收入来源。
国际医学三季报显示,2021年3季度其实现收入20.4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1.04%;实现归母净利润-5.85亿元,同比下降17.36%;扣非净利润-5.00亿元,同比减亏1.67%。
停业整顿三个月,不仅意味着2022年一季度高新医院、中心医院没有收入,而且此事件对这两家医院甚至国际医学本身的品牌会否造成重大信誉影响,以及未来会否给其开展业务带来影响,仍然未知。
2021年9月16日,国际医学实际控制人刘建申发出倡议: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倡议公司和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全体员工积极买入国际医学股票。凡2021年9月17日至10月11日期间通过员工本人证券账户以二级市场竞价交易方式净买入国际医学的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并在职的员工,若因在前述时间期间内增持国际医学股票产生的亏损,刘建申或其指定的下属公司将以自有资金予以补偿;若有股票增值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
根据2021年10月19日国际医学所公布的《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向公司全体员工发出增持公司股票倡议书的进展公告》指出,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员工在2021年9月17日至10月11日增持公司股票金额51,347,116.59元,增持股票数量4,433,318股,增持股票平均价格11.58元/股。
截至2022年1月13日收盘,国际医学股价为8.37元/股,相较员工增持平均股价11.58元/股已跌去超27%。1月14日,记者拟询问两家医院停业整顿对于该公司业绩的影响多次拨打国际医学年报披露的证券事务部联系方式,均为无法接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