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载风云激荡,自强者行稳致远
2022年5月10日是第六个中国品牌日
“中国品牌,世界共享”
今天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品牌
正以自主创新的勃勃生机
在世界大舞台上开创着一个中国时代
奋勇争先:敢想敢拼成就一个行业
回顾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历史,是一部行业从无到有的艰辛史。
建国之初,中国工程机械需求完全依赖进口或仿制。在这个大背景下,以1956年设立的建筑机械设计室(中联重科前身,后更名为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建机院)为代表的一批工程机械技术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我国现代工程机械的自主创新和探索进程,也由此萌芽和开启。
这些行业发展初期的科研院所,既为我国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研制了一批装备为当时的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以建机院为代表的研究院所,打造了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塔机、翻斗车、搅拌车等各类中国第一台产品。其中,建机院支持了当时中国 70%的工程机械企业走上发展之路,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技术发源地。
时间来到改革开放年代,市场经济大潮奔涌而至,建设是响彻神州大地的主旋律。国际巨头以上百年的工业基础优势,涌入中国市场,大量工程机械领域的洋品牌、洋设备占据中国工地,“主导”中国建设。这种局面锥刺着中国工程机械科研院所知识分子的神经。
带着“产业报国”的赤诚和热血,1992年,时任建机院主管科研和产业的副院长詹纯新,带领7名技术人员借款50万元创立了中联重科,开始探索科研院所的市场化之路。
从创始之初,中联重科就坚定地选择了自主创新之路,践行“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的使命。创办第二年,便研制出第一台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输送泵,产品适销对路,企业利润年年几何增长。从做好一个产品开始,到向多个产品边界突破,在市场环境中既面对着国内同行竞争,也直面国际巨头,越战越勇,技术不断升级、市场不断刷新。
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完全扭转了工程机械“洋品牌”主导国内市场的局面。根据英国KHL集团发布的全球装备制造行业重量级榜单《yellow table 2021》,中联重科位居全球前5强,中国品牌占据50强中的10席。
同时,得益于建机院1973年迁入长沙,以及工程机械人对创新的执著追求,“工程机械湘军”甚为闪耀:中联重科连续16年蝉联《亚洲品牌500强》榜单,连续18年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超865亿元;“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长沙有4家企业上榜;中国工程机械前5强中,长沙占有3席,尽显“工程机械之都”风采。
自主创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爬坡过坎殊不易,奋力登攀勇向前。
自主创新,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蓬勃发展、直面国际巨头竞争的动力源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逐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专利、产品、技术、智能制造,以及国际标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为工程机械产品类别、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拥有20大类,100多组,450种机型,1090个系列,上万个型号的产品设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程机械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已经达到了24.9%,跃升为全球工程机械市场份额最大的国家。
同时,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不断打破国外垄断,打造了一系列世界标志性产品。包括全球起重能力最大2000吨全地面起重机、全球最长臂架101米碳纤维臂架混凝土泵车、全球最大吨位上回转塔机W12000、全球最大内爬式动臂塔机、全球最高高空作业平台等。
2012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落户中联重科。这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第一个国际标准秘书处,意味着中国正积极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角色转变。
截至目前,由中联重科主导和参与制修订的国际标准已达17项,其中包括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起重机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混凝土泵送机械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大大提升了中国工程机械国际市场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湖南也从改革开放前中国工程机械技术发源地,发展成为“工程机械之都”和国际标准制订的大本营;制定国际标准这个处于技术金字塔顶端的话语权,于中国企业而言已不仅仅是仰望,而是发声和共舞;中国工程机械也从与国外巨头跟跑、并跑,开始逐步实现领跑。
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敢闯“高寒区”“无人区”。
近年来,全球首台纯电动汽车起重机、全球首创镂空臂架泵车、全球首创5G远程操控塔机、全球首创无人驾驶联合收获机……一系列融合新数字、新能源、新材料的首创产品在中联重科下线,持续刷新全球对于中国制造的认知和评价。未来,随着中联重科以中联智慧产业城为核心打造的14个灯塔工厂的建成,将再次刷新中国工程机械智能制造的新高度。
历史昭示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瞩目;从跟跑,到领跑,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前面是迸发而出的曙光。建设世界级企业,打造全球顶流品牌是时代召唤,也是历史使命。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将不断用科技创新凝聚起品牌强国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