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的集团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战略新基地已经正式落户安徽省安庆市,总投资高达110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6000万套产能,实现年产值400亿元。
据悉,美的集团将来主要生产新能源车电动压缩机、新能源车驱动电机、助力转向电机等品类,宣告正式进入新能源车零部件制造领域。此前,美的集团曾表示,未来十年公司将投入10亿美元用于技术攻关。
如今,家电企业跨界入局新能源车市场已经形成了一股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阵营,包括TCL、海信、海尔、创维等一线品牌都已经有所布局,而美的是其中较为特别的一个,因为它不是官宣先造整车,而是先制造零部件。
美的为何要这么做呢?它能成功吗?
01
从零部件入手,还要做服务商!
据了解,美的汽车零部件业务未来主要围绕三方面布局,分别是电驱动系统、热管理以及智能驾驶的执行和控制系统。其中,热管理系统核心部件是目前美的最具实力的产品之一。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与传统汽车有所不同,所以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不仅更加复杂且要求更高,其单车价值也较燃油车成倍增加。
当前,一套传统燃油车热管理系统的单车成本约2300元左右,而搭载“热泵”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单车成本则约为7900元左右,这两者的差距非常大,也意味着这其中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可图。
公开数据显示,到2025年,电驱动、热管理以及智能驾驶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从这里不难看出,美的集团是从未来实际的需求出发来制定自己的市场战略的。
此外,美的集团还打算将来做汽配服务商。这里我们需要看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汽配服务供应商在未来的地位真的会变那么高吗?
实际上,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这几年,尤其是伴随着新能源车产业崛起,以前传统的汽配经销商模式被慢慢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线上线下结合的经销商模式,从这点上来说,美的集团的战略规划是走在前面的,或者说起码不算是落后被迫跟风的。
而美的还想吃新能源车的红利,投入重金切入有较高门槛的新技术零配件研发。要知道,目前的汽车市场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机械部分,更注重的是软件和技术,家电企业在电子产品和软件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应用,这对于美的集团来说是特别“对口”的一件事。
当然,美的给自己规划的“职业前景”看似美妙,但市场上还有诸如博世、大陆集团、法雷奥等一众老玩家等待它的挑战,如何运用差异化竞争优势来树立一个新的品牌形象,可能是美的集团首先要考虑好的事情。
从这点来看,其实家电企业的在汽车领域的主机厂资源与技术实力并不占优势。美的集团未来将如何整合资源扩大优势在市场中突围,可能还需要好几年的沉淀才行。
02
美的集团在给自己造车做铺垫?
美的集团,其实不是后来者,而是一位早已在汽车领域中经历过“大场面”的企业了。只不过当年它涉猎的是商用车市场,而且是一次失败的投资。
在2003年,美的通过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以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等企业,从客车领域进军汽车行业。之后,它又在昆明和长沙新建了两大客车生产基地。
当时行业内外有不少看好美的集团的投资者,因为它已经具备了万辆客车整车和专用底盘制造能力,美的集团自己也制定了一个3至5年内成为国内领先的客车生产企业的宏伟目标。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美的集团的愿景并没有如愿实现,反而是只仅仅维持了5年。要知道,“造车”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美的集团当时认为只要有生产线和人力,就能实现规模化量产,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这是因为国内的汽车行业品牌集中度高,消费者在品牌问题上不容易妥协,家电企业跨界造车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消费者认可。并且,汽车生产还需要依靠上游零部件供应链,美的集团在权衡各方利益上,是无任何经验可循的。
最终,5年之后美的集团折戟沉沙,美的因为经营不善宣布暂停造车项目,两大生产基地易主。其中,美的三湘客车公司生产基地被湖南长沙市政府以1.08亿元接手,美的长沙汽车生产基地被比亚迪1.08亿元接手,美的第一次造车宣告失败。
如今,美的集团从零部件制造和服务商切入新能源车市场,希望能吃到最后一波行业红利,而品牌曾在多个公开场合中否认“将进军整车”的传闻。有不少行业专家表示,这是美的集团自己放出的“烟雾弹”。
无论造车与否,美的集团目前把自己的定位是设计制造和供应链服务,或许是其从第一次造车的失败中吸取到了教训,知道了整车制造的难度,生怕重蹈覆辙。
而根据美的集团副总裁伏拥军的说法,美的未来的客户可能包括新能源造车新势力,这个野心其实不小了。美的这次给自己换了个角色,究竟能不能成功,或许还需要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