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出债务问题两年后,曾经头顶“白马股”光环的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旭光电”,000413.SZ)再次迎来监管时刻。
日前,东旭光电董事会收到深交所监管函。监管函显示,由于东旭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出现流动性困难,未能满足公司2019年11月18日提取中期票据本息兑付资金的需求,但东旭光电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直至2020年7月25日才对外披露相关事项。
监管函认为,东旭光电的上述行为违反深交所有关规定,要求东旭光电及时整改,杜绝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曾经的“白马股”为何出现此类问题?对此,东旭光电董秘办工作人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财务公司是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银保监会核准的经营范围内开展存款、贷款等业务。”
该名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受控股股东流动资金紧张的影响,财务公司的流动性也出现了困难,他们也没有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东旭光电的提款需求,虽然东旭光电内部也有风险预防处置领导小组,开展了相应方案,但受制于集团整体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并未能有效执行,“目前没办法向财务公司要全部的款项,但小额的还是可以从财务公司支取的,像员工的工资和一些税款”。
从国内液晶玻璃基板大王走向“烯王”
东旭光电的前身为石家庄市国资委实控的一家向电视机厂商供应显像管元器件的企业,后因经营不善进行资产重组。2010年,东旭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旭集团”)通过旗下公司参与该企业的重组,而后经受让、增资的方式,东旭集团最终成为重组公司的控股股东。
2014年1月,东旭集团把公司名称变更为“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此正式登陆资本市场。股权穿透图显示,东旭集团为东旭光电大股东,持股比例15.97%。
在此期间,东旭集团将更多业务注入到东旭光电之中,使得后者的主营业务从显像管元器件扩展到成套装备及技术服务、玻璃基板、电真空玻璃器件及配套电子元器件等行业。
在原有业务基础上,东旭光电深耕光电显示产业链,于2015年1月以1.67亿元的交易对价收购江苏吉星新材料有限公司50.5%的股权,将业务拓展至蓝宝石盖板玻璃领域;同年12月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方式收购郑州旭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壮大起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业务。而后在2017年12月,东旭光电又分别收购芜湖东旭光电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和石家庄东旭光电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的股权,实现对两家公司100%控股。
数据显示,东旭光电液晶玻璃基板2018年的国内市场份额已超过10%,在美国康宁、AGC(日本旭硝子)、NEG(日本电气硝子)之后,量产产能稳居国内第一、全球第四。
此外,东旭光电还通过收购方式向更多外延领域进军,业务逐渐多元化。
2014年4月,东旭光电以2051.37万元的交易对价收购四川瑞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东旭光电称,可以借助该公司的工程施工资质,承揽一定的城镇化建设项目。
2016年3月,东旭光电又以7345万元的交易对价收购上海碳源汇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0.5%的股权,这是一家专注于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应用技术开发的企业。当年7月,东旭光电就推出了号称世界首款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并为其取了一个很具噱头的名字“烯王”,这一操作直接将其股价从当时不到9元/股推涨到超过17元/股。
在东旭光电对外收购历程中,进军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笔。显示,2018年底,东旭光电取得了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认缴出资了32亿元。
在2020年财报中,东旭光电自称已是一家以光电显示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为主营业务的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商。此外,公司继续配套发展建筑安装工程业务及石墨烯技术应用等业务作为公司主营业务的补充。
多元化扩张的恶果
随着业务领域的快速扩张,东旭光电的营收也在节节上升。
财报数据显示,东旭光电营收从2015年的46.5亿元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282.12亿元,增长幅度高达506.71%。但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并未随之大幅增长,从13.26亿元增长至21.64亿元,增长幅度只有63.20%。
