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东方盛虹(00030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负碳产业重大突破!东方盛虹10万吨CO?制绿色甲醇装置正式投产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9-27  东方盛虹内幕信息

来源 :金融界2023-09-27

  9月25日,东方盛虹创新打造的绿色负碳产业链项目迎来重要发展节点,10万吨/年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在旗下斯尔邦石化公司正式投产。投产仪式上,东方盛虹正式发布了行业首个《绿色负碳产业链白皮书》,旨在以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多项创新实践,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盛虹范本。

  在双碳背景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甲醇—新能源材料”负碳产业链的发展前景如何?东方盛虹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的发展空间又如何?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通过现场实地走访和访谈,为您一一揭晓。

  项目投产:间接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年,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所有能够降低人类活动碳排放的技术都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包括低碳技术、零碳技术、负碳技术,其中效果最显著的就是负碳技术,也就是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减少量多于排放量。如果能够把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起来,制成其他工业产品,那么就能够直接减少碳排放,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盛虹石化产业集团副总裁钱新华介绍,以往一些需要通过化工生产的原料,现在直接通过吸收装置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就能实现转化。“绿色负碳产业链项目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实现源头绿色化,达到了减碳目标,更改变了下游原材料的来源方式。”钱新华说。

  基于这样的理念,以及“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探路”的高度责任感,盛虹率先在行业内提出:从低碳、零碳升级到负碳,全方位深耕绿色技术,创新打造绿色负碳产业链。据斯尔邦石化总经理杨军介绍,二氧化碳制甲醇装置采用国际先进的ETL专利技术,设计主动吸收二氧化碳规模15万吨/年,可转化为10万吨/年绿色甲醇。

  从社会效益看,该装置一方面可以直接吸收二氧化碳,达到比植树造林还好的减碳效果;另一方面所生产出的产品还可以继续应用在新能源产品上,从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绿电”绿色负碳产业链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很强。

  “相比于植树造林,我们这套装置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更强,回收转化率接近100%。间接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年,相当于3.7万公顷森林种植面积,折合37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因此在降低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延伸绿色产业链上,具有积极意义和显著标杆效应。”杨军表示。

  而从新能源替代来看,装置所生产的甲醇每年可以生产出两万吨光伏级EVA树脂,相当于生产5000万平米的光伏组建件封装的膜材料,可以替代两座百万千瓦的火电厂一年的发电量。

  “1+N”战略转型: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打造全球最大光伏膜材料产业基地

  2022年,受疫情以及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石化行业进入景气低谷期。随着今年多项刺激政策的出台,经济复苏动能开始发挥出积极作用,而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要想利用好这不可多得的机遇,则必须在技术创新方面占据先机。在这方面,由于双碳目标的刚性约束性,那些已经布局原创性绿色低碳新技术的企业,则有望凭借这一优势率先转型。

  在这方面,东方盛虹走出了“先手棋”。东方盛虹是最早在炼化和化工上下游全产业链整合并布局的民营化工企业之一,目前通过实施“1+N”战略转型升级,在新能源、新材料业务方面积极布局,开创了一系列绿色低碳技术路线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下游产业配套发展、集群发展和协同发展,最终实现整体资源价值的不断增值。

  以斯尔邦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高端光伏材料EVA生产商,目前其生产规模已达到30万吨;同时还有75万吨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到2026年底,产能将突破100万吨,光伏级EVA全球市场占比将超过40%,列世界第一。

  再以负碳产业链为例,目前投产的10万吨/年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只是第一步,盛虹充分发挥“链主”型企业的创新优势,全力推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新能源电池电解液溶剂、特种工程塑料、酯类高端材料等项目,部分项目正在快速建设中。随着项目的逐步落地,最终将达到每年削减1000万吨二氧化碳的目标,为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降低碳排放、实现负碳提供有效动力。

  目前,东方盛虹多个百万吨级新材料和绿色能源项目正有序推进,将在太阳能、新能源电池、特种工程塑料、高端酯类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实现对高碳排放传统能源的替代和二氧化碳向化工品的转化。

  创新突破:光伏级EVA产品技术打破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中国是化工大国,但却不是化工强国,重要原因就是化工行业的先进高端技术一直大多牢牢掌握在跨国化工巨头的手中。为了解决化工领域里的“卡脖子”现象,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要求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高端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水平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东方盛虹等一批中国化工企业也在不断尝试找到弥补技术差距、实现国产替代的关键突破点。

  以EVA领域为例,该产品的技术和质量高地此前一直被海外企业牢牢抢占。而东方盛虹则通过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垄断,其生产的EVA产品经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验证,其产品关键性能指标完全可以和进口产品媲美,某些数据甚至占据明显优势。

  据相关市场研报显示,EVA行业市场发展在未来几年将迎来良好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较为乐观。特别是随着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刚性倒逼,导致光伏装机容量大幅增长,推动了EVA市场的需求。因此,光伏级EVA技术和质量的突破,给该产品带来更多国产替代的机会,国内领先的EVA生产企业的份额和营收情况也将有望极大改善。

  受到EVA技术突破带来的鼓舞,东方盛虹等中国化工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奋力追赶的步伐在不断加速,他们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这其中的奥秘,一是重视研发和创新,视研发和创新为自己的生命线,二是高效的建设生产效率。

  据杨军介绍,10万吨/年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实现投产,这是企业高效工作的结果。“有了技术方面的突破,再加上我们中国企业特有的勤奋,我们从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的转变,指日可待。”杨军充满信心地说。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