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平安银行(00000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再收巨额罚单 平安银行合规经营迎大考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5-27  平安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万点研究2024-05-27

  2024年随着金融监管力度趋严,银行业成为罚单“重灾区”。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大环境下,合规性将成为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前提。

  5月17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平安银行因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贷业务、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领域存在违规问题,上缴违法所得,并支付罚款,总计6723.9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平安银行之外,5月17日,当日平安健康保险、平安财产保险也分别因为合规性收到监管罚单,三家公司被罚没金额合计达7800多万元。

  对于此次处罚,平安银行回应称,该行于2019年接受原中国银保监会检查,近日收到了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问题在于这并非平安银行首次被罚,2023年7月,平安银行因10类违法行为被没收违法所得1848.67万元,罚款3492.5万元,合计5341.17万元,二次被罚没合计约1.31亿元。透过平安银行这2张巨额罚单,我们又能看到平安银行多少合规顽疾与增长压力?

  息差持续收窄打响利润“保卫战”

  2024年4月19日,平安银行发布了一份“增利不增收”的一季度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87.70亿元,同比下降14.0%,实现净利润149.32亿元,同比增长2.3%。

  拉长周期来看,2024年一季度,平安银行延续了2023年“增利不增收”。公司年报显示,2023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646.99亿元,同比下降8.4%;实现净利润464.55亿元,同比增长2.1%。

  净息差同比明显收窄是导致收入下滑的主要因素,2024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仅为251.5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21.67%。

  净息差方面,2024年一季度末,平安银行的净息差仅为2.01%,较2023年末的2.38%下降37个基点。相比2023年全年,平安银行净息差下降62个基点。

  相比之下,2023年末招商银行净息差为2.15%低于平安银行。2024年一季度,招商银行净息差2.02%已经高于平安银行。

  对于平安银行未来净息差走势,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在该行2023年的业绩交流会上表示,未来平安银行净息差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至2%以下,这也意味着未来平安银行成长性将继续承压。

  平安银行净息差快速下滑,为何公司盈利却保持小幅增长?秘密在拨备覆盖率方面,作为调节银行利润“储水池”。

  2024年一季度,平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61.66%,较2023年期末下降15.97%。拉长周期来看,2022年与2023年,平安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90.28%、277.63%。

  平安银行利润蓄水池“水位”处于持续下降的状态。

  除利息收入之外,非利息收入也是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一季度平安银行为136亿元,非息收入同比增长4.9%。

  其中,非息收入之中,最为关键的手续费收入方面,2024年一季度,平安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71.81亿元,同比降幅达19.11%。

  手续费增速进一步放缓背景下,其他非利息收入支撑起平安银行非息收入。2024年一季度平安银行投资收益达47.02亿元,同比增加42.4%。

  平安银行表示,投资收益的变动主要是由于债券投资收益增加,而公允价格变动损益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交易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

  2023年4季度起,随着债券市场走强,银行投资收益开始增长。对于银行投资收入增长前景,中银研究预计,2024年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速约2%,推动其占营业收入比例保持在20%左右,上半年非息收入同比增速和占比将更高。

  相比手续费收入,投资收入具有较强的波动性,难以长期承担非息收入“挑大梁”的重任。手续费收入方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294.3亿元,同比下降 2.6%。2022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约302.08亿元,同比下降达8.6%。

  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大背景下,中间收入认为是银行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作为衡量银行中间收入含金量的重要指标,平安银行手续费与佣金收入连续两年下滑,也意味着平安零售转型承压。

  零售转型进入“深水区”

  银行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零售者,得天下”。零售业务转型也被认为是银行业,打造长线价值的关键。

  2016年10月,平安银行全面启动零售转型。零售转型的最终目的,就是做大中间收入,减少对利差的依赖,进而平稳穿越金融周期。

  2021年,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该行年报致辞中表示:在时代大潮中,平安银行的选择是“零售转型”。

  转型初期平安银行零售转型取得一定成绩,但随着转型进入“深水区”,随着转型难度的加大问题也开始凸显,叠加周期下行压力,平安银行零售业绩转型迎来大考。

  平安银行2023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净利润同比2022年末下降72%,净利润金额也从上年的198.28亿元缩水至55.25亿元。

  零售业务利润大幅缩水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拖累,2023年报显示平安银行零售业务信用资产减值计提规模高达591.31亿元,同比增加29.23%。

  2024年一季度,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发展依旧承压。从数据方面看,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为18781.3亿元,同比下降8.3%。

  其中,经营性贷款余额为5815.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了5.4%;消费性贷款余额为5107.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3%;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为4829.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了6.1%。

  

  此外,个人贷款的日均余额同比2023年第一季度也下降了5.5%。此外,个人贷款的收益率也由2023年四季度的6.10%下降至6.04%。

  个人贷款余额与收益率双双下滑的背后,2024年3月末,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41%,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对此,平安银行表示,国内经济整体回升向好,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困难和挑战,部分个人客户的还款能力仍处在恢复过程中,个人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拉长周期来看,2023年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37%,较2022年上升0.05%。