不过,东旭光电的营收从前年开始下滑,其2019年营收为175.29亿元,2020年则为70.4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7.87%、59.79%;相对应的归母净利润也连续亏损,亏损金额分别为15.23亿元、34.03亿元,合计亏损逾49亿元,超过了前两年的利润总和。
与此同时,东旭光电的资产负债率则在攀升,从2015年的49.44%增加至2020年的55.72%。
财务数据还显示,东旭光电的经营质量也在下滑。应收账款金额从2015年的10.43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143.53亿元,增长率为1276.13%,远高于同期营收增速。虽然在随后两年里应收账款有所下降,但相对应的坏账准备金额却在增长,从4.22亿元提高到5.92亿元。
2015年至2019年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波动,且整体呈下滑趋势,具体数据分别为17.80亿元、7.49亿元、12.53亿元、3.88亿元、-30.13亿元,到2020年才有所好转,主要是由于加强了应收账款催款、新能源补贴款和销售回款,东旭光电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回升现金流到20.41亿元。
从具体业务来看,随着一系列的并购操作,作为东旭光电核心业务的光电显示材料的营收逐渐被装备及技术服务、新能源汽车、建筑安装等追赶上。在2016年到2020年期间,东旭光电的光电显示材料业务营收一直被装备及技术服务业务强压一头,2018年被建筑安装业务赶超,2019年又被新能源汽车业务超过。
2020年财报显示,东旭光电的光电显示材料、装备及技术服务、新能源汽车、建筑安装的营收分别为21.35亿元、21.75亿元、8.16亿元、16.17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30.29%、30.85%、11.58%、22.94%。需要指出的是,光电显示材料是该公司2020年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毛利率达到了17.19%。业务的繁杂,让东旭光电给投资者一种定位模糊的感觉。
对于2019年、2020年的经营亏损,东旭光电称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的陡然升级及国家强力去杠杆举措所形成的叠加效应影响,公司融资能力受限,债务偿还能力下降。
此外,受累于公司产业过度扩张等因素影响,公司在2019年中票违约,出现资金流动性困难,陷入债务困境。而2020年亏损主要是债务违约、流动性困难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扩大。
玻璃基板是条好赛道
为化解债务危机,尽快走出经营困境,东旭光电于2020年年初调整了战略规划,全力聚焦发展光电显示主业,剥离和减少非核心产业投入。
在2020年财报中,东旭光电称与多地地方政府产业投资平台开展产业投资合作,通过布局建设“高端盖板玻璃生产线项目”“建设新型光电显示材料产业园项目”等项目,聚焦发展光电显示主业。
作为国内液晶玻璃基板产能最大的厂商,东旭光电在维持其在LCD领域基本盘的同时,近年来也在布局OLED产业。顺应OLED柔性显示趋势,东旭光电将目标聚焦在手机曲面盖板玻璃及大尺寸车载盖板玻璃等显示应用领域。2020年,该公司陆续推出OLED载板玻璃、LTPS玻璃基板、车载3D盖板玻璃和UTG玻璃等一系列国际高端玻璃产品。
业界多数观点认为,国内光电显示产业链正处于量质齐升的关键期,证明光电显示领域是条好赛道。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范博毓告诉记者,液晶面板产业上游关键零部件大致包括液晶、玻璃基板、偏光板以及驱动IC等半导体元件。“就这一两年的发展来看,以玻璃基板以及驱动IC相关半导体元件处于较为关键的产业地位。玻璃基板目前仍是以美系与日系外资企业为主,在产业中的规模体量大,国内本土厂商目前还存在一定差距。”范博毓说。
TrendForce集邦咨询报告预估,今年全球LED市场产值将达165.3亿美元,年增8.1%,主要成长动能来自车用LED、Mini LED与Micro LED,以及商用相关显示屏及不可见光四大领域。
根据群智咨询数据,今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OLED面板出货约为1.7亿片,同比增长约为39.2%,京东方、三星显示、天马位列手机面板厂商前三,三者出货合计占据约58.6%的市场份额,而京东方、龙腾光电、深天马等国内液晶面板厂都是东旭光电的下游客户。
根据2021年上半年财报,东旭光电光电显示材料业务营收12.64亿元,同比增长37.54%,占公司销售收入总额的50.74%,而这一板块去年同期收入仅占总营收的33.16%。
这块业务产销情况如何?上述东旭光电董秘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受限于现金流紧张,采购原材料有所缩减,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并没有满产满销,但目前仍有订单和需求。
一名液晶显示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中国液晶面板环节虽然量质齐升,但液晶材料领域与国外同行间的差距还是不小,“和LCD的偏光片、OLED里的很多发光材料一样,玻璃基板是液晶面板重要材料;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产品质量,大陆的玻璃基板还是和国外都有差距,国外的康宁就占据了近半市场份额,还有AGC、NEG这些日本厂商”。
范博毓也认同这一观点,并指出:“目前如液晶、偏光板等材料,国内厂商已经逐渐取得较为主导的地位,自主程度较高。相对而言,玻璃基板以及驱动IC相关半导体元件目前仍在急起直追中。”
虽然剩下的市场份额不是很大,但如果东旭光电等国产厂商着力技术发展,光电显示材料也不失为一条黄金赛道,就像当年苹果杀入手机赛道那样。不过,东旭光电整体压力不小。最新发布的东旭光电2021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39.35亿元,同比减少14.14%;净利润亏损14.71亿元,同比减少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