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流产风波后,国际医学的烦心事不止于内控。
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牵动人心。
“没有能够处理好疫情防控和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矛盾,在此,我们深感愧疚,向全市人民致歉。”
1月7日,西安道歉了。对于一座千万大城的管理者而言,上述反思难能可贵。
那么,旋涡中心的国际医学,是否更应痛定思痛?
01
医疗终极目的地?
“孕妇流产”事件,沸沸扬扬。
2021年1月4日,陕西西安一名产妇家属发帖称,1月1日,自家小姨肚子疼打不通120,随后打110将小姨送至西安高新医院,却因核酸问题无法入院,等待期间大出血,8个月婴儿流产。
一石千层浪,冷血、缺医德等声讨泛起。1月6日,西安市政府官微通报称,经调查认定该事件是一起责任事故。西安高新医院总经理范郁会被停职,门诊部、医务部相关责任人被免职。
余波未尽。有细心网友发现,“西安网友父亲心绞痛被拒诊后去世”,背后亦有西安高新国际医学中心的身影。而与西安高新医院一样,其也由国际医学的全资持股。
仅是巧合,还是系统性问题?
官网显示,西安高新医院成立于2002年6月9日,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股份制综合医院。西安高新医院官微主体为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后者正是A股公司国际医学的全资子公司。
讽刺的是,打开国际医学官网,映入眼帘的就是“佑护无法衡量的价值”。
应该说,国际医学是“半路出家”。
作为西北地区首家上市企业,其前身为开元投资,1993年上市以来百货零售一直是主营业务。2011年全资收购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遂变更为医疗服务和百货零售。
2018年,百货零售业务资产被剥离,实现整体业务战略转型,主营业务为大健康医疗服务和现代医学技术转化应用。
看似跨界,如结合当家人经历不算突兀。据《时代人物》杂志社报道,国际医学实控人刘建申与保健品有渊源,靠祖传秘制药方起家。1983年成立古城保健实验研究所,当起副所长。在家传药方的基础上,刘建申研发了“三痹热宝”、“寿世健身袋”等外敷药物。
提到西安高新医院,业内也是重量级存在。
公开信息显示,其2009年获批成为中国第一家社会办医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经营性质由非营利性变更为营利性。2017年6月顺利通过三甲复审。因高效运管,被业内称为“高新模式”。
就在2021年12月,旗下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刚刚成为中国第二、三家妙佑医疗联盟成员医院,后者即世界顶尖医疗机构梅奥诊所,是全球公认的“医疗终极目的地”。
如此高大上、满满正能,是否名实不符?
02
股价连跌内控力过关不
这也是投资者关注的话题。
2021年6月,国际医学股价达到阶段高点21.66元,随后一路震荡下滑。2021年底收于11.03元,市值蒸发约200亿。
本就股价不振,本次风波无疑更雪上霜。截止2022年1月11日收盘,国际医学股价9.73元,市值不足222亿,股价已连跌四个交易日。
股吧中,医院冷血、管理僵化......,不乏股民辛辣评价,继而看衰走势。
互动易上,有投资者发问:公司在内部控制及子公司管理上是否存在巨大漏洞?为贵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在内控审计时是否只是流于形式,持续督导的保荐券商是否未能尽职履行督导义务,公司及相关签字会计师,保荐代表人是否应未勤勉尽责承担相应责任。此次事件事关人命,试问除书面致歉外采取何种措施杜绝此类恶性事件?
对于这次西安孕妇事件,作为全资子公司,公司有何看法,对于漠视生命,分不清主次的管理人员公司有何处罚结果?
请问,该院收入、利润在公司的占比情况?公司将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如何惩处责任人及用什么方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
股民怒火不算苛求。作为一家医疗上市公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其价值基础,一言一行均有引导意义。
面对声声责难,国际医学在媒体采访中称“市政府给出了处理意见,我们也对责任人给予了处罚措施,我们以后也会吸取本次教训,努力做好患者救治工作。”
玩味的是,2022年1月5日,即“孕妇流产”事件前日,有投资者询问:近期疫情对公司营收影响如何?