  信用卡业务作为个人金融“零售之刃”,信用卡业务的优劣,对于零售金融转型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2023年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遭遇了较大的下滑。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末,平安银行的信用卡流通户数为5388.91万户,同比下降21.9%,而2023年全年累计信用卡总消费金额为27815.04亿元,同比下降18.0%。其中,2023年平安银行的信用卡应收账款、消费性贷款分别下降645.99亿元和596.56亿元,信用卡业务不良率2.77%。

  拉长周期来看,2021年—2022年平安信用卡流通卡量分别为7012.65万张、6899.72万张,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为6214.48亿元、5786.91亿元,信用卡不良率为2.11%、2.68%。

  从上述指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从2022年开始平安银行信用卡各项关键指标开始下降,2023年信用卡业务下行压力加大。

  随着平安零售业务不良压力较大,平安银行需要开始聚焦稳健型业务模式。信用卡本来是一门“好生意”,也是银行零售金融转型的关键。

  从1985年第一张信用卡诞生以来,我国信用卡业务已走过30余年发展历程。2023年银行信用卡业务步入“缩量时代”,信用卡发展也从获客增长转向存量精耕。信用卡发展步入下半场之后,合规性与服务将成为决定信用卡发展质量的关键。

  投诉不断平安银行合规路不好走

  合规性方面,如文章开文提到的那样,因为合规性问题,平安银行二次被罚没合计约1.31亿元。连续收到大额罚单说,平安银行金融合规风险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

  对比平安银行两次被罚后发现,2024年5与2023年7月平安银行两次被罚共计15项内容,15项内容并不相同。

  具体来看最新一次处罚主要涉及以下五方面内容: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方面。包括个别高管人员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实际履职,同一股东实质提名董事超比例,部分岗位绩效薪酬延期支付比例低于监管要求,未按监管规定审查审批重大关联交易等。

  二、信贷业务方面。包括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违规发放并购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个人贷款用途不合规,授信责任认定后问责不到位等。

  三、同业业务方面。包括违规接受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分支机构承担非标投资信用风险,通过同业投资掩盖资产损失、延缓风险暴露、提供土地储备融资,违规垫付某产品赎回资金,同业非标投资业务未计足风险加权资产,以贵金属产业基金模式融出资金违规用于股权投资等。

  四、理财业务方面。包括违规向理财产品提供融资、虚构风险缓释品、未计提风险加权资产,代客理财资金用于本行自营业务,理财产品相互交易,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合规,理财投资“名股实债”类资产未计入非标债权类资产投资统计,结构性存款业务实质是“假结构”等。

  五、其他方面。包括部分非现场监管统计数据与事实不符,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来源于贷款资金,未对投保人进行需求分析与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等。

  相比之下,2023年7月平安银行主要因为10项问题被罚,10项具体问题如下:

  1、违反账户管理规定;2、其他危及支付机构稳健运行、损害客户合法权益或危害支付服务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3、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4、占压财政存款或资金;5、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6、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7、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8、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9、违反消费者金融信息保护管理规定;10、违反金融营销宣传管理规定。

  总结上述违规不难发行,个人金融占比较大,加强零售金融内控依然平安银行的风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客户服务方面,黑猫投诉显示,截至5月26日,高达22847条投诉包含平安银行。其中有8263条投诉包含信用卡,投诉主要涉及暴力催收、乱扣费用、账单分期、虚假宣传等问题。

  

  

  2023年8月3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发布2023年上半年深圳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通报显示,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投诉书数量高达6379件,占业务范围覆盖全国的在深中资银行总部机构投诉总量的48.60%,成为2023年深圳银行业的最大被投诉对象。

  综合两者情况来看,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合规性建设存在较大短板,也成为平安银行客户服务最大短板。

  结语

  通过分析平安银行2023年年报与2024年一季度,不难发现净利差大幅收窄、中间费用持续承压的背景下,平安银行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种压力也体现在公司股价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26日,平安银行股价报收11.31元,距离24.65元历史高价股价“腰斩”。

  相比之下,“工农交建”四大传统银行公司股价均处于历史新高或逼近历史新高。平安银行股价相比国有大行开始“掉队”,为了提升公司价值,平安银行开始大幅上调公司股息回报。

  2023年度平安银行拟现金分红139.53亿元,占归母净利润30%。而在2022、2021年度,平安银行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比重均为12%,平安银行分红比例大幅提高。

  监管层加大银行价值投资背景下,平安银行提升股价投资价值需要被肯定,但也加大了未来几年公司的资本支出压力。

  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在该行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自2023年下半年起,平安银行启动了一项战略改革计划,旨在探索并构建零售、对公及同业三大业务板块新的可持续增长模式,并深入挖掘各自特色化、差异化的运营与发展路径。在强化风险控制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各项业务创新与转型。

  改革成效如何?未来几年,平安银行会通过业绩表现给出市场答案。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