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平安银行视频号)
平安银行陷裁员风波。
近日,平安银行被传位于上海的部分部门人员将回迁至深圳,借此“变相裁员”。对此,平安银行回应称,变相裁员的消息不属实。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平安银行对回迁员工会给予补贴,对不接受的则会给予N+1起步的补偿。
此前,平安银行还曾卷入“降薪”风波。据悉,平安银行多名员工反映,所在部门绩效奖金不同程度“打折”。据披露,2023年,平安银行人均薪酬约48万元,较上年下降10%有余。
降薪、裁员风波背后,平安银行业绩失速,2023年营收下降,净利润增速由超20%降至仅2%出头。而业绩承压受到“杀手锏”零售业务拖累,2023年该业务营收、净利双降,其中净利润降幅逾70%,对全行利润贡献率降至仅12%,远不及往年超60%的比重。
身陷裁员风波
今年以来,金融业降薪、裁员的消息此起彼伏,引发广泛关注。近日,平安银行也陷入到“裁员”传闻之中。有消息称,多位平安银行员工反映,平安银行位于上海的信用卡研发中心及消费金融研发等部门人员将迁至深圳,通过回迁深圳方式“变相裁员”。
对此,平安银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网络上关于我行‘变相裁员’的消息不属实。为加强管理,控制风险,强化协同,提升效率,近期我行在进行总行办公地点统筹管理,涉及到少量员工工作地点的变化调整。推进过程中,我们将确保业务稳健连续,过程合法合规,并在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
有接近平安银行的人士向记者透露,网上流传的平安银行将迁至深圳的部门名单不准确。平安银行在上海有持牌机构,所以回迁并不会涉及到所有位于上海的部门。回迁计划并非突然起意,而是从公司经营管理、监管导向等出发,此前就一直在酝酿。迁回深圳和业绩无关,完全是两件事。
上述人士表示,为了鼓励员工到深圳办公,平安银行对搬迁到深圳的员工会给予补贴,包括一年有24次或12次往返深圳和上海的机票、各种安家费等,也不会对这部分员工进行裁员。而对于不愿搬迁的员工,则会给予N+1、+2或者+3的(离职)补偿。
记者注意到,社交平台上流传的一份回迁方案是:去年绩效前40%的,去深圳每个月房租补贴8000,每个月一次往返上海的机票报销,一次性搬家费用5000,没有任何大礼包政策;绩效前40%-70%的,去深圳每个月房租补贴3000,每个月一次往返上海的机票报销,一次性搬家费用5000,如果不搬,大礼包N+3;绩效后30%的,则没有任何补贴,大礼包N+3。7月22日完成全部换签,8月22日完成搬迁。

不久前,平安银行还曾卷入“降薪”风波。有媒体报道称,多名平安银行员工透露,其本人及所在部门当月绩效奖金出现不同程度“打折”,具体打折多少,主要是依据不同部门和岗位考核的结果。
平安银行的人均薪酬下降,或对此有所印证。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平安银行人均薪酬分别为55.5万元、53.4万元、54.4万元,整体相差不大。2023年,平安银行人均薪酬约48万元,同比下降了11.7%。
接近平安银行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为了改善员工每月的现金流动性,平安银行原来会预发一些年终奖。现在年终奖预发规则发生变化,奖金多少和业绩挂钩,固定薪资保持不变。人均薪酬是包括奖金在内的,奖金少了,均薪就降了。
零售业务受寒
平安银行是一家总部设在深圳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前身深圳发展银行是内地首家公开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截至2023年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达5.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
虽然规模持续扩张,但平安银行面临一定的业绩失速压力。2023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46.99亿元,同比下降8.4%;今年一季度,平安银行营收降幅扩大,同比下降14%至387.7亿元。对此,平安银行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是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

(图源:同花顺)
在营收下降的同时,平安银行净利润维持增长。2023年,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464.55亿元,同比增长2.1%;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149.32亿元,同比增幅微升至2.3%。至于原因,平安银行表示“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经营降本增效,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
不过,拉长时间线看,近年平安银行净利润增长大幅放缓。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平安银行净利润分别为363.36亿元、455.1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5.61%、25.26%。由此可见,相比前两年超20%的增速,平安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出现“滑坡”。
整体业绩承压背后,随着零售业务显露疲态,平安银行作为“零售新王”的光环逐渐暗淡。据梳理,零售转型初年,即2016年,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对总营收的贡献率为30.59%,对全行利润贡献率为41.22%;2017年,零售金融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1.72%,对总营收贡献率升至44.14%,净利润大幅增长68.32%,对全行利润贡献率更是超过一半,达到67.62%。
不过此后,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营收、净利润增速均趋于放缓。2020年,零售金融业务营收增速降至10%出头,同时净利润首次负增长,对总营收和利润的贡献率均出现下滑,分别降至57.7%和61.1%。
2021年,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净利润重回正增长,但营收增速继续下滑。2022年,零售金融业务净利润再次负增长,同比下降7.77%,对全行利润的贡献率首次跌破50%,大幅降至43.6%。
到2023年,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压力进一步加大。去年,该业务营收首现负增长,同比下降6.65%,对总营收贡献率微升至58.4%;同期,净利润延续降势,且降幅大幅扩大至72.14%,对全行利润的贡献率骤降至11.9%。

(图源:平安银行2023年年报)
作为对比,2023年,平安银行批发金融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5.38%,对总营收贡献率微降至32.5%;但同期,净利润大幅增长88.76%,对全行利润的贡献率达到63.6%,较上年的34.4%近乎翻倍。
可以发现,论赚钱能力,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已被批发金融业务远远反超,这与该行致力于打造的“零售银行”似乎正在渐行渐远。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表示,在零售转型、经济上行过程中,该行做了很多高息差的产品和业务。经济下行时,“一定是高利率的产品先出问题”,因此对其零售业务产生了较大冲击,并带来一定压力。
未来,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能否回暖?“裁员”风波又将如何落幕?我们将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