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房地产行业坚持“房住不炒”的总基调,“去杠杆”贯穿全年。
市场下行,叠加疫情因素,十余家房企甚至为此发不出年报。
在延迟了半个月之后,4月12日,大型央企中粮集团旗下房地产开发平台大悦城(原中粮地产)终于发布2021年度报告。
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大悦城实现营业收入426.14亿元,同比增长10.84%;毛利率27.44%,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净利润为11.2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6.7%;归属股东净利润为1.08亿元,较2020年扭亏为盈,同比增长127.79%。
归母净利率0.25%
尽管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民营房企雷声不断,即便“老大哥”万科也不得不节衣缩食过冬,但大悦城并未因此停止扩张步伐。
房地产开发方面,2021年,大悦城完成签约金额727亿元,同比增长5%;签约面积2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
公司全年新获取16个项目,土地面积147万平方米,新增土储计容建筑面积327万平方米,土地款总额316亿元,平均楼面价为9659元/平方米,平均溢价率为16%。
截至2021年底,大悦城土地储备可售货值约2,230亿元,覆盖全国38个城市(含香港),主要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核心都市圈。
商业方面,2021年,大悦城的购物中心版图继续扩大,实现苏州大悦春风里、长沙北辰三角洲大悦城、重庆大悦城、北京丰台大悦春风里 4个项目开业,武汉大悦城也将于2022年初开业。
此外,企业全年新获取商业项目6个,包括重资产1个,为南京大悦城;轻资产5个,分别位于绍兴、天津、无锡、眉山等城市。
在诸多房企对今年目标避而不谈的时候,大悦城表示,2022年将新开工项目19个,新开工面积303万平方米,力争实现销售金额800亿元。并且,轻资产商业项目拓展数量不低于2021年。
而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各项经营数据看似华丽,实则多数资产并不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所有,导致企业少数股东分润了绝大部分利润,因此被网友戏称为央企“究极打工仔”,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年报数据显示,公司截至2021年末总资产2,127.27亿元,较年初增长6.43%;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8.38亿元,占比仅有8.86%。
这也直接导致企业在获取了高达27%的毛利率前提下,归母净利率只有0.25%;7.67亿元净利润中86%归属于少数股东。
脚踩一条红线
盈利能力难题待解的同时,积极扩张下的大悦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明显下滑。
截至2021年底,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84.6亿,相比2020年的98.1亿,大幅下滑186%。
大悦城在年报中解释称,本期新获取项目土地支出、开发项目建造支出及税费支出同比大幅增加,导致经营性现金流与净利润产生较大差距。
需要指出的是,在“降杠杆”背景下,国资房企由于融资渠道和成本上的天然优越性,通常并不存在太大阻碍,类似中海、保利、招商蛇口等央企均早早“三道红线”达标,且手握海量现金活跃于收并购市场,以缓解行业风险。
唯有大悦城截至2021年底依旧脚踩一条红线。财报显示,企业货币资金余额248.86亿元,现金短债比1.44,净负债率90.06%,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70.31%。
要知道,大悦城作为央企巨头中粮集团旗下唯一的地产开发平台,其融资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
2021年全年,企业曾发行多笔ABS、中期票据。今年1月,作为融资渠道率先解冻的房企之一,再次成功发行一笔15亿元公司债,3+2年期利率3.08%、5+2年期利率3.49%,成本较2021年进一步下降。
至2月14日,大悦城还与招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招商银行将优先为大悦城提供地产并购相关的综合金融服务,专项融资额度为100亿元。
4月13日,企业刚刚在银行间成功注册发行了50亿元中期票据。
从成本来看,2021年大悦城年新增借款平均成本4.63%。截至期末,大悦城有息负债余额717.98亿元,平均融资成本降至4.91%,较年初下降0.19个百分点,虽无法与中海、保利等头部地产商相比,亦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过,无论是市场下行周期,还是企业本身的财务杠杆及低利润率问题均未能妨碍其扩张意图。
对于未来,大悦城表示,将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秉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聚焦能力提升,深化机构改革;坚守“双轮双核”战略定力,加强投资管理,强化投资战略导向,抢抓机遇赢得发展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