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时报网2024-11-04
血液制品是生物制品行业的细分领域,主要以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为原料,并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作为生物活性制剂,血制品在紧急医疗救治以及特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参与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主办的“走进专精特新”系列活动,并实地探访了派林生物(000403)旗下的哈尔滨派斯菲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派斯菲科”),深入了解这家血液制品企业如何通过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并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数智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从原料采集到生产加工,再到质量管控,数字自动化已经渗透到派林生物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数智化转型,派林生物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加速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还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进一步巩固其在全国血液制品行业的领先地位。
踏入派斯菲科一楼透明工厂的智慧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型智能生产监控屏幕,可视化系统一目了然地展示了从融浆至包装的完整生产链——融浆区、低温分离区、凝血因子灭活区、超滤纯化区及蛋白分装区等各个环节。
派斯菲科生产负责人谢松平介绍道,公司所生产的血液制品源自健康人的血浆,经过精密的分离与提纯工艺,成为挽救危重病人生命的必需药品。整个生产过程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对环境的洁净度、设备参数的精确控制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均达到了制药行业的最高标准。
步入生产区域,生产设备基本在无人干预的状态下高效运转。无菌灌装的生产车间里,透过厚重的玻璃窗,仅有两位身着无菌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电脑前监控着设备的运行情况。
(派斯菲科生产现场)
在纯化车间,谢松平指着罐体底部淡黄色的液体介绍道,这是经过采集和提取的白蛋白,其纯度可达99%以上。整个血液制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投入、血浆分离、蛋白纯化等多个环节,均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精准控制,生产人员只需在电脑前操作即可完成。据了解,该车间严格按照GMP标准设计,采用垂直流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损耗,并通过自动化程序运行,显著提高了人均效能,实现了全程可追溯。此外,公司还引入了西门子制药行业的MES系统,实现了生产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派斯菲科设备部经理樊祥斌还透露,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流程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以实现全流程可视化和价值链的提升。
内生外延引领行业风向标
血制品赛道具备高壁垒特性。据了解,2001年开始,国家再未新增血制品的新牌照,全国仅有28 张血制品的生产牌照主要集中在了几家上市公司手中。
“经过多年发展,派林生物采浆规模处于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千吨级第一梯队,是国内少数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齐全的企业之一。”派林生物董事长李昊表示。
资料显示,派林生物成立于1995年,主要由旗下两家核心子公司广东双林和派斯菲科开展业务。其中,广东双林是广东省最大的血液制品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派斯菲科是东北三省唯一一家三大类产品齐全的血液制品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产品种类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血液制品企业的科技研发实力。截至目前,派林生物产品数量合计达到11个,国内血制品企业最多为14个品种,位居行业第三。
(派斯菲科生产现场)
“作为血液制品制造企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先进的工艺水平、领先的生产能力、丰富的品种构成、强大的研发能力。”派林生物联席董事长付绍兰表示,近年来,公司通过内生外延的方式,紧跟市场需求和开发趋势,坚持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相结合,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加强内部管理提升。
傅绍兰表示,派林生物持续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新产品研发方面,公司目前在研产品进度较快的数量超过10个。广东双林方面,2023年底,九因子已获得临床试验批件,2024年中,第四代静丙已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派斯菲科方面,重点加快第四代静丙研发和配套生产线建设,PCC已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拟提交上市许可申请,八因子拟申报临床试验批件。此外,针对已上市产品优化方面,公司将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加已上市产品品规及适应症,延长效期及提高收率,优化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除“内生”外,派林生物也在加快“外延”进度。公司聚焦血液制品企业发展规律,持续构建核心竞争能力,积极布局第二增长曲线,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李昊表示,派林生物将在内生增效的基础上,适时寻求行业并购整合的机会,加速公司扩张和发展,将派林生物打造成为行业领先的生物科技企业和优质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