国际医学则回应称,西安本轮疫情暴发以来,国际医学积极响应号召,认真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公司旗下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安高新医院、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派出多批核酸采样队奋战在抗疫一线,累计完成百万人次核酸采样,公司数千名医务工作者24小时坚守岗位,确保门急诊、住院、手术工作正常开展,并派出数百人的医疗团队支援西安市其他医院的新冠救治工作。
“目前,在省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安排及具体要求下,公司旗下三家医院正常开诊,经营情况稳健。”
正常开诊!情况稳健!个中差异,国际医学内控力几何、上述信披是否准确呢?
03
亏损新高为哪般
千头万绪,还是从主业拆解。
2020年报显示,国际医学正在运营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商洛医院等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同时正按三甲标准建设西安国际医学康复医院等医疗项目。
国际医学曾表示,三大综合性医疗服务院区的全面投用,标志着国际医学以西安为中心的跨区域医疗服务连锁架构初步成型。
看着足够光鲜,然业绩不乏骨感。2021前三季,国际医学营收20.49亿元,同比增长91.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亏损5.85亿元,同比减少17.36%。其中,第三季净利亏损约2.25亿元,同比下滑45.78%。
这一亏额也刷新了公司近30年上市史的亏损纪录。
国际医学称,亏损主因整体医疗床位使用量处于快速提升阶段,运营成本、期间费用相较于营收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和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影响。
WIND四级分类“保健服务设施”,行业毛利率维持在15%-21%。而国际医学2020年、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别为-9.94%、5.19%,远低行业水平。
拉长维度,2018年至2020年,国际医学营收分别为20.39亿元,9.91亿元,16.07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21.84亿元、-4.04亿元和0.45亿元,扣非净利依次为-3435万亿,-4.68亿元,-6.48亿元,呈扩大之势。
何以扣非亏损加剧?
业务构成上,三家子医院高新医院、国际医学中心、商洛医院是国际医学“招牌”,也是业绩车头。
以2020年为例,高新医院营收7.99亿元,实现净利润0.61亿元;国际医学中心营收7.21亿元,净利润亏损0.53亿元;商洛医院营收1.04亿元,同期净利亏损0.31亿元。
涉事的西安高新医院,无疑是赚钱扛把子,承担集团“补血”重担。
而疫情对其影响不小。2020年,高新医院营收较上年同期下降3.34%,净利更大幅下降48.23%。主因即患者量减少,2020年门诊工作量90.33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减少10.57%;出院人数3.52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减少18.23%。
自身看,国际医学仍在扩大版图。2018年固定资产(合计)仅6.28亿元,2020年末达62.29亿元,且在建工程(合计)常年维持在20亿元以上。
营收构成上,则显出极强区域性。2019年西安地区营收占公司全年总营收比例达87.56%,2020年进一步跃至93.51%;西安以外地区则从12.44%缩至6.49%。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综合性医院的运营是一门“慢生意”,重资产、重投入、长周期,新医院前几年的经营压力较大,疫情波动更加大了区域性强医院的业绩波动。
“想要做亮业绩,影响维度很多,除了规模,更重要的是口碑,还要参照当地的医保政策、消费能力、自身人才培养与储备。”
数据显示,西安高新医院有限公司涉及多项法律风险,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劳动争议、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等。
04
投资高手?“割韭菜”质疑
梳理可见,外部光鲜的国际医学,经营层面不乏困点。“高新模式”、“医疗终极目的地”,仍有不短距离。
主业不振加之扩张拖累,国际医学业绩难看。不过总体看,没有披星戴帽、有惊无险,是因独到的“赚钱方式”。
2018年,公司处置旗下开元商业有限公司股权确认投资收益29.67亿,当年处置资产收益29.63亿;2019年花15.52亿购买理财产品,但报告期又赎回19.96亿;2020年,除购买理财产品外,12月将所持汉氏联合的全部股权以7.80亿元出售给济南银丰,较2.7亿的收购价赚了5.1亿。
换言之,国际医学还是个投资高手。
只是,这样的方式能否持续呢?
2020年12月31日晚,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退市新规,新增“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组合指标,其中明确营业收入中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
留给国际医学的转变时间,还有多少?
以汉氏联合为例,被卖时净利还是负数,净资产才1.76亿元,居然以25亿元估值卖出。
凭此交易,国际医学在当年前三季亏损5亿情况下,最终实现盈利逆转,避免了ST处理。至今舆论仍不乏微词。
卖资保壳深意或不止于此。2021年9月16日,国际医学实控人刘建申向全体员工发出增持倡议书:
公告称,凡在2021年9月17日至10月11日期间买入公司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并在职的员工,刘建申将补偿在前述时间期间增持公司股票产生的亏损,员工个人将保有股票增值收益。
赚了归你,赔了算我!受此“兜底式增持”影响,9月17日,公司股价日涨幅达9.97%,收于11.03元/股。
但深交所发出了关注函,要求说明实际控制人本次增持倡议的原因及目的,是否存在配合相关股东减持的情形等。
不是苛求,“员工福利”背后不简单,受益最大的依然是刘建申。
2020年7月6日,国际医学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发行3.05亿股,发行价3.28元/股,上市日期为2021年2月1日。
增发对象只有一个,即控股股东陕西世纪新元,后者实控人即是国际医学实控人刘建申。
消息一出,国际医学股价持续上涨。发行预案公布当日,国际医学收盘价格4.72元/股,最低价格4.51元/股;而增发上市当日,国际医学收盘价格12.4元/股,最低价11.66元/股。
换言之,10亿元瞬间变成了30亿元。
此后,国际医学股价继续高歌。若以2021年6月的股价巅峰计,刘建申增持的3.05亿股最高曾涨至60多亿元。4个月,浮盈50多亿元,是国际医学2020年营业总收入的3倍多,更与6亿多元的扣非亏损形成强对比。
另一厢,从2020年底开始,国际医学两大股东申华控股、世纪新元陆续进行股票质押,从券商获取大额融资。
同时据媒体报道,2021上半年,国际医学前十大股东之中,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九大股东持股比例均有下降,而第五大股东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第七和第八大股东两家投资基金、第十大股东自然人张建成已离场。
再看上述托底式收购。截止2022年1月10日,国际医学收盘价9.97元,已跌破2021年9月17日至10月11日的最低价10.35元。所有买了公司股票的员工,每股至少赔0.38元。
于是,除了下属医院的冷漠,实控人刘建申有无资本腾挪、“割韭菜”质疑也成焦点。
05
好牌要打好
纷纷扰扰中,国际医学麻烦事不少。
如何摆脱尴尬局面、真正困境突破,关键还在主业提振上。
客观而言,国际医学也有改善之态。
2021上半年,期间费率有所下降。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8.58%,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4.69%;销售毛利率实现转正,达5.79%,同比大增19.07%。
“公司通过集团总部管理赋能,统一各院区采购流程、财务管理和运维保障,持续做好成本管控,各项经营指标持续改善。”国际医学表示。
业务方面,依托自身三甲级的医疗实力,积极布局了整形美容、康复、妇儿、特需等特色专科业务。早在2018年就与阿里系达成相关合作,依赖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平台,其战略覆盖了医美概念、辅助生殖概念。
辅助生殖业务可谓当红炸子鸡,曾让国际医学迎来机构的扎堆调研,公募一哥张坤2021的开年首调,便选择了国际医学,让其收获了一波资本热度。
据公司介绍,西安国际医学生殖中心具备每年4万例IVF周期运行能力,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
可见,在主业方面,国际医学还有不少优质底牌可打,未来依然可期。关键在于,能否耐下性子,深耕细作、沉淀出扎实、特色壁垒,真正把好牌打好。
回归本源,挣慢钱、挣专业钱,才踏实持久。
大乱则大治,从此看,“流产风波”、“割韭菜”质疑也是一个可贵警钟。穿越纷纷扰扰,2022能否重新开始、向阳而生,打造真正的标杆模式、终极目的